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飯的變遷——有錯字請見諒

推磨的時代產生了小農,水磨的時代產生了磨坊主,蒸汽磨的時代產生了資本家,飯盒的時代產生了盒飯。飯盒究竟起源于何已不可考,而且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樣,飯盒和盒飯問世的順序也很難說明白。如今是傳統盒飯將要消滅的時候了,我謹作一篇文章來紀念。

我是八十年代生人,很多長輩見過的盒飯,我并沒有見過,寫這篇文章,總似乎不夠資格。但盒飯之前還有盒飯,一次性飯盒出現之前,我國鐵路客車上就有鋁飯盒裝的盒飯。在那之前,至少在偽滿洲國火車上已經有木盒裝的盒飯和點心。中國和亞洲一些國家更是早就有木制的食盒,日本人至今年夜飯仍吃多層木盒裝的各種高級冷菜。世界其它地區也可能有此類器具。所以要親口吃過歷史上的各種盒飯,非得與天地同壽不可。而這樣的人才如今大概要么仍在深山老林里吃童男童女,要么是臉貼符紙,僵臥棺木之中,要么在高中談戀愛,順便大戰狼人,要么為了避免追殺,已經變成了石像形態。所以我雖然不才,這篇文章還得寫。

上世紀九十年代,盒飯的最大特征是泡沫塑料餐盒,學名似乎叫做發泡塑料快餐盒。這種飯盒一律是白的,材料和包裝電器的泡沫塑料差不多,但為了保證強度,更加致密堅硬。內外表面為防菜湯滲入,還經過處理,堅硬光滑,有種磚墻外面涂水泥的感覺。所以踩碎,掰碎,或是用筷子刺穿的時候,總是發出“嘣”的一聲響,似乎很不情愿。而雖然斷了,表面的硬化層也往往還連著,沒有完全撕裂,似乎象征著石油化工時代的藕斷絲連,不離不棄。

這種餐盒怎么出現,已經不易查證。但它影響卻很大,不僅推動了盒飯業發展,而且為飯店提供了打包手段。它特別便宜,買了沒有什么成本,丟了沒有什么可惜,絲毫不影響廉價盒飯的廉價。而說它推動了盒飯業,不如說是盒飯業造就了它。因為社會上有一種需求,總比一百所大學更加推動技術進步。鋁飯盒和醬油瓶子象征著國營時代,企業辦社會的時代,勤儉建國的時代,家長可以放心讓孩子打醬油的時代。而發泡餐盒,袋裝醬油,廉價盒飯象征著流動人口的時代,消費時代,快餐時代,奇怪的面包車在街口抓走孩子(雖然有時是真的,有時是謠言)的時代。而當玻璃瓶子成為一次性用品,我們就進入所謂不知道是不是真存在的后現代了。

事實上,快餐,盒飯和人口流動的關系,就如同飯盒和快餐的關系一樣。不是飯盒產生了快餐,而是做快餐需要飯盒,是資本主義需要人口流動,從而需要快餐包括廉價盒飯,而不是相反。玻璃是可以千秋萬代的東西,古代羅馬的玻璃制品,一直時而發掘出來,清洗之后仍然美麗,也許比金子更加不變不壞。而今各種玻璃瓶子卻被當做一次性用品,可見世界的變化。

不過這種消費社會特有的現象,古代就已經出現過。古希臘羅馬玻璃尚貴,但雙耳陶瓶(amphora)已經很便宜,所以便當做橄欖油,魚醬(garum,是東南亞魚露和我國魚醬蝦醬的親戚。古代希臘羅馬與印度和東南亞的交往已很發達,羅馬人喜歡魚醬)的一次性包裝,往往用過就在碼頭上隨意打碎,破片堆積如山。如今考古學家還往往發掘破瓶子,整理上面刻的文字。羅馬城內有個地方,古代瓶子碎片堆積如山。所以那時的玻璃制品,就相當于如今的進口水晶玻璃香檳杯一類,而雙耳陶瓶就相當于各個品牌的玻璃醬油瓶子。而目前大家都隨意丟棄這些玻璃瓶子,但隨意丟棄手機的人畢竟還少,而再過一段時間,恐怕手機也要像尋呼機一樣,被棄如敝履了。

