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時媽媽說到姥姥年輕時候曾經做過手術,很嚴重那種,現在還有很長的傷口在身上。我回想一下,竟從來不曾發覺——即便是幫她洗澡的時候。
然后我說,呀,那明天再給她買些好吃的吧。
幼年時候,姥姥姥爺總是為我們這些孩子們留著各種好吃的,我工作后,每每遇到好吃的,都會想辦法帶給他們吃,這仿佛是傳承于血脈中的一種習慣。
最近這些年回家時,只要有機會便會買給她的食物之一是冰糖葫蘆。
這次還未排出時間去買,她就先跟我說出去的時候買冰糖葫蘆回來。昨日在親戚家逗留時間有些久,去買時已經售罄,只好折中買了幾盒山楂糕。今日去得及時,順利買了一兜子回來。總算是心事已了。
其實以姥姥如今的腸胃,恐怕也吃不得幾個,可是冰糖葫蘆,就好像我和她互相懂得的諸多習慣之一,即便她不提,我也會去買回來給她。
還記得小時候,姥姥便會在山楂上市的時候買回來煮著吃,山楂的酸甜味道她是真的喜歡,因而山楂糕、山楂卷之類的也喜歡。
而冰糖葫蘆,往往也只在冬天里,偶爾在集市碰到,或者在年節時有人來走街串巷地售賣。
有一年春節親戚來訪,午飯后到我家閑坐,過了一會兒姥爺也趕來了,原來是有人在賣糖葫蘆,他便趕緊買了送來給我們。
小學時候我還自己嘗試著做過糖葫蘆,卻不得法,熬不出糖稀,最后粘在山楂上的糖還是白色。倒是如今在城里的街上,見到有賣這種山楂的——店家謂之,雪球果。
冰糖葫蘆這個叫法,大約也是因為那首歌的流行,現如今所有冰糖葫蘆攤子上播放的歌曲都是這一首沒跑。其實我們這里除了管山楂叫“山楂”,還有種叫法是“酸楂”,而冰糖葫蘆便被老百姓叫做“酸楂蘸”,用方言發音便成了“酸楂zhai”(四聲)。
而在青島,便成了“糖球”。每年春節期間,大約正月初七初八到元宵節,便會舉辦隆重的“糖球會”,還會選出糖球公主。
只是一直覺得,糖球這個稱呼實在親切不起來。不如冰糖葫蘆,音調轉折之間便仿佛看到一串串紅艷艷的果子,掛著糖稀,糖稀是透明的淡黃色,映著紅果子甚是好看。更不如“酸楂zhai”,不僅僅是親切,更在說起這個名字時便會口水滿腔,非要吃到才能解饞。
糖球會也是青島一個特色節日了。雖說是糖球會,實際卻是網羅了各地小吃,諸如撒尿牛丸,烤肉,章魚小丸子,熱干面,碗托,臭豆腐……諸多美味,不一而足。奇怪的是,這些小吃其實往常也都吃得到的,糖球會上依然備受歡迎——人頭攢動處,美食的誘惑實在太大,哪怕價格已是翻倍。
糖球會上的糖球自然是主角,除了最原始簡單的山楂果,人們還發明了各種各樣的“糖球”,如草莓的,香蕉蘋果菠蘿混搭的,山楂果里加豆沙的,等等等等……我很少吃混搭的,印象中第一次去糖球會時吃過草莓的,寒冷天氣里,一口甜而冰的草莓,味道確實很特別,也是很好吃的。
只是對我和姥姥而言,最好的,最喜歡的,還是最普通最原始那種,紅紅的果子裹著糖漿,我們叫做“酸楂z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