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和壞情緒做朋友?因為情緒它是作為一種力量存在的,而力量一種資源,我們不該浪費它。
1
如果你有這么一個領導。
他給你分配了一個任務,這個任務你很熟悉,你有自己的一套完成任務的方法論,然而在你執行的時候,他老是跑過來告訴你這個應該這樣做!那個應該這樣做!他的樣子看起來也是苦口婆心,目的也很純粹——希望把事情做好,這樣對大家都好。但你就是覺得這是一種對你不信任的表現,于是你很生氣。
剛開始你還只是生他的氣,但慢慢的你就開始尋根刨底生自己的氣了——當初為什么要學這個專業?當初為什么要進這家企業?當初為什么要跟著他干……
這還不算極端,最極端的有人竟然把這當做一種自己犯的錯,要用這種錯來懲罰自己!
以前有個女同事,說她自己做錯事了之后,經常會打自己的耳光,我聽了之后沒有感覺奇怪,而是對她的行為深深表示理解,因為我也這么做過。
但這能解決問題嗎?很顯然不能!
即便懲罰了自己,以后有可能還是會犯同樣的錯誤,這時候該怎么辦呢?繼續打自己耳光?再抽狠一點?顯然不應該這樣做,我們應該愛自己的身體,情緒也一樣,不要覺得它討厭,情緒和人的四肢一樣的,都是人的組成部分,它應該和其他的身體元件一樣,受到主人的保護。
2
情緒是我們的朋友。
我們都知道需求是自我驅動力的源泉,因為需求可以調動情緒,情緒可以影響注意力。
在不同情景下,我們根據需要,調動不同的情緒。比如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我們的剛需就是逃跑,這個時候緊張情緒被激活,這個情緒可以讓你全身心的投入在逃跑這件事上,從而跑得更快。學習工作也一樣,我們根本離不開情緒。
當我們遇到意料之外的事情的時候,意外事件——大到生命受到威脅,小到看到一只螞蟻。你會作出相對應的情緒反應,如害怕、憤怒、喜悅等等。害怕的情緒會調用你全身的能量幫助你脫離恐懼;憤怒會增加你的信心,讓你敢于挑戰;喜悅總會幫助你進入放松的狀態,讓你接納更多東西。
但這些情緒都服務于你的需求,不同的需求會激發不同的情緒,需求是由價值觀決定的,而價值觀是各種信息組成的。
比如你院子里有一棵樹,有人告訴你這棵樹會帶來厄運,并且你相信了,于是你害怕了,想要帶著家人逃到別的地方去,但是你又沒有別的地方可以去,害怕情緒無法滿足你的需求,于是你憤怒了,因為憤怒,你挖掉了這棵樹,消滅了恐懼,滿足了自己的需求。
這個時候又有人說你院子里的另一棵樹價值一億美金,你聽了之后,喜悅無比,日日夜夜都在守著這棵樹。
你看,一旦價值觀改變了,相應的情緒也就改變了。
因為你的情緒變化只是幫助你體顯自己的價值觀, 它其實是無辜的,它的出現是為了讓你更快的滿足自己的需求。
我們之所以認為情緒是壞的,是因為有時候我們在學習的時候常常會想著干其他事情,比如拿起手機看看有沒有消息啊?比如突然閃出一個有意思的念頭啊!注意力經常被這樣那樣的事物所吸引。其實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你的價值觀里面,你所學習的東西還沒有變得像一億美金那樣誘人。
我現在覺得功利是一個非常美好的概念。
原因一:是因為人性的本能就是趨利避害的,功利只是一個人本能的體現而已。
原因二:功利可以讓你更好的達到目標。因為追求利益的時候,會激發出某種特定的情緒專注于一件事情。那個利益越具體化,越形象化,就越能更好的刺激你的大腦,讓你那個情緒狀態下的腦細胞保持高度活躍,從而讓你效率更高。
3
現在來說說生氣的時候應該怎樣對待自己和他人?
你已經知道,生氣只不過是因為你做的某件事情突然變得和自己的價值觀不符合了。就像文章開頭提出的那個例子一樣,你不喜歡在自己有能力解決的事情上面被別人指指點點的,這就是你的價值觀。這個時候你想讓自己消消氣,最簡單、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告訴對方,“我需要自己來完成這件事情”,語言可以講究一點,委婉一點,只要讓別人清楚你的意思就好了。
一旦別人照做,你的氣自然就消了,然后會有其他的情緒代替你的不滿意情緒,讓你重新進入工作狀態。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了,謝謝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