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到一條新聞:一媽媽當街給兒子下跪,結果兒子卻拍下這一幕上發至朋友圈,配文“開心每一天”。
秦某的兒子已經很多天沒有去上學了,不過他也并沒有回家。老秦夫婦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后來得知兒子在市區的一家咖啡廳,于是匆匆趕來。在一陣苦口婆心的勸說無果后,這個13歲少年的媽媽給兒子跪下了,祈求孩子能夠體諒她,跟她回學校上學,這一跪就是一小時之久。然而母親的無底線退讓并沒有換來孩子的理解,他依然悠然自得地打著游戲,甚至還拍下了母親給他下跪的照片,炫耀式地發布在了朋友圈上并配文“開心每一天”,游戲打完之后看也不看媽媽一眼轉身離開了。更令人震驚的是,孩子的爸爸就在旁邊看著自己兒子的所作所為,也默認老婆下跪求兒子回心轉意的做法。通過這一件事可以暴露出這個家庭在家庭教育上存在諸多嚴重的問題。一個步步忍讓毫無底線的媽媽,一個形同虛設沒有擔當的爸爸,一個內心冷漠三觀不正的兒子。
愛和溺愛是不同的,雖然出發點一樣,但是結果卻大相徑庭。一個13歲的孩子何以如此冷漠?終歸是父母自食惡果。一個沒有底線的父母必然會有一個毫無下限的孩子。因為他從小到大就不知道什么是分寸,什么是尺度,他的爸爸媽媽沒有教給他這些。父母對孩子一切要求都滿足,無條件地給予并不是對孩子正確愛的表達。除了愛孩子,父母更要做到的是讓孩子學會愛與被愛。沒有讓他體會過艱難困苦,他就不會知道自己如今的生活是多么的難能可貴。
孩子發展的幾個敏感期中,青春期特別讓家長頭疼。但是這幾個敏感期其實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青春期的孩子,身體發育日漸完善,體力增強,有獨立的思維,有慣用的處理問題的方式,情緒把控力低,容易煩躁沖動。然而這些特點皆是因為前期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沒有讓孩子和諧的發展。家庭環境需要所有的家庭成員參與、維護。爸爸要以身作則,教給孩子什么是責任感,如何尊重長輩、尊重女性。媽媽要適時出現,給孩子鼓勵而不是壓力,給孩子一點空間而不是無限時間。孩子也要參與到家庭中的各種事情中來,做家務,開家庭會議發表自己的看法,給出自己的解決方案……當孩子提出自己的需求的時候,父母應讓孩子給出合理的理由,不能因為孩子的消極情緒和無理行為而妥協。延遲滿足在孩子的發展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一訓練必不可少。
除此之外,人與人之間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溝通。溝通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很多家長不會和孩子溝通,總找不到話題,這說明要么家長的看事角度單一,要么就是家長和孩子的親子距離太遠。
看待事物的角度單一就不容易挖掘出更多的話題,這類家長往往除了學習不知道要和孩子聊些什么。但一直和孩子聊學習,不但無形中給孩子帶來壓力,更容易讓孩子產生厭學心理。任何孩子都不想自己的父母只重視他的學習成績,把自己當成學習機器。溝通要從生活入手,選取趣味性的話題和孩子進行交流,家長需要注意溝通時的態度和語言,時間不宜太短或太久,太短顯得敷衍不見成效,太久容易厭煩且占用其他事情的時間。
親子距離不是單純地指距離,而是家長和孩子心的距離。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必須同時參與進來,不能因為工作或者其他原因就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給另一個人去做。家里得有軟的,也得有硬的,有溫柔的,也得有嚴肅的,都軟或都硬都不行。
其實現在像媽媽給兒子下跪這樣的新聞數不勝數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這是需要我們用心去思考,用行動去踐行的。要知道如果你管不好你的孩子,有一天自然會有別人幫你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