所以這種發泡塑料餐盒,有的人叫做餐盒,有的人叫做飯盒。想多一點,餐和飯確實有不同的意思。餐聽起來比較正式,但其實象征著出去吃,而且往往是和別人一起吃。而飯就家常得多,也個人得多,是細水長流。所以用發泡餐盒吃飯,和用飯店的盤子碗吃飯然后打包,總和在家吃飯隔著一層。而帶鋁飯盒在單位的食堂吃飯,雖然是大家一起吃,但每個人的飯盒必然不相同。如果是從家里裝了米,來單位一起蒸熟,或是帶了飯一起熱,每個人的菜也是不相同的。大家對自己的飯盒都是了如指掌,雖然一般不曾留意,但因為天天見卻就是知道。從程度上說,不下于車主對自己汽車的了解,從動機上說,更是自然天成,是無意中的有意。車主未必是真正的愛車人,注意車有時是被迫的,因為車總是哭著喊著要求注意。檔不順,胎沒氣,燒機油,空調不制冷,玻璃水沒了,車主不能不注意。即使車老實,不碰上事故和違章,交通部門也會以年檢等提請你注意車。而汽車廠為了賺錢,也一年到頭,一天到晚做廣告,要你注意車。即使不考慮這些而回到根本,車特要定期加油,單這一件事就不能不做。

飯盒不然。你每天裝飯,完全是出于自愿。不往飯盒里裝飯,飯盒也不會自動報廢,或是變成僵尸飯盒。如果說有什么注意事項,那就是據說鋁飯盒不能總貼著裝咸菜,不然鹽分容易把飯盒腐蝕,一般是產生黑斑,據說重者會變軟破裂。果真如此,就要鋦(音:菊)上,不然只好換了。所以人和飯盒的關系總是簡簡單單,但珠聯璧合,雙方都沒有什么要求,有種無言的默契。這也許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或是天作之合的一種形式。當然,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在鋁飯盒時代,往往突然有一天,要么人從食堂畢業,從此歲月靜好,要么是飯盒鞠躬盡瘁。后來不銹鋼飯盒,塑料飯盒,乃至紫砂飯盒紛紛出現,鋁飯盒的地位不可避免地動搖了。而不銹鋼飯盒等雖然大半擊敗了鋁飯盒,但也使得吃飯人食髓知味,從此失去過去的淳樸,而動不動追求新的刺激,采摘路邊的野飯盒來更換。這也許是新式飯盒們始料未及的,但已經是另一幕時代的活劇。如今機關部隊學校企業飯堂使用不銹鋼淺盤,方便則方便,已經失去這種趣味了。

小時候的盒飯,其一是近于正方形的大盒,里頭預先分好若干格,一個大格裝飯,另分開兩三類才的空間。這種盒子只能用于外賣盒飯,而不能打包。第二種要豪華些,一般是兩到三個長方形的小盒,其中一盒是米飯,另一兩盒混裝些菜。當時也有透明薄餐盒,但一般不常見。只有一次坐火車軟臥,車上供應餃子用這種盒。餃子很好吃,我照例吃撐而吐。

