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飽經風霜,但文化傳承未經中斷,千年以來一直熠熠生輝,儒家文化、中醫學等中華文化至今仍閃耀著璀璨光芒。新時代新征程,中華文明的“接力棒”已傳至新一代的手中,使命在肩,惟其篤行,我們定不負使命,跟隨習近平總書記腳步,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爭當文化學習“優等生”,讓文化底蘊“濃起來”。中國文明之所以欣欣向榮、經久不衰,正是由于一代代人的著書立傳、口口相傳、傳承不息,記載著中華民族在不懈奮斗,記錄著中華文明不斷碰撞的精神活動,書寫著中華文化的理性思想,最終發展成各種思想文化成果,鑄就了生生不息的中華民族之魂,形成了傳承至今的優秀文化。作為新時代的接力者,我們要接續前行,深入學習掌握中國文化,全面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把握中華文化的精神實質,做到學懂弄通、入腦入心,爭當文化學習“優等生”,堅定理想信念,將學習成效轉化為推動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以更飽滿的信心,更強的能力堅守中國式道路中深厚的文化底蘊,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善做文化發展“提煉人”,讓文化思考“多起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中國文化是中華民族發展至今的根和魂,是我國在立足世界文化大潮的根基所在,站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新起點上,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更需要中國文化的滋潤。我們要立足實際,總結歷史、借鑒歷史,對中華民族五千年發展的歷史經驗進行總結,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歷史經驗進行總結,對百年黨史進行總結,不斷弄懂各個階段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提煉中國經驗,發展中國理論,不斷提高應對風險挑戰的能力水平,厚植自己志氣、骨氣、底氣,最終在精神上實現獨立自主,凝聚起中華民族的宏偉之力,推動前無古人的開創性道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奮斗。
勇擔文化創新“開拓者”,讓文化傳承“活起來”。《典籍里的中國》中歷史與現代的技術交織,《百鳥朝鳳》中嗩吶的新潮與古韻碰撞,故宮文創的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水乳交融,“航天精神”中傳統文化與科學文化的相輔相成……這無不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在與現代文明創造性轉化和發展中熠熠生輝,創造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作品,滿足著人民群眾日益增加的文化需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創新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進取精神,決定了中華民族不懼新挑戰、勇于接受新事物的無畏品格。黨員干部要不怕困難,善于從實際出發,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際需要出發,讓傳統文化“活起來”,不斷激活中華文化的生命力,為中華文化創新發展注入新鮮血液和強大動力,更好地發揮中華文化服務當代、造福人民的作用,走實走好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深厚的歷史價值與現實意義,塑造著中華民族的精氣神,我們要勇擔新時代賦予的歷史責任,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文化自信,在新征程中展現使命與擔當,奮力書寫無愧于人民的時代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