今天開始,彥彥和你每周共讀一本書,我們一起每年讀50本書!這是第2本,《非暴力溝通》。
《非暴力溝通》,是對我而言很重要的一本書。因為它,改變了我們整個家庭,我真的覺得這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但這一切確確實實就發生在我身上。
記得去年有一天中午,我回到家,我老爸怒不可遏地對我吼道:不回家吃飯也不說一聲!你知道我做頓飯有多辛苦嗎?(省略十幾句)對于老爸的嘮叨發脾氣,我一向是能躲就躲,或者到最后我也生起氣來,跟他頂嘴,然后我們倆就會鬧得不歡而散。這么多年來一直就是這么過來的,老爸老媽更是一見面就天雷地火,斗嘴賭氣。反正,家里總是很鬧騰。
但是這一天,我突然想到了樊登老師剛剛講過的《非暴力溝通》。于是我耐下性子,對老爸說:“老爸,我知道你很生氣,我不按時回家吃飯確實挺不好的。我想你肯定也是擔心我沒有按時吃飯胃會不好。以后,我如果不回家吃飯,一定先提前告訴你。好嗎?”
鑒于我前30年都不可能說出這樣的話來,當我一說完這番話,我爸立刻就愣住了。過了一會兒,他也平靜了下來,說:“是啊,你老是因為工作太晚吃飯,我擔心你胃不好。下次早點就好!”
我當時聽到老爸這么說,眼淚差點掉下來。因為,我們真的從來沒有用過這么平靜的方式對話過。過去,我們浪費了多少時間用來斗氣拌嘴,沒有想到,只是輕輕幾句話,感覺就發生這么大的變化。
非暴力溝通,真的有用!
于是從此以后,我們都開始學著“好好說話”。就連阿睡小朋友,也很擅長用“我感到……是因為……我需要……我希望……”來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非暴力溝通,讓我們全家人都徹底改變了溝通和聆聽的方式。因為,我們發現,原來還可以這樣去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而不再需要以互相傷害、貶損的語言暴力方式來互動。
所以,這真是一門愛的語言,暴力消退之后,自然流露的愛!
非暴力溝通的模式,主要包括:
1.誠實表達自己,而不批評、指責。
2.關切地傾聽他人,而不解讀為批評或指責。
步驟是:
A.觀察
B.感受
C.需要
D.請求
其實,想要做到不比較、不評判。本身就好難。
這樣的異化溝通方式,讓愛不能以正確的方式表達,“應該”與“不應該”,或者“不得不”,內心的這些帶著評判的表達,讓人習慣于評定是非,也造成更多的心靈隔閡。
關于“觀察和評論”,我特別喜歡書中的這首歌: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被評論批判的一句話所激惹,而說出更多帶著評判的話語。但此時若能夠安撫自己的情緒,提醒自己多做觀察,就可以避免很多沖突。
其實,這也就涉及到第二個要素“感受”。如果我們無法覺察自己的感受,就會很容易淪為情感的奴隸而不自知。表達感受而非想法,會使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更拉近,使溝通更加順暢。很多人習慣于壓抑自己的感受,更多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更有可能導致情緒的爆發。
表達需要也是一個必要的功課。因為如果我們通過批評來提出自己的主張,往往會導致人們的反抗或辯解,因為與是非相關。但當我們表達需要時,對方就會更愿意幫助我們,滿足我們的需求。
這一點對于我而言也一直很難。但我一直在努力嘗試。
具體的請求,總是讓人迷惑。連你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卻總是希望對方秒懂,這真是一件強人所難的事。所以,非暴力溝通還需要很多的學習。
我們往往很知道自己不要什么,卻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對于我而言,請求別人幫助也是很難的一件事。
當我們接觸到非暴力溝通的方式,會覺得非常好。可是用起來,卻覺得千難萬難。其實真的需要通過不斷的練習,讓自己習慣于這樣去表達愛。
因為,我已經強烈感受到它的好處。所以也非常希望通過它,讓更多家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