至于盒子里的菜,在我的家鄉往往包括半個咸鴨蛋,殼朝下壓在米飯上,這么放是否衛生就不知道了。所以說是壓,是因為盒子里空間狹小,關上蓋子之后,鴨蛋的切面一定要和盒蓋內側接觸,而殼必然把下面的米飯擠出一個坑。而小時候心中的一個謎,就是如何能連殼把鴨蛋整齊切成兩半,這個謎至今沒有解開。這個咸鴨蛋,火車上的盒飯有過,地方的盒飯也往往有,其目的何在,耐人尋味。如果說吃盒飯的人們往往是體力勞動者,要補充鹽分,那似乎把菜炒咸即可,而盒飯的菜一般是很咸的。如果說是為了消滅米飯,還有些道理。因為一般沒人會去用盒飯里的菜湯拌飯,而且大盒里頭已經分好格子,拌飯也不便。放上半個咸鴨蛋,理論上可以避免最后剩下米飯,也就顯得商家仁至義盡,吃飯者也就不好再有什么不滿了。而盒飯里有幾樣當家菜,首當其沖是極難吃的炒芹菜。說它難吃,并不是說只選擇菜葉和菜根。有些最低檔的街頭盒飯可能如此,但我吃過的還沒有到這種地步,大多是全株入菜。難吃是因為一般放醬油炒得極咸,而且往往炒到枯黃為止。菜里當然有些肥瘦肉絲,肥多瘦少,時而因為刀工接近于零,出現幾乎全肥的肉片,就有些糟糕。切成絲能接受的東西,切成片往往就難以接受,何況這塊肉片或肉多面體,形狀奇妙難以形容。估計是一塊本來部位就不好的肉,橫切豎切,不知為什么總剩下一塊,找不到多少瘦肉,更不可能按原定尺寸切絲,于是就全體放進菜里了。這塊肉在群肉之中的地位,大概就相當于蔬果界的菠蘿葉,黃瓜蒂,洋蔥根。而土豆絲和海帶絲也很常見,因為便宜量又大,加點醋和辣椒就可以炒得比較像樣。但是,往往有一些廚師不知是自暴自棄還是挑戰自己,要么在土豆絲和海帶絲里加上蛇足般的醬油,要么醋和辣椒放得太少,這就很糟糕了。不過淡而無味的海帶比淡而無味的白菜或大頭菜好得多,特別是如果大頭菜不僅淡而無味,而且還濕噠噠的,就全完了。每一個去大灶去晚了,看著師傅從湯里撈炒大頭菜的人都知道我在說什么。

至于盒飯里的肉菜,土豆燉雞肉很常見,因為雞肉便宜,真便宜。這種土豆燉雞肉一般燉得稀爛,特別是土豆稀爛,但其實吃起來還不錯。因為即使是最大膽的盒飯廚師,也很難把這個做得難吃。而雞的胴體是這樣小,以至于想專門挑出不好的部位用來做盒飯都很難做到,即使雞肋多,也是棄之可惜。炸魚也多,特別是炸帶魚和小黃花魚。兩種魚當然不可能是現炸的,所以一定是代替咸鴨蛋放在米飯上,靠著米飯的蒸汽把它焐熱。這樣魚當然會不脆,但炸帶魚和黃花魚本來也就不脆,要脆,也只能脆一時。黃花魚本來勝在其鮮,而且和貝類,魷魚不同,由于肉質嬌嫩,必須有水分才鮮。所以宜炸,燉,煎,而不宜烤。燉黃花魚由于油少,最能發揮其鮮,但最好熱吃,熱時魚肉不是鮮嫩如豆腐,而是超過豆腐。豆腐用筷子去夾,要先變形,才肯斷開。而燉黃花魚肉簡直像是主動向兩邊躲開筷子,自然就分開,不像是外力作用。但涼了之后,就變硬些,再熱當然不能回軟,而且水分蒸發變咸。跟其它魚比起來,仍然十分出色,但跟其本身剛做好時比,是不如了。而煎炸的黃花魚,因為油脂多,所以不管熱吃涼吃,一律好吃,雖然和燉是兩種風味,但并無高下。用手指捉住魚頭,從尾放進嘴里,到魚脖子為止,取出來就剩下一根刺連著頭。每到這種時刻,我就不由拋棄了對生物學的信仰,而希望黃花魚從來不曾有頭。

