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2日農歷三月初五 周日 武漢 晴 12-23
葉老師時間管理第55集月度檢視
人人都需要時間管理!
管理學泰斗德魯克教育我們說:“時間管理是一個人最重要的能力。”
今天這一講我們接著談反思,今天講反思按時間維度來劃分的“月度檢視”。
到目前為止,葉老師已經堅持做月度檢視超過40個月。
所以他能在一秒之內(這個得益于易效能的“秒搜”系統)找出歷史上這個月自己都干了些什么,例如:2015年的6月我做了哪些“大事”;2014年的6月我去了哪些地方,見了哪些人......
因為有每天寫晨間日記的習慣,所以葉老師也能一秒翻出歷史上的今天。
他寫晨間日記已經超過7年了,每天連續不斷也已經超過4年。
所以當他在自己的印象筆記里輸入某一天的日期后,他就能得到去年、前年、大前年等等這一天他的生活狀態和天氣情況。
持續記錄的功用非常巨大,例如:某一天對我們來說很重要,因為它是我某一位家人的生日。
這時如果我有每天記錄的習慣,那么我就能找到去年的這一天我們是如何度過的。
那些值得記憶的日子,如果我們有記錄,我們就能去追溯,于是在周年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對那些曾經與自己一起有過特殊回憶的朋友表示感恩。
那月度檢視其實就是讓我們有一個時間,對過去一個月自己的經歷,做一個全面的總結。
先梳理關鍵字,例如:工作、健康、生活、旅行等等。
結合自己“人生5萬米高空”中的【2萬米高空---目標】進行總結會更好,因為2萬米高空里的事務大多是我們的年度目標。
每個月都檢視一次過去一個月與當年【年度目標】的匹配程度,這一點非常重要。
人的大腦記憶不可靠,我們很容易就忘記很多事情。
所以雖然我們制定了自己的各種目標,但是如果沒有一個固定的時間,持續反復地去加深自己的認知,那我們的目標就不可能達成。
因為久而久之,你已經忘記自己曾經有定下過這個目標。
所以我們要經常地檢視自己的目標,并且檢視過去一段時間里自己的行為是否在為達成這個目標添磚加瓦。
德魯克曾在自己的書中分享了一個檢視自己目標的方法,叫“回饋分析法”,這套體系在歐洲宗教界已經非常成熟了。
首先,他讓我們列出未來9到12個月的目標;
然后,每個月都去檢視自己在過去的這一個月中得到的成果與自己所定目標的關系。
葉老師在親身實踐了40多個月之后發現:自己的人生有了巨大的突破與飛躍。
所以我們不僅要每天寫日記,每周做周檢視,同時我們還要對未來幾個月進行前瞻性的計劃與思考,并且每月檢視自己所獲得的成果與自己目標的關系。
全面地使用前面我們所教授的易效能系統方法,有理論,有技術,有工具,使用起來,你就能收獲一個讓你驚喜的人生。
復習:
1.沒有想到反思還是分這么多層次,有周檢視月度檢視和年度檢視。今天我們學習的是月度檢視。對過去一個月對我所做事情的總結,并與年度目標對比,找出差距,進行調整。
2.從4月1號開始進行了晨間日記的改版,用易效能的模板,感覺簡單了好多,真的可以在三分鐘完成晨間日記,他就是一個記錄和計劃 回顧的過程。
3.管理時間從記錄時間開始,我發現自己的時間記錄還是沒有辦法跟蹤的,及時和準確,但總體來說我還是沒有養成,按情境進行批量處理事件的方法。
4.今天看了阿勛盒子的視頻,也是讓我們去首先體驗到未來夢想實現的感覺,并制定方案,然后行動,每一個方案都有具體的步驟,和帶來的喜悅程度。與葉老師的夢想版的可視化,人生高空不謀而合。越來越對成功有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