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 _親子教育兒童小說:《爸的野性童年》_4.3 靈鳳天羅【中】

4.3 靈鳳天羅 _【中】蝗軍如驟雨,草垛剃光頭。

————————————————————————————

蝗災到處,遮天蔽日,殘噬生靈…

(圖片來自網絡)

【爸爸】妮兒,你知道嗎?世間萬物的在在與發展,都有個限度,不然一切必然亂套,就變得恐怖無比了。比如有一天,你一進家門,竟然看見客廳里臥著一頭耕牛那樣大的花貓,你覺得怎樣?

【女兒】啊?!太可怕了,會吃人的!

【爸爸】有一天,你一進家門,突然發現爸爸媽媽變得像一對芭比娃娃那樣大,正躺在沙發上無助得哭鬧著等你回來,你又會怎樣?

【女兒】嗯~~~,我不干!我會哭的!那樣我們都會很可憐……

【爸爸】所以平日里給我們帶來很多樂趣的蝗蟲,一旦突破了它們原本的限度,突然之間就變成惡魔啦。

【女兒】平日你們都是怎樣玩蝗蟲的呢?

【爸爸】妮兒,我小時候那個年代,除了逢年過節家里才舍得吃頓雞鴨魚肉,平日里常常是月兒半載、兩三個月見不到葷腥。現在,爸爸炒個素菜,都是隨手端起食用油的搪瓷缸,直接向鍋里倒油,或者用盛飯的大勺子去舀個半勺子,沒譜沒準兒沒個深淺,完全憑著感覺。

但是爸爸小時候,你奶奶炒菜時都是用我們現在取鹽的小勺子去舀油,然后小心翼翼地往菜鍋里面滴啊滴的。有時是把筷子頭上綁上一撮棉花,用那撮棉花蘸著油向鍋里滴,還要在心里數一下蘸了幾回滴了幾次,每次不能蘸多了。

換句話說,現在我們吃油像喝水,我小時候家里用油像吃藥啊。

在那艱苦的年代里,孩子們在野外常常掏鳥蛋、抓小鳥、打兔子、挖泥鰍、釣黃鱔、捉螃蟹。以至于抓住著蝗蟲抓著蟬,都是就地點火烤了吃的。那也是一塊兒香噴噴的難得好肉,就像你現在偶爾去吃大排檔吃個燒烤一樣的感覺。

平日里孩子到得山林里,或者是到河坎里,把牛兒向遠離莊稼的地方一放,就開始四處搜尋。爬樹掏蛋抓鳥,下河逮魚摸蝦,水草叢里釣黃鱔捉螃蟹,無非都是為了能搞到一點兒可以塞進嘴巴里的美食兒。掏下鳥蛋,包上泥巴,點起野火,將泥巴燒干了,里面的鳥蛋也就熟了。有時候燒熟的鳥蛋一剝開,殘忍作孽呀,里面有一只剛剛長成的小鳥早已燒熟了。

如果幸運逮住了肥壯的大鳥,若是一個孩子逮住的,會拿回自家讓媽媽用心烹煮或者爆炒。若是大家合伙逮住的,就用鐮刀咔嚓一下削掉鳥頭就地拔毛,拋開肚子取盡內臟,像燒鳥蛋一樣,用濕泥巴包了鳥的身體,來個現烤現吃山肴野味,更不要說還要著上油鹽調味品了。

【女兒】爸爸,你們小時候好殘忍好暴力,一點兒也不知道保護其他小動物。

【爸爸】那時候,大家還從未聽說過保護環境、保護動物這些名詞兒,別怪爸爸啦。

而大家最容易得到的,就是在漫山遍野的草地上搜尋蝗蟲。特別是一種身子又軟又長,肚子上肉比較多,名字叫做大扁擔的蝗蟲,是大家的最愛。有時候,不消片刻就能抓個二三十只,用一根長長的草莖,穿過它們脖頸的甲殼,穿得冒出綠色的血液來。

接下來就是收集柴火生火燒烤,那些個頭兒大的蝗蟲,都能一直烤得黃橙橙的,冒出油珠子來。如今每每回想,那烤熟的蝗蟲就像現在燒烤攤上的龍蝦一樣美味,那噴噴香在春風中順著山坡,都能飄出很遠很遠。

有時候,烤蝗蟲這件事大家正干得熱火朝天完全忘我時,忽然有人大喊一聲:
牛——吃——莊——稼——啦——
伙伴們總會如夢初醒齊聲尖叫起來,蹦跳著去找尋自己的牛兒。

那時候雖然很窮很苦,但很快活。雖然我并不希望現在重回過去年代,但是總會懷念童年。

【女兒】是的,爸爸!我也覺得你們小時候的故事只是聽著好玩兒。我可不愿再去過那種生活,泥巴墻茅草屋,下雨漏雨刮風漏風,連電都沒有,到處都是老鼠洞呀。我還怕牛怕狗,怕那些牲口。

還有那農村的廁所,你們叫做茅房,是吧?噦——噦——,那里面的大便和蟲子,想著都要吐了!

