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路人鋒
本文閱讀方法(三選一):
第一種:傳統方式通讀一遍;
第二種:先讀本期推薦詩歌,自行賞析后,與本文賞析對比閱讀;
第三種:可以跳過賞析部分,直接從詩歌寫作部分閱讀。
本期詩歌賞析開篇之前,感謝該詩歌的推薦人:簡書作者“翠姑娘”。
《日記》
---海子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籠罩
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
草原盡頭我兩手空空
悲痛時握不住一顆淚滴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這是雨水中一座荒涼的城
除了那些路過的和居住的
德令哈……今夜
這是唯一的,最后的,抒情
這是唯一的,最后的,草原
我把石頭還給石頭
讓勝利的勝利
今夜青稞只屬于她自己
一切都在生長
今夜我只有美麗的戈壁 空空
姐姐,今夜我不關心人類,我只想你
海子,原名查海生,生于1964年3月24日,在農村長大,大學期間他開始詩歌創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關臥軌自殺,年僅25歲。在詩人短暫的生命里,保持了一顆圣潔的心。他曾長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國90年代新文學史中一位全力沖擊文學與生命極限的詩人。
主要作品:《土地》、《海子、駱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詩》和《海子詩全編》。海子
=詩歌的賞析=
德令哈,草原的最后一站,從一望無際壯闊的綠,一步步向前,變成了蒼涼肅穆,遼闊的戈壁。這一切,沒有使海子贊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反而這種遼闊,給詩人帶來一種悲傷的情緒,還略帶一絲絲無助感。讀這首詩,我內心像有一座火山將要噴發,那不安的巖漿不是灼熱的,而像寒冰一樣涼徹心骨。每讀海子的詩歌,就是經歷一次內心的煎熬,是對內心的一次笞刑,盡管如此,你還是會深陷他的詩歌之中,不能自拔。他的詩歌能揭示人們內心中,那一粒不為人知的孤獨和無助。有時,連自身都無法意識到的隱秘的情感,都會被海子的詩歌喚醒,讓你不自覺熱淚盈眶。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籠罩
詩人用典型的日記體口吻,直接陳述自己身在德令哈。此刻,夜色籠罩了德令哈,籠罩了遼闊,籠罩了荒涼,籠罩了萬物。詩人開篇就給讀者提供一個場景,引發讀者的想象,使其感同身受。
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
詩人仍然是對事實的陳述,但加上“只有”一詞,即將戈壁賦予了詩人的情感。“今夜只有戈壁”,讀到這一句時,我們心里就會不禁自問,為何詩人要如此陳訴。我們會想,除了戈壁,還有草原、城市、村莊、還有月呢。我們帶著這個疑問,接著往下讀,一起去尋找答案。
草原盡頭我兩手空空
詩人乘火車,經過德令哈西部草原,將進入廣闊的荒原戈壁。因此詩人感嘆,這里就是“草原盡頭”。“我兩手空空”,這一句是詩人直接對內心世界的表露。他用兩手空空,來暗喻詩人的孤獨和無助感。
“為什么只有戈壁”的答案,作者似乎給出了一點端倪,“兩手空空”將是關鍵,我們繼續往下找。
悲痛時握不住一顆淚滴
緊接上一句“兩手空空”,詩人連自己的眼淚都無法留下一顆。如果兩手空空,還不足以渲染詩人的悲痛和無助。接下來,詩人又進一步對這樣情感進行渲染。我們不妨大膽想象,如果處在極度悲傷和痛苦之中的人,全身會顫抖,雙手是不由自己的;另一個側面也表現詩人的淚水滂沱、湍急,一雙顫抖的不能控制的雙手,怎么能夠握住呢?
