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孔子說,三十而立。我想,在三十歲的年紀,無論是事業還是為人,都應該要立一立了。
? ? 人應該有怎樣的活法?在我的人生的前三十年里,從來沒有思索過這樣的問題,更多的是按部就班的讀書、工作、結婚、生子。我一直努力讓自己生活的更好,出國留學,希望見識更大的世界,努力考證,希望事業上有所成就,每年出國旅行,希望見到更美的風景。但回想起來,我所做的,更多的成就了是普通人眼中不錯的生活,而不是成就了一個好的人生。
? ? 我們從小受應試教育所苦,所求無非是一個好成績,讀書時期全身心投入考試,畢了業,找一份光鮮的工作,支持我略微小資的生活,偶爾吃個高檔餐廳,做個spa,買個奢侈品包包,出國度個假。我想要過更好的生活,但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樣的人生,說到底,缺少的無非是人生觀的樹立。
? ? 這是一個不安寧的時代,物質富足,精神卻很空虛,許多人找不到人生的價值和意義。這兩年,我試著讀更多的書,我想總有一些足跡到不了的地方,精神可以企及,總有一些人生的高度,需要明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來指引。
? ? 我并不完全同意《活法》這本書里的所有觀點,稻盛和夫先生說人生的目的在于提升心性,磨練靈魂,應當以最淳樸的道德準則要求自己。稻盛和夫先生無疑有著極高的道德水平,他以利他之心度人生,相信因果必報以及自我犧牲。很多偉大的或者極為成功的人確實如此,但他們很多已經達到了馬斯洛需求層級的頂端,人生追求就是自我實現,對于我等平凡人,我只希望能做個更好的人,有盡量好的道德水平,我可能做不到一直懷有利他之心,但我以不傷害他人為準則,做一個正直的人。
? ? 稻盛和夫先生有一個很有趣的方程式,人生和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x熱情x能力,這幾項是乘法而非加法,所以前兩項對于美好的人生來說至關重要,缺乏熱情以及負面的思維方式,將無法成就好的人生。
? ? 在確立好自己的人生觀之后,我們來談談怎么實現這個目的。所謂“心不想,事不成”,做一件事首要的,是有強烈的愿望,堅信目標并且持續努力,而后在腦中描繪實現目標的步驟,一步一步,直至所有細節均鮮活的生成在你的腦海,其后以正面的心態、細致的觀察、集中的注意力,堅持不懈的將這件事做成。
? ? 人生應當是一個不斷磨煉、不斷精進的過程,稻盛和夫先生總結的六項準則,我認為十分重要。1.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2.謙虛戒驕;3.天天反省;4.活著就要感謝;5.積善行,思利他;6.不要有感性的煩惱。即在每天的生活中,懷有感恩和謙遜之心,不忿忿不平、不焦躁、不煩惱,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中,付出不亞于任何人努力,同時與人為善,并日三省吾身,這便是應融入我們為人做事的修煉準則。
? ? 今年我三十歲,并沒有很高的成就,但生活卻有很大的變動,有一個新生的寶寶,去一個新的城市生活,要找一份新的工作。生活充滿了不確定性,也有惶恐不安,但我希望堅定信念,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精進,以后可以說,我在三十歲那一年,確實是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