不過請放心,盒飯里的黃花魚和帶魚達不到這種程度,甚至不是奔著這個方向去的。它們身上一般都裹著極多的面,多到能把魚鰭完全裹滿,甚至產生各種形狀魔幻的飛邊,足以激起兒童的想象。可見廚師絕對是把魚在面糊里蘸完之后,立刻放進鍋里,以至于本來很多若是廚師手慢些,過一秒鐘就會滴回桶里去的面糊,也瞬間轉而入鍋了。這樣炸出來的魚,因為面糊吸油,白白增添了大量的熱量。若是面糊好,油也燒得辣,就可以炸得面糊香脆而不吸太多油,所以還真有人專愛吃面糊部分。但如果油溫不夠,或炸完放太久,或面糊太疏松,或炸后不控油,炸面糊就會大量吸油,甚至一咬下去流出涼油來,這就很敗興了。而面糊未必總附著在魚體上,炸魚時魚到達鍋上方而未入油的時候,恐怕還會有面糊與魚分離,掉進鍋里。無獨有偶,英國的炸魚薯條也有這種現象,所以干脆專門炸些面糊單賣,叫做scrap,bits,或者就叫面糊即batter,簡直成了某種炸油餅,但這就是另一個故事了。盒飯里的炸魚都是不太新鮮的魚,正如一句我不太同意的諺語云“臭魚爛蝦,越吃越發”。但這種不新鮮,不過是沒有那么新鮮,真要是達到變質的程度,吃飯人是不答應的。特別是黃花魚,一般來說往往還湊活,可能是盒飯廚師內心深處對黃花魚還有一絲尊重,也可能是我們那邊買黃花魚方便,當然,還可能是買的凍魚,本來就不可能變質。

但盒飯之所以這么有意義,是因為它有社會意義,也是一代人的回憶。從這個角度上說,最有代表性的盒飯就是街邊小飯店甚至專門盒飯攤的盒飯,而不是鐵路盒飯,學校運動會的盒飯,或者日本鰻魚飯。

盒飯歸根到底是給既離開家,也離開單位的人準備的。這些人要么是在沒有食堂的私企打工,要么是離開農村的家進城打工。過去城市里那種有介紹信,到對方單位可以住招待所,在對方單位食堂吃飯的事,大型國企在各地都有辦事處可以食宿的事情,九十年代已經越來越少了,農民也不得不離開農村。而專業快餐店雖然也是為了方便離開家和單位的人,但由于就餐方式新穎,店堂漂亮,飯菜的質量也比較好,所以檔次超出盒飯,很多人不舍得。而即使是工地,也有伙房和大鍋飯。盒飯特別是街邊賣的盒飯,實際是所有就餐方式中檔次最低的。賣盒飯的攤子,往往甚至算不上一個攤子,也沒有任何炊具。賣盒飯者拉著一個鋼管焊成的行李車,上面放著泡沫保溫箱,里頭都是盒飯。盒飯是在什么地方做出來的,誰也不知道。往好了想,可能是給小飯館分銷,往壞了想,咱們還是別往壞了想了。吃街邊盒飯,要是想得多,不免生出破釜沉舟之感。但大部分吃街邊盒飯者或別無選擇,或并不在乎,并不想多。

