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杜牧這樣一首絕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惫蠢粘隽私洗壕暗呢S富多彩,也寫出了它的廣闊、深邃和迷離。這春天的雨幕渲染了春天的魅力。
南方如此,北方依然如此。
中午的時候,一簾綿綿的雨幕從天際拉開,揭去整個天空的春陰。綿綿的細雨隨著陣陣清風的掠奪漫天飛舞,好似春仙子送來的第一道春的喜訊。而我也按耐不住那份欣喜之情,輕盈地步入綿綿細雨之中,酣然伸出纖指去感受著細雨的侵潤和撫摸,仿佛親切而又帶著微弱的潮濕一下子沁入了心底。
? ? ? ?雨的如約而至,讓春的氣息更濃重了。
迎面的春風撲入懷中,夾雜著絲絲春雨。雨下得不大,滴滴答答的,像在眼前掛起一道雨霧,整個世界都被鎖在如絲如煙的雨絲中。遠處的樓房、街道、汽車和行人也被勾勒在朦朧之中,儼然是一幅在如詩如畫的風景。幾只麻雀停在屋檐下嘰嘰的叫著,街邊常青的樹葉嵌著點點雨滴,剛抽芽的柳樹也在春雨中顯得越發嬌嫩纖弱了,小草也不甘寂寞,急切地探出腦袋,舉起雙手伸伸懶腰和著迎春花一起歡笑,它們歡呼雀躍著,仿佛著春天的雨給了它們新的契機。一陣微風襲來,淡淡的泥土味侵入心脾,叩響我的心扉。
春天的雨是溫柔的,清新的,它每走過一個地方,空氣是清新的,呼吸是順暢的,連心都是柔軟濕潤的。春雨又是多情的,好似最懂得人的心情一樣,它總是悄悄的來,悄悄的去,用自己的千絲萬縷編織著一個個雨的夢;總是用自己的無聲與溫柔,讓人們感受春雨的飄逸,以及滋潤大地的情懷。
我喜愛雨,更喜愛下雨時的感覺。每次有雨來的時候,我總是愜意地漫步在雨中,或穿行于鬧市之中,或寄步履于寂靜狹長的小巷之間。這時候,最好雨不太大,更不要撐開雨傘,其一是沒有壓抑感,再就是能體會與于同在的情懷。那種遠離塵煙和往昔煩憂的心境,隨著雨的降臨,頃刻之間,便享受到雨帶來的那份清新和潤澤。走進雨中,聆聽著雨的聲音,尋找到了一絲寧靜,找到了屬于自己的聲音和思維,迸發出源于心底靈泉。
望著身邊過往的行人,那些手執雨傘急匆匆的樣子,猜想一定是家里的妻子或丈夫在翹首以盼。一輛自行車從身邊駛過,濺起一排分開的水花,點點泥水落在我的褲腳上,頃刻間心底燃起一陣不悅,正要張口之間,眼前著一大一小兩個人頭的雨衣給了我別樣的心情。多好的雨衣啊,母親或父親將雨衣套在雨衣的一頭,孩子在一頭,大人可以目睹下雨時的千姿百態,孩子也不會因躲藏在雨衣之下而感到懊惱。其實,如若此時將我拉回童年,這樣的雨天,即便是悄悄地躲在父母的雨披之下,也是一種莫大的溫暖。
雨的情懷也許到什么時候都無法改變,臺灣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曾在他的散文《聽聽那冷雨》中寫到:“臺灣的雨季這么長,該有人發明一種寬寬的雙人雨衣,一人分別穿一只袖子,此外的部分可以不必分得太苛刻?!?是啊,如果一對熱戀中的情侶,在雨中穿著這樣一件雨衣,彼此手牽著手相擁走過,那將是多么浪漫的一件事情呢。
傍晚時分,雨依然在下,依然是淅淅瀝瀝,疏疏緩緩的,偶爾緊一陣,偶爾慢一陣。春雨是堅韌的,不管你喜歡或不喜歡,不管你的心情如何,雨都是一直在下著,它始終是用自己的形式,觸及這個世界。人或許也應如此,不管遇到任何艱難和險阻,都應有堅韌的精神,讓自己的理想變為現實。
歲月苒苒,風塵依稀,而春雨卻依然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