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的日子既漫長單調又健步如飛,一場一場的模擬考和沒完沒了的趕幫超。當然,作為尖子生的美嘉,壓力不在于能否考上一中,而在于怎么能看似輕描淡寫就以超出錄取線好幾十分的成績考上一中。
初中的知識屬于基礎性的,連數理化也顯示出可愛的文科特征——盡管理科并非美嘉所長,她依然可以像背政治那樣,將幾乎所有公式定律例題練習題悉數記住,而記憶力這把強大的武器,屢試不爽,也讓美嘉在中考的最后一博中收獲滿滿。她以超過錄取線41分的成績考上一中。
當年美嘉那個班,憑自己成績上一中的有七個,浩宇、丘會、尚景、美嘉、馳冰、童山、新揚;花錢上一中的還有幾個,十幾個花季少年似乎離夢想又近了一步,又似乎因短期目標的達成而暫時懈怠和迷茫起來。
美嘉便是迷茫的。她初中三年打了雞血一樣的動力如今不復存在了,她要小徐老師的關注、欣賞、鼓勵,甚至那么一點小小的偏心,她認為這三年她得到了,現在感到既滿足又失落。出色的中考成績讓她成為父母和親戚眼中口中的驕傲,她一直是。大家正歡欣鼓舞地為美嘉準備獎勵禮金禮物以及新的文具用品,只有美嘉在這時突然猶豫了。
當年美嘉那一屆恰逢正德中學教學體制改革第一年,他們是最后一屆初中,正德中學自此不設初中部,全部精力投入高中教學,爭創市級、省級重點高中。于是校領導重拳出擊,為了留住初中"娘家"的好苗子,從初三第一次模擬考開始,便給全校排名前100的學生家長不停地開會,聲淚俱下,苦口婆心,不惜重金,一心想留住這些尖子生。
的確,從那一年開始,正德中學設立了雙特班、重點班,配備最強的師資力量自然不說,更與普通班不同的是,這兩個班的學生不僅不交學費,還有每人每年1800元的補助。校長還親自承諾,"第一次模擬考全校前100的學生,無論在今后的模擬考和中考中能否達到一中和二中的錄取線,都將無條件被二中雙特班錄取,有合同為證。"在感情和物質的雙重"誘惑"下,真有尖子生舍棄一中,追隨母校。
當年中考也是先有錄取線,再報志愿的,所以只要達到報考學校的最低線,幾乎都可以被錄取。美嘉的成績自然沒話說,可她現在真是心亂如麻,她覺得那么高的成績反而讓她騎虎難下,讓她離自己的心意遠而又遠,無力辯駁。美嘉是個太在乎別人眼光的孩子,從來不能隨心所欲,說好了是內斂聽話,說的不好就是苦了自己。這性格缺陷在以后她的人生路上,成為障礙和遺憾。
平時與美嘉成績不相上下的尚景考的分數很尷尬,加上少數民族的5分,恰好比一中錄取線高一分。這三年,美嘉覺得尚景也吸引了小徐老師同她一樣多的眼光,倆人因為同樣的優秀經常同進同出,一塊問小徐老師問題,但除此之外,美嘉私底下與尚景并不交好。
尚景對自己的成績很是懊惱,跟美嘉說,"我不想報一中了,就留在正德吧。"美嘉心里咯噔一下,忙勸到,"沒事,你報一中沒問題的,能錄取的,你學習一直那么好,不去一中太可惜了,一次發揮不好不算什么。"美嘉是想著自己雖然也想留在母校,那樣她就可以延續與小徐老師的師生情意,能每天見到他,但這個超高的成績又敦促她選擇實力更強的一中,她不愿尚景一人獨享小徐老師的分外關心。最終,美嘉班上一行七人,出奇一致地在志愿表上填了"一中"。"兒大不中留啊,不過老師為你們祝福",班主任馮老師無不心酸地對他的驕子們說。
美嘉沒跟同學一起送志愿表,她此時一個人默默往校辦走去。正想著那個人,那個人便走過來。
"美嘉,你報的哪?"小徐老師關切地問。
"……一……中……",兩個字,像是過了一個世紀,漫長而痛楚。
"……哦……哎……好吧……我以為……你會留下……如果你留下……我認為對你來說……會更好",他竟然……這樣說了。
"為什么",美嘉閃爍的目光追尋著他。
"因為……你是個需要得到關注的孩子,一中出色的太多了,你可能會被淹沒,變的不自信,在這里,你熟悉的環境下,你會感到自在,老師也會關注你更多,說不定……會分到我的班,如果我的水平夠教雙特班的話"。他說的很有道理,更重要的是,他說的讓美嘉產生了幻想。
然而,片刻的美好的痛楚,還是淹沒在對一中的無限向往和眾人的期盼中了。
"……我……不改了",美嘉一字一字地說。
"好,老師祝福你,去吧",小徐老師還是笑眼盈盈地送走了美嘉。
七月流火,晚霞滿天,映在美嘉小小而多情的心上的,是永恒的再也回不去的正德,與再也見不到的,心上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