“握不住一顆淚滴”是一種夸張寫法,是一種對極度悲傷情感的渲染和強調。實際上,在古詩詞中經常用這樣的詩句,來渲染自己強烈的情感,如李白《秋浦歌》中的詩句“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還有李后主《虞美人》中的詞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等,比比皆是。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 這是雨水中一座荒涼的城
你會發現,詩人突然從“悲傷時握不住一顆淚滴”的強烈情緒中,突然收住,沒有讓悲痛的情感繼續噴發。好比,即將決堤的淚水,強忍在眼眶里,有種欲哭又止之感。詩人極力平靜下來,繼續陳述之前的事實“今夜我在德令哈”、“這是雨水中一座荒涼的城”。
我們從這兩句,可知德令哈正在下雨,雨中的夜色,更使其周圍的環境變得凄涼和迷離,就像是一座荒涼的城。雨,讓我想起,海子在《我請求:雨》中的詩句“雨是一生過錯,雨是悲歡離合”。詩人本就有一顆敏感的心,在這樣凄風苦雨的慢慢長夜中,心生孤獨和悲傷是人之常情,也很容易引起人們的共鳴。
詩人繼續試圖在營造他的氣氛,而線索卻遲遲沒有出現。
除了那些路過的和居住的/德令哈……今夜/這是唯一的,最后的,抒情/這是唯一的,最后的,草原
這一段是直接的抒情。詩人提到的“路過的和居住的”,包括人、人文遺跡,或許也包括動物、植物等。詩人將這一切統統決絕地排除,因為,這些都不是詩人想要抒情和贊美的。他唯一想抒情的是純粹的德令哈,這唯一的最后的草原。如果繼續向前,將是一望無際的蒼涼的荒原戈壁和沙漠。這一節和最后結句“我不關心人類”交相輝映,是為最后的情感爆發,做著前期的鋪墊。
答案的線索好像要消失了。
我把石頭還給石頭/讓勝利的勝利
“還”字意味深長,有種原本不屬于你,需物歸原主的意思。“讓勝利的勝利“,勝利也與我無關。這兩句,詩人是進一步去渲染“兩手空空”的情感。記得,海子在詩歌《九月》中的詩句,“我把這遠方的遠歸還草原”,有著同樣的感情表達。
這也讓我想起徐志摩在《再別康橋》中的詩句“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雖然都是一種“歸還”,但兩者的感情色彩截然相反,前者是一種決絕地舍棄,后者是一種贊美和依戀。海子的態度是冷的,是一種對一切的決絕,是一種極端的做法。就因為這樣的極端和決絕,海子的詩句才有那種純粹的強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答案的線索越來越迷霧重重,詩人將石頭歸還石頭,讓勝利的勝利,為什么詩人要獨有戈壁呢?
今夜青稞只屬于她自己
詩人用擬人手法,表現今夜的青稞具有獨立人格,是自由的個體,它不屬于任何人,詩人旨在加深對自己孤獨無依的情感渲染。這也是詩人的自我寫照,詩人只屬于自己。由此可見,海子的內心深處,有一種凌駕于萬物之上的驕傲,是一種詩人的自負。他曾經在《秋》中這樣寫到,“秋天深了,王在寫詩”,詩人以詩歌之王自比,可見一斑。
迷霧仍然重重。
一切都在生長
詩人說“一切都在生長”。一是暗示萬物都在生長,二暗示自己的悲傷、無助、悲痛在不斷生長。三暗示著詩歌中蘊含的強烈情緒也在不斷生長。一切都在生長,這一句無形中讓人擴大想象空間,使詩歌包含的信息容量迅速擴大。如果前面幾節,只是起到渲染和鋪排的作用,這一句就像全詩的導火線。
答案的迷霧也越來越迷離和不可捉摸,好像也在生長。
今夜我只有美麗的戈壁 空空
詩人又一次重復“我只有戈壁”,之前的疑問:為什么詩人說只有戈壁呢?答案終于浮出水面。本句中,最后一個“空空”給出了答案。我的兩手空空,戈壁的空空,這一點兩者不謀而合,因為空空,兩者合二為一。由此可知,第一節詩人說自己只有戈壁,其意義就顯而易見了。這里的美麗,也是在強調空空。“空空”與上一期的“暖暖”一樣,起著強調和渲染作用。
答案就這樣擺在了我們面前,你一定會長舒一口氣,原來如此。
姐姐,今夜我不關心人類,我只想你
最后一句,是整首詩的情感爆發點。詩人通過前四節,對情感的不斷加深,氛圍的不斷渲染、對情節的鋪排,一直等到“一切都在生長”這根導火線的出現,瞬間被點燃,情感的炸藥“嘭”一聲巨響,響徹整個德令哈的夜空。
“人類”,一詞的使用,可以更加證明一點。在海子的精神世界里,他為自已創造了一個只屬于詩歌和我的世界。他不屬于人類的世界,他是詩歌世界的王。海子是一個純粹的,為了詩歌而視死如歸的殉道者。
“姐姐”,全詩貫穿始終,也是詩人傾述的對象。這個意象,你可以理解為一個真實存在的人,也可理解為海子在精神世界中創造出的一個寄托的載體。也可理解為,是一個象征意象,象征了追求的美好事物、信仰等,就像上一期談詩歌--瘂弦《秋歌--給暖暖》中,暖暖的意象,都有一種象征的意味。
德令哈:"德令哈"是蒙古語,意為"金色的世界"。德令哈市建政于1988年,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是全州政治、教育、科技、文化中心,也是海西東部經濟區中心。市區海拔2980米,截止2012年,人口近10萬,共有蒙古、藏、回、撒拉、土、漢等19個民族,蒙古族為主體民族。
=詩歌的寫作=
通過這首詩的賞析,又一次證明,海子確實是一個天才詩人。他沒有炫技,而是用自己單純的熱愛和真情實感,完成了一首讓人讀完,悲慟不已的杰作。
“學習優秀詩歌,提高自我創作”
本期,我們從《日記》這首詩中,可以吸收那些養分呢?