【爸爸】是啊!……話說現在蝗蟲變成蝗災,就是成了農民的災難,莊稼的末日了。

附近田地里干活的鄰居們,遠遠望見我們一邊慘叫揮舞鐮刀,一邊狂奔逃命栽著跟頭,頭頂還有一片濃濃的陰影在追著。他們當時只覺得很不對勁兒有危險了,也并不知道是什么東西在向我們發起攻擊。

等到鄰居們紛紛趕到我們身邊時,已經有些晚了,也不知道就從哪旮旯縫眼兒里,一下子就冒出來那么多那么多的蝗蟲來。莫非世上真的有山精鬼怪魔煞神靈之類的存在?是蝗魔蝗精在驅使作怪?就在我們慌不擇路奔逃躲閃的空兒,就在村民們遠近呼應一路跑來的當兒,已是漫天飛舞難計其數、狂風暴雨紛紛大雪一樣的蝗蟲蜂擁而來了。

此時,那些蝗蟲的大軍就在村民頭頂風卷殘云一般洶涌滾動,望著望著就把整個村莊都要遮掩了,鋪天蓋地吞噬一切的樣子,已經不是只針對我們兩個小屁孩兒了。

最先被發現的最大那一堆蝗魔蝗帝蝗祖宗,像老玉米棒子一樣大,已經不是最初幾十只那么簡單了,而是每一間房子那么大的范圍里都有幾十只。

它們夾雜在蝗蟲的天網里到處都是,成了先鋒官特工隊,成了中堅力量主力軍,在遮云蔽日的蝗蟲暴雨中,它們就是領頭的魔煞橫沖直撞所向披靡,它們身邊又糾結著緊密靠攏的其它蝗蟲,一起在空中擁擠扭動翻滾突擊。

那一縷縷粗大的陰影投在地上,就像是一條條巨蟒在莊稼尖上竄動游走。它們在頭頂盤桓,發出沉重的“嗡嗡——嗡嗡——”的響聲,那簡直就是蝗家遠程轟炸機集群,和蝗族空天戰斗艦梯隊呀!

細看頭頂涌過的蝗蟲大軍,有筷子那長的、有鋼筆大小的、有指頭粗細的、有豆莢體型的,還有剛剛孵出來像豆子米粒一樣的,它們先是緊隨首領螺旋飛舞,像朔風似暴雪,發出沉悶的轟鳴聲。

不一會兒,蝗蟲大軍又分成幾個隊伍,由平面的羅網形扭曲成一根根巨型麻花,像巨蟒騰空一樣,從地面直躥到空中,又從空中俯沖莊稼頂上,再向四面八方爆炸開去,再攏成遮天大網凌空飄起來向前推移。

那一陣緊過一陣地隊形變幻,猶如青黑色的龍卷風掃過田野,莊稼都跟著一波一波地伏倒扭轉,再伏倒再扭轉。那些各自為營的蝗軍小隊,一會兒各自為陣四處撲擊,沒頭沒腦亂碰亂撞,一會兒又左右逢源聯成大片,共同進退一致起伏。

這時只聽得空中地上四面八方,噼噼啪啪、嗖嗖咔咔、哄哄嗡嗡響成一片,其實那聲音真的是人類文字沒法模擬的。那簡直就是一個捉摸不定瞬息萬變的超級割草軍團啊,所過之處幾乎都要黃土暴露寸草不留。

蝗軍魔雨…

(圖片來自網絡:蝗軍一旦席卷而來便如暴風驟雨吞噬天地,以及中國歷史上蝗災頻繁的重災區……)

【女兒】爸,你這講得我都像看到魔幻電影了。不過我知道這一定是你夸張的,是假的!哇哈哈哈……

【爸爸】爸爸的故事本來就是半真半假!這叫做藝術加工,它們來于現實卻高于現實。

【女兒】好!好!快講,假的我也愛聽。

【爸爸】……村民一邊揮動著手中的工具,一邊引導著我們兩個,一路逃命奔回村莊。

妮兒,你能想象到嗎?那片蝗軍如同超級颶風,好似槍林彈雨,就像千萬臺鬼神操縱的割草機組成的軍團一般啊。呼呼響著片刻之間掃遍田野,莊稼雜草就已全被收割殆盡,田地間轉眼之際就裸露出了黃色或黑色的土地。

那蝗軍噼噼啪啪一陣狂飆剪過樹林,陽春三月碧綠濃蔭一轉眼間,就變成了隆冬九天枯木禿枝。就算是前面的稻草垛、麥草垛、茅草房頂,只要蝗災過處,剎那間就會天地變色草木精光。

那聲音其實沒法模擬,一陣轟鳴過后,草垛只剩殘渣碎屑,房頂已然透亮透風。那簡直就是免費來了一次暴風雨式的秒速理發,給整個村莊剃了一個超級光頭。而更不幸的是,那蝗軍正好剪到那些驚魂未定無處可逃的牲口家禽身上。

妮兒,你可以想象一下,那三禽六畜一瞬間都會變成什么樣子?

