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
2017年3月6日
是昨天通過photoreading看完的書,今天又花了一個小時來重點閱讀部分章節,才有感覺來點花絮聊聊。。。。。。
人們常說:“愛能使心靈的創傷痊愈。”《非暴力溝通》能夠有助于我們發現生命的美與力量,不僅使我們內心的創傷痊愈,而且還能使我們人際關系中的創傷痊愈。
我們常常以為暴力是打人、殺人、武力,戰爭才是,殊不知各種暴力如語言、肢體語言、態度等對人們造成精神上創傷的,也是暴力,也許可以叫做“冷暴力”吧。
那么,讓非暴力溝通融入我們的生活中,讓愛流動起來。本書教會我們許多好的理念和方法,如果假以時日,那么,真的可以看到大大的改變呢,從“我”做起。
四個要素
在日常溝通中,如果我們有意識地去用非暴力溝通四要素,來試試吧:
一、觀察,不帶評論的觀察室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想到在日常生活中,當我看到孩子的某些行為不符合我的期望時,我馬上給予的是評價啊。“你怎么又。。。”哇,我能不能克制一下自己,只說出自己的觀察呢。
二、感受,在職業場上多年,我們習慣于只就事論事,比較少表達自己的感受,尤其是負面的。如果我們真誠地表達了內心的感受,不僅可以促進親情,還可以改善工作。
三、需要,大多數人并不習慣從需要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傾向于考慮別人有什么錯,甚至相互指責。如果我們開始談論需要,就有可能找到辦法來滿足雙方的需要。需要可以追溯到馬斯洛的需求理論。而日常生活中的需要無處不在,如愛,尊重,支持,信任,玩爽,等。
四、請求,提出具體的請求,清楚地告訴對方我們希望他們做什么。然后可以請對方反饋下,是否理解我們的請求了,最后看看對方的反應。提出請求而非命令。
在親密關系,親子關系,學校,組織機構,商業談判等,我們有許多機會可以運用以上的非暴力溝通要素,相信會有不同的結果讓我們大吃一驚。
全身心傾聽
在我們學會表達自己后,我們將探討如何傾聽他人,了解他們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并給予反饋。為了傾聽他人,我們需要放下自己的想法和判斷,全神貫注地體會對方。
記得又一次參與親子活動時,老師讓我們畫一幅畫,有人,樹木,房等。當我畫完后,發現我的火柴人沒有耳朵,這也意味著在日常生活中,我需要提高傾聽的能力。在職場上,我面對成年人,也許問題不是很大。但是面對孩子,他有時候會說,媽媽你在聽嗎?我以前也意識到要注意,難免會三心二意,而現在想起了,真是慚愧,面對孩子,我要全身心地去聽,才會真正地了解他所思所想,聽是溝通的第一步,不是嗎?
用心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給予適當的反饋,對他人保持關注,在解決問題或詢問他人請求前,讓他充分表達。不要給予提建議、安慰,或表達我們的態度和感受。
表達憤怒
另外兩點,如何表達憤怒,合理的四步驟:1. 停下來,除了呼吸,啥都別做;2. 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們生氣了;3. 體會自己的需要;4. 表達感受和尚未滿足的需要。這些要點很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人們因為他人的行為和語言而憤怒,其實我們可以有四種選擇。第一是認為自己錯了;二是指責對方;三是了解我們的感受與需要;四用心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了解了我們可以有選擇,有合理地表達方式,我們的憤怒也會有好的出處了。?
表達感激
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表達感激,我們只是為了慶祝他人的行為提升了我們的生活品質,而不是想得到任何回報。這里也介紹三個部分:
1.對方做了什么事情使我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2.我們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滿足;
3.我們的心情怎么樣?
在表達感激時,先后次序并不重要;有時,可以通過微笑或說聲“謝謝”來表達。反之,在聽到別人表達對我們的感激時,我們也許會覺得別扭。其實我們完全可以欣然接受,并與對方一起慶祝生命的美——既不自大,也不假謙虛。
在生活中,多一點感受,讓心與心彼此連接。先學會愛自己,了解自己,再學會與人溝通,了解他人,用非暴力溝通與自己,他人互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