第一,情感是詩歌動人的根本。
詩歌,是最擅長抒情的文體。“情”是一首詩的本源,大家經常說,寫詩需要靈感,究其原因其實是情之未至。不管什么類型、什么體裁的詩歌,都無法脫離情感而存在。當然,這里的“情”應該是更廣義上的情,不僅是單純的情感,還有人的情緒和志趣。每一首詩,他都包含一種“情”。有朋友可能說,一些哲理詩看起來就沒有情感,這是錯誤的觀點,因為哲理詩本身就自帶了作者的情緒和傾向性,只是這里的情,不像抒情詩,情感外露一眼就能望穿。哲理詩的情是內斂的,是需要用內心去傾聽的。
海子的《日記》,全首詩都貫穿著一種濃濃的孤獨和無助的悲傷情緒,這種情緒就像濃濃的霧籠罩著全詩。你能感到,作者試圖去壓抑自己的情緒,但這種孤獨悲傷的情感,如同火山爆發一般,無法阻擋。全詩的結構、內在節奏和運行,完全是由情感的起伏在流動,情之所至,詩句便渾然天成。
詩歌《車站》,我的一首拙作,推薦給您。理由是,這首詩歌與海子《日記》的內在結構有相似之處。旨在,讓大家認識,情感在詩歌創作中的重要性。當然,這首詩,也是我最喜歡的一首自己的原創詩歌,沒有之一。感謝您能閱讀《車站》。
第二,字詞的精挑細選,讓你的句子更動人。
古代詩詞,字詞需要推敲。現代詩也一樣,需要精挑細選,不同的詞性,在詩歌的表達中作用也不同。如果說,名詞是意象,形容詞就負責擴展意象,動詞讓意象活動起來,介詞就是意象的指向和歸屬等。當然這是一般情況,在文學創作中,詞性活用,也很常見,但切記不能隨便濫用。舉個例子:“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窮”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古詩詞中比比皆是。
在《日記》一詩中,用詞不當的話,會直接影響到詩人情感的表達。比如“只有”、“唯一”、“最后”、“還”、“只屬于”、“只”,這些詞語的使用,將詩歌中的意象有機地連接起來,成為一個嚴絲合縫的整體。這些詞語的運用,使每個句子都熠熠生輝,賦予了詩人的情思。
賈島的“推敲”精神,盧延讓的苦吟精神,在現代詩的創作中還要繼續發揚,不能松懈。
第三,詩歌的鋪排和氛圍的渲染,讓人共鳴。
《日記》整首詩的鋪排,都是為最后的情感爆發服務的。首先,詩人提供了一個情感發生的環境“雨中、夜色籠罩、草原、戈壁”,試圖將你帶入詩人營造的情景當中。再次,用“荒涼的城、悲痛的淚滴、最后的草原、空空”,帶有濃烈悲情色彩的意象,再結合提供的場景,共同渲染詩人想要營造的孤獨無助的氛圍。最后,詩人在這樣的氛圍和場景烘托下,直接抒發出自己的情感。
如果,這首詩歌是一部電影,詩歌的鋪排就是情節的安排,氛圍就是音樂和場景,詩人的抒情就是臺詞。這是一家之言,不喜勿噴。
第四,本詩的表現手法。
1、夸張:詩人用“悲痛時握不住一顆淚滴”來強調和加強悲傷的程度,“今夜我不關心人類”,“人類”是一種自我擴大,旨在強調精神世界內的強烈情感。
2、擬人:“今夜青稞只屬于她自己”,詩人用擬人手法,表現青稞的獨立人格,也是暗喻自己有著獨立的人格。
3、反復:整首詩,對“姐姐”、“空空”、“今夜我在德令哈”、“今夜只有戈壁”進行間隔重復,去表達強烈情緒,渲染全詩氛圍,有很強的突出強調的作用。
4、象征:“姐姐”,是一個象征意象。為讀者提供了更廣闊的想象,姐姐象征一種信仰或詩人追求的境界。
5、暗喻:“兩手空空”,暗喻詩人的孤獨和無助。
注:疊音詞的使用:**“姐姐”、“空空”均屬于疊音詞。
疊音詞,是重復同一個音節所構造的詞,是一種應用極廣的詞類。通過疊音詞的使用,能夠傳神地描寫出人和物的音、形、情、態,有栩栩如生的表達效果。文學作品中使用疊音詞大大增加了語言的形象性,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
【往期回顧】
談詩歌--顧 城 《小巷》**
談詩歌--葉 舟 《漫山遍野的今天》**
談詩歌--鄭愁予《錯誤》
談詩歌--瘂弦《秋歌--給暖暖》
預告:下一期賞析詩歌:葉芝《當你老了》,由簡書作者"藍朵世界"推薦。
2016年1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