【女兒】會一下子就被吃個精光,咔嚓一聲骨架倒地,亂七八糟成了一堆,連一滴血都沒有淌出來。

【爸爸】蝗蟲不是食人魚,它們只吃素不吃葷。即便如此,那些家禽牲畜也都在片刻之間,被蝗軍給剪成了一個個大裸體啦。它們本已嚇失了魂,只顧掙扎逃竄,這一下子身上皮毛剃個精光,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突然更加瘋狂地逃竄沖撞,甚至跌死撞死亂跑累死也有一二。

好在當時那群魔亂舞的蝗軍,并非一定要追擊我們。等我們逃進家門躲過一劫,蝗軍漸息開門眺望時,我的天爺!只見遠處蝗災所過之地,若是旱地業已裸露黃褐色的地表,和一片荒漠差別不大。若是水田已被攪起渾濁泥水,水面只露出稀疏的禾苗茬子和殘敗的水草桿子。

約莫一個鐘頭后,那蝗軍總算渺然散落不知所蹤,就像一陣雷雨過后一切重歸了平靜。除了留下一片片不規則的,遭到毀滅性創傷的田地殘痕之外,已是悄無聲息晴空依然,似乎剛才一切全然沒有發生。

當晚,小隊長立即派人前往村部報告災情,通知附近所有生產大隊趁早防備,然后村部派人層層上報。

不過,那時候國力尚還貧弱政府行動不力,不像現在一方遭災遇難,五湖四海萬里之外立即支援。現在某處大災來臨時候,國家有足夠的能力以最快的速度調動各方人力物力,甚至立刻調動軍隊動用軍方的資源展開救災。

小隊長一邊按照正常程序催問上級對災情的拯救措施,一邊聽取村民七嘴八舌各說各話的奇葩建議。有一個老人說得真真切切,他告訴大家幾十年前他在某地當兵,也親眼見過鋪天蓋地的蝗災來臨。當地的人們用盡了一切正常辦法,比如挖溝、水淹、火燒、投毒,都沒大作用,最后還是一個得道高人解決了這個問題。

老人說面對這樣的天災,必須用不正常的辦法,那些辦法一時半會兒說不清道不明,但就是有作用。小隊長問,什么叫做不正常的辦法呢?高僧道人有啥法術不成?

【女兒】我知道高人法術肯定也是你編造的,可我是想聽聽那些神奇事兒啊。

【爸爸】妮兒!這世界上還有很多未知的,和現在科學知識解釋不了的神奇事物。古人想象的千里眼、順風耳、透視眼、隔山打牛術、千里傳音術、騰飛術,這些已經被我們的雷達、通訊、X光、導彈、航空給實現了。還有那些茅山道術、符箓咒術、風水堪輿之術依然還是未解之謎。而古人曾經做過的用到的,我們后人也未必全都知曉啊。

所以,那老人所說的道人用法術驅除蝗災,未必一定是假。它很有可能就是真的,只不過用我們現在的科學常識還解釋不了。老人解釋說,那些真正的得道高人,有的能運用攘災祈福的符咒法術,借用其他事物的力量,達到迅速驅除災患的效果。說不清道不明很玄乎,常人理解不了,現在只能死馬就當活馬醫,寧信其真試一試了。

最后,隊長決定一邊等上級政府指示,一邊按照老人建議,派人連夜前往一百多里外青龍觀去打探一下!

那么,上級政府最后有沒有什么指示和辦法呢?到青龍觀里真能打探到什么消息嗎?青龍觀的道長難道就有什么神奇法術,可以懲治蝗蟲嗎?下回分解!

【女兒】哎!我好討厭爸爸的這四個字兒啊……

————————————————————————————
上一章:《爸的野性童年》_4.2 靈鳳天羅【上⑵】

總目錄:《爸的野性童年》-目錄/自序

下一章:《爸的野性童年》_4.4 靈鳳天羅【下⑴】

————————————————————————————

誠摯期待您慷慨賜評!請猛力狠戳文章末端【喜歡、分享】按鈕,你的支持是筆者后續創作的源源動力……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835評論 6 534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676評論 3 41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730評論 0 380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118評論 1 314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873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266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330評論 3 443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482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036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846評論 3 35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025評論 1 371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575評論 5 36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279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684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953評論 1 289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751評論 3 394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016評論 2 375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