這也就是為什么九十年代時,人們請了裝修工人干活干到中午,往往是下樓去買了盒飯和煙招待他們。因為裝修工人常常是把工具包放在地上,自己蹲在旁邊,而沖擊鉆插在另一邊。他們的廣告,是面前放個牌子,往往是刮上了大白的牌子,或直接就是一塊石膏吊頂,墻板等裝修材料。上面寫著經營項目,如刮大白,萬能工,磨地板等,而磨地板在九十年代前半段似乎還是不大常見的。他們的收入不知如何。當時裝修雖然是暴利,充滿了貓膩(現在往往也是),但暴利未必能到達他們那里。他們收工之后住在何處,是租住了房子,還是寄居在地下室小旅館等地方,也不清楚。但他們在世人面前的形象,并不比在工地上干活好,因為他們蹲在露天等著被人雇傭,往往被日曬一天而找不到活。不管他們和一切從事類似職業者一樣,能不能如傳說中那樣已經在老家蓋了兩三座乃至更多樓房,他們的職業生活在城里人的眼里是艱苦的,因為他們不穩定。穩定不僅是九十年代城里人的追求,而且今天那樣多考公務員,去國企的大學生們往往還是為了穩定。而這些街頭裝修工是最不穩定的,他們連固定的工地都沒有,不符合以單位和終生雇傭為本的價值觀。盒飯是為他們而出現的,他們也選擇盒飯,雇主也為他們選擇盒飯。

農民工出現,是因為國家不再辦農村。國家曾經早就開始用城市工業化的成果造福農村,但這個過程很快被人為中斷了,于是農民變成了農民工。而為了在摧毀農村時穩住城市職工,又允許城市里的企業辦社會存在了幾年,但最后也以人為的悲劇結束了。

對于其它人來說,盒飯卻可能是美好的回憶。因為它往往象征著旅游,參加活動,甚至是和朋友在一起。這些人吃盒飯雖然也是因為離開了家和單位,但他們只是暫時離開,知道自己離開是為了什么,何時出發,何時回來。在這個前提下,不知道中間要經過何地帶來的不是恐懼,而是期待,是對渴望冒險。這種場合的盒飯往往不是自己買的,而是統一發放的,沒有討價還價,也不會問里面是什么,打開也許有驚喜。即使是冒險,也絕對是有驚無險,因為盒飯經常是單位食堂做的,吃下去絕沒有真正的危險。就連米飯發出的蒸汽被盒蓋悶住,凝結之后滴回飯里,造成的那有點類似于泡飯的口感,也成了一種風味。單位活動時的炸魚,面包,橘子也有同樣的功效,雖然往往不是裝在飯盒里,而是每人一塑料袋。說得遠些,集體去海邊時的西瓜和燒烤也是一樣。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盒飯,是在大客車里吃的,充滿了旅行的神秘。當時我們這些小伙伴一起帶著飛機去市郊某個半廢棄的機場,參加航模比賽。使用的飛機是所謂艙身(往往寫作倉身)橡筋動力飛機,至于這個名字是什么意思,我們另文再說。這是我們參加過的最正式,離開家最遠,級別最高的航模比賽,云集了來自各個學校的小朋友,還有省航模隊在旁訓練,而且他們在OVER THE HILLS AND FAR AWAY的地方摔了一架飛機。天是那么藍,風是那樣大,土地的氣味是那樣新鮮,我們是那樣高興,競技不是已經不重要了,是根本沒想到競技。因為我們進入了一種最健康的競技狀態,不是在和對手比較,而是和自己比較,和自己的上一次飛行比較。最妙的是,這是自然而然的,既不需要自己告誡自己,也不需要別人告訴你。

中午我們在載我們來的大客車里吃飯,同時熱烈討論模型。因為中午日曬,客車拉上了藍色的窗簾,老式客車沒有小桌板,我們就用手捧著盒飯吃,雖然盒飯也不太熱。我記得里面的菜有炸黃花魚,芹菜炒肉,剩下的記不得了,芹菜炒肉還可以。光線,心情,和朋友營造出了浪漫,就像天上的一根云柱看起來可以像糖葫蘆。飯后我們繼續比賽,然后回到家繼續在樓前飛飛機,直到把飛機飛碎(當然都是在著陸階段)。之后有的人把飛碎的機翼拆掉,把飛機當車玩,有的人把飛機修好拿回家掛在墻上,我開始想做職業航模運動員。但如你所見,今天我并不是職業航模運動員。

