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帆齊微課
我走到前桌的兩個男生面前,蹲下來悄悄地問:吃得飽嗎?喜歡吃什么,不喜歡吃什么,有什么意見呢?
兩個男生靦腆地笑了,說還可以,能吃得飽。
我也笑了:有什么話盡管說,我是家長代表,跟你們是一伙的。
這是昨天下午發生在泰和四中八(7)班教室里的一幕,應楊主任的邀請,筆者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學生吃配餐盒飯的現場調查。
調查小組由6人組成:校方總務楊華明主任(下文簡稱楊主任)、張金茂主任(下文簡稱張主任),九年級家委代表(筆者本人),賢儒配餐公司:羅香華會計(下文簡稱羅會計),蔣新榮廚師長(下文簡稱廚師長)、王冬梅生產經理(下文簡稱王經理)。
下午兩點半,我們在八年級教學大樓前會集,原計劃去九年級班級進行調查,但當天九年級在進行體考,所以還是挑選八年級進行調查。沒有任何準備,張主任請賢儒公司的代表隨機抽取一個班級隨機去調查,我們在一樓,離得最近的是八(4)班,賢儒公司的王經理想了想說“去八(6)班吧”。
八(6)班在二樓,一行6人便朝二樓走去,但八(6)班恰好在上課,于是我們走進了八(7)班的教室,首先楊主任簡單跟同學們說明了來意,因為平時總務處也收到一些投訴,這次就直接到現場,對同學吃盒飯的情況做個前線調查,請大家實話實說。
王經理也簡單介紹了相關的一些情況,請有意見的舉手發言,大家面對面地溝通,同學們都交頭接耳地笑了,沒人舉手女言,點班長代表發言,也是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的感覺。
楊主任、張主任一邊鼓勵同學發表意見,一邊發調查問卷,讓同學們匿名填寫自己的看法。
調查表主要以“飯菜衛生、環境衛生、飯菜份量、飯菜價格、飯菜口味、菜式品種、飯菜保溫、服務態度”這八個方面進行意見收集,表格上設計了兩個欄目:自己最喜歡吃的菜和最不喜歡吃的菜。
我便趁著機會悄悄地問了幾波同學,開頭問的是第一波,兩個男同學說還行后,我又繼續追問,就沒別的了嗎?男同學諮:有時會吃出點別的東西,我問什么東西,他們卻笑而不語了。
我第二波問的是班長,班長說還可以,能吃好。
我第三波問的是靠里面窗口那邊的女同學,一個女同學說還可以,就是有時菜不太好吃,肥肉多,有時飯盒里沒勺子。
我四波問的是后排的男同學,男同學說有時好吃有時不好吃,飯經常不夠,可以去加飯,但要跑到下面去排隊。
不一會收集了一大厚厚的問卷表,我們回到總務處一一查閱并討論,看來用寫的更有效,同學們在問卷中暢所欲言,大膽地說了真話。
下面摘幾個學生的原話:
甲同學說:不要用勺子,勺子不是一次性用品,我建議用一次性筷子。不過服務態度十分好,少了飯的可以在下面拿,菜的份量沒有食堂多,價格也比較貴,因為有時全是兩碗青菜,有些菜要去皮,比如蓮藕和青瓜。
最喜歡吃的菜:雞腿、雞塊、海帶;最不喜歡吃的菜:白菜炒木耳、肥肉。
乙同學說:米粉肉少些肥肉(只有肥肉,沒有精肉);胡蘿卜不要太甜;配餐注重學生健康發展,有計劃的進行“食育”,而不僅限于“安全和健康”的行為。
最喜歡吃的菜:炒土豆,土豆燉雞;最不喜歡吃的菜:白菜炒木耳,炒葫蘆。
丙同學說:米粉里面大部分都是肥肉,是舍不得給我們吃瘦肉嗎?南瓜太甜了,當然有些也還好。豆芽和胡蘿卜一起炒是什么鬼?為了好看嗎?我沒見過這樣的營養配餐表。就連我挺愛吃的胡蘿卜里面也好多肥肉啊,看的真惡心的。西紅柿炒蛋里面的西紅柿又酸又咸,吃得我真的想吐。總體來講,你們自己看著辦吧。還有榨菜太咸了,那個火腿腸里是淀粉嗎?超難吃滴耶。雞米花有的時候挺好吃,有的時候咬一口啊,沒忍住吐出來。
最喜歡吃的菜:雞米花、胡蘿卜,海帶和肉;最不喜歡吃的菜:南瓜、西紅柿炒蛋。
丁同學簡單快捷:加辣點,建議買一送一,要臭豆腐。
最喜歡吃的菜:土豆、麻辣小龍蝦,戰斧牛排;最不喜歡吃的菜:白菜;
還一位同學說得更具體,分了12345點說:1、為什么會有西紅柿炒番茄這個菜,里面的雞蛋可以說是沒有;2.肉類也是少的可憐,感覺菜量還沒有食堂阿姨打的多,個人認為;3、有時候盒子里沒有勺子;4、建議少量炒點榨菜,謝謝,多點肉類、蛋白質等;5、雞米花里只有面粉!!!沒有肉!!!
最喜歡吃的菜:土豆、胡蘿卜,肉;最不喜歡吃的菜:榨菜。
同學們的意見和建議躍然紙上,說得最多的是肥肉太多,喜歡吃雞腿、雞塊、炸雞、牛排、壽司、肉丸等,還有說口味加重些,加點醬料,比如番茄醬。
問卷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是肥肉含量太多,這從營養和健康的角度看并不理想。針對這一情況,建議配餐公司在菜品的制作上更加注重營養搭配,合理控制肉類成分。
還有飯盒里經常缺少勺子。沒有勺子吃飯可真是個難題,配餐公司自檢說可能是裝盒飯的時候,輸送帶過快,導致員工來不及裝勺子,下次調慢輸送帶的速度,以減少這種失誤。
配餐公司也大吐苦水,吃飯的人數一樣多,這個勺子卻越吃越少,可每個月要新購買千多把勺子。勺子少的原因在哪,其一可能是同學倒剩飯菜的時候,一不小心倒進垃圾桶里了(他們有親眼見過),另外一種是好多嚴重變形的勺子,不能再用,猜想是不是飯菜不好吃,學生把氣撒到勺子上,把勺子狠揍了一頓了(筆者有話說:咱做文明的孩子,有話好好說,別打勺子哈,這也是浪費地球資源,這個不可取)。
再有是學生反映菜品種類不足,無法滿足個人口味和需求。調查小組也根據學生的問卷,了解到學生的口味偏好,減少油膩、辣味甜味食品,此外,在搭配菜品時,考慮不同菜品之間的食材和口味搭配,達到更好的口感和健康效果,由此擬定了周一到周六的主菜:
星期一,雞腿;星期二:米粉肉:星期三:雞柳;星期四:神仙肉;星期五:宮保雞丁;星期六;肉丸。
知識就是力量,“知食”也是力量。
大家齊心協力,關愛新一代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