后來盒飯遭遇了很大的危機。這一方面是因為發泡飯盒遭遇了危機,另一方面是因為打工隊伍進一步壯大而且分化,導致小飯館增多,蓋飯取代了盒飯。新的技術催生了送餐業,而快餐廳包括洋快餐地位和價格降低,有時甚至從經營快餐店,變為主要經營配餐,為活動,會議送盒飯,也打擊了傳統盒飯。

發泡飯盒之死,或者說是死而不僵,一方面是因為我國近一個時期所謂粗放型發展,嚴重污染環境,發泡飯盒污染作為其突出表現,不能不拿來開刀。這種發展的基本模式就是被縱容的資本家都有恃無恐,利用國家也就是人民的資源發自己的財,造成污染之后,雇傭政府中一部分人給自己擦屁股,而人民給他們打工,把打工賺的錢以買他們的東西的名義送回去,還要受他們制造的污染傷害,完全有理由騷動。九十年代,所謂白色污染已經到了不得不治理的程度。

白色污染一是超薄塑料袋,二是發泡塑料餐盒,還有丟棄的農業地膜等等,總之是一切塑料垃圾。這些東西因為輕,可以隨風飄到東來飄到西,而且號稱一百年不降解,估計其壽命比做盒飯的商家們長得多。當時樹上掛滿塑料袋的照片刊登在報紙,雜志,電視上,觸目驚心。動物特別是動物園的熊吃了塑料袋而亡的事情也屢有發生。當然,大部分不是飄過的塑料袋,而是游客把食物裝在塑料袋里投喂。總之,塑料垃圾不僅影響生產和生態環境,而且讓全國人民看了難受。

不過,僅僅靠禁止是消滅不了發泡餐盒的。因為和發泡餐盒一樣污染環境的超薄塑料袋至今沒有消滅,還是偷偷出現在菜場里,特別是路邊菜場,早市,夜市,大集等地方。這就說明還是有人在不斷生產它,因為社會上有這種需要,雖然大面上是看不到了。而發泡塑料餐盒不僅大面看不到,而且確實是少見了,這是因為盒飯業本身萎縮了。

90年代中期開始,私有制經濟的規模大大擴大了,大學也擴招了。這導致了幾個結果。第一是大量大學生離開家鄉在異地工作,而且往往是為沒有食堂的私企工作。他們不能在單位食堂吃飯,也沒時間像過去的很多工人一樣中午回家做飯,他們必須吃外賣或是到小餐館吃飯。

大學生特別是城市大學生從小在家里吃的不錯,自視甚高,他們要求吃得好一點,而且有選擇。他們不管是從營養出發,從口味出發,從在家里和學校養成的習慣出發,還是從大學生的面子出發,都希望吃得體面一些。所以他們要吃現炒,現煮的面條,米線,蓋飯,而不吃菜是早就做好的,餐具是簡陋的,而且帶著所謂下等人氣味的泡沫餐盒盒飯。即使要吃盒飯,他們也要吃大配餐企業的盒飯,特別是盒子要看起來漂亮一點,帶有LOGO最好。雖然這并不能阻止外賣店偽造資質,使用地溝油,或是做出其它難以形容的事情,但有幾十種蓋飯可選,至少心里是比較舒服的,其它就往往不追究了,而且大學畢業的工薪族也沒有別的選擇。315晚會曝光餓了么監管不力,觸目驚心。但很多人要么是性格上就漠視別人也漠視自己,要么是別無選擇,只能眼不見心不煩,所以還是在吃。而餓了么有錢,飯店也難以離開這個平臺自立門戶。所以這就催生了蓋飯產業和小餐館。

門頭房和小餐館遍地開花,街邊的盒飯攤也就沒有了生存空間,因為找不到小飯館的地方實在是太少了。何況從營銷上說,蓋飯和米線等使用的材料和盒飯完全一樣,也不額外費多少工,賣相還更好看,而且還能用一條產品線滿足從裝修工人到小白領所有人的需求。小飯館逐漸放棄盒飯也是必然的,供求雙方都有此意。

手機,互聯網,電動車催生了送餐業,也打擊盒飯,正如能定位的手機和運力過剩的私家車毀滅了傳統出租車。下樓走一段去買盒飯,或是在活動時提前上門或者打飯館的固定電話訂盒飯的事情沒有了。只要想吃,隨時可以訂飯,而且是各種各樣的飯。那種沒有選擇或是只有少數幾種選擇的盒飯完全失去了競爭力。

快餐的地位也降低了。人們新鮮勁過了,覺得保溫臺上炒好的菜雖然衛生,但價格略貴,味道不如現炒。雖然知道小飯館骯臟,但還是抵擋不住誘惑。所以快餐企業只好放棄與小餐館競爭,選擇火車站,機場,超市門口這種對衛生和環境要求較高,人們有吃飯需要,還趕時間的地方,在夾縫中經營。而且因為生存空間可想而知不大,往往減少門店數目,轉為在中央廚房生產標準化的高級盒飯,供會議,活動等用。因為會議嘉賓可以上宴席,工作人員,翻譯等往往是不行的。在主辦方看來,這種盒飯的檔次剛好合適,也方便。而中央廚房也為那種只有飯堂而無廚房的企業飯堂提供食品。洋快餐曾經挾洋自重,盛極一時,不過現在也日薄西山。據說肯德基剛來華時,居然有夫婦在肯德基結婚。如今時過境遷,這對夫妻想必也有了孩子,不知怎樣解釋當年的婚紗照。若是豁達,大概是往往把此事當做笑柄全家大笑,父母和孩子都得到一些歡樂和感慨。若是不能如此,那就只有藏好。但現在洋快餐確實跌落到和本土快餐企業相似的地位,也要在會議工作餐領域和高級盒飯競爭了。

于是乎盒飯的時代結束了。它就和生活中大部分東西一樣,最終消失的時候,我們木然不覺,過了很久,才驀然驚覺。雖然并沒有追回它的理由和想法,卻有一種奇特的情緒。即使我們有感于其消失,想要追溯其原本,也想不起來。原來它最早出現在我們周圍時,就是悄無聲息的。當初第一個賣盒飯的人也許曾經吆喝乃至用電喇叭吆喝,但而今已經不僅沒有人記得吆喝的內容,甚至連當時是否真的吆喝,也不能確定。現在窗外太陽正準備下班,再過一個小時,超市里的主婦就要增多,再過兩個小時,生意好的飯店就要排隊,這豈不就是生活?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786評論 6 534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656評論 3 41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697評論 0 379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098評論 1 314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855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254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322評論 3 442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473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014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833評論 3 35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016評論 1 371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568評論 5 36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273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680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946評論 1 288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730評論 3 393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006評論 2 374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大學生的思想國 編輯|馬振川 枯藤老樹昏鴉,空調wifi西瓜,葛優同款沙發。 暑假如此美好?是真是假!還得聽從咱...
    我是團團閱讀 301評論 0 3
  • 時雨698閱讀 273評論 0 7
  • 六十 感謝可以這么舒服的睡覺 感謝今天認識的每一位人 感謝這么一天 記:24小時,怎樣過都是過,總是有舍有得。 讓...
    XBIN閱讀 120評論 0 0
  • 我喜歡你嗎 其實我也不知道 我只知道 我看見你的時候 就像風箏飛上了天空 我喜歡你嗎 其實我也不知道 我只知道 我...
    魅影游魂閱讀 183評論 0 0
  • 最近北京天氣感覺和家里越來越像了,白天曬,早上晚上涼快,不像前幾天那么悶熱… 斜對面的哥們,帶了個小松鼠進來吃飯…...
    熊貓掰棒子閱讀 260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