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作者【吳美?!?
? ? ? 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最重要組成部分,以今蘇南、浙北一帶為代表,泛指吳地古今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吳文化以荊吳和先吳以及最重要的吳國文化為基礎,經商、周(春秋、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的生長,及隋、唐、宋、元歷代發育,至明代形成高峰。清代以來,隨著中國封建社會的衰落和資本主義的萌芽,吳文化開始從傳統文化定式向現代文化方向轉型。吳地文化的區域包括蘇南、浙北的環太湖流域,蘇南是吳文化的發源地與核心區域。
文化之源吳文化是開創江南古文明的源頭,吳泰伯開創的基業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長的一個諸侯國家,吳國具740年的歷史,是歷史上任何一個諸侯國所不可比擬的。
泰伯浩氣存千古,肝膽留人間。世上有“江南文化始泰伯,吳歌如海源金匱(金匱今無錫)”之說。泰伯南下,把周朝的詩歌和無錫地區的土(山)歌結合起來,創造出新的吳歌,促使古老的所謂“荊蠻文化”和北方中原文化結合而發展成為吳文化,創出了無數的光輝燦爛的無錫山歌、田歌、村歌、漁歌、圩歌、船歌、情歌……和先進的農耕文明等,這都是泰伯及其后人的豐功偉績。
有史記載可知,無錫是具有3200多年歷史的古城,隨著考古的進展、歷史遺跡的發掘及古文物的研究,可以斷言無錫的古吳文化還可以推到更遠古的年代。
什么是"區域文化",是居住在這區域范圍內的人群所創造的精神,物質方面的東西,如果說"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共性文化","區域文化"就是"個性文化"。由此與區域文化息息相關的姓氏文化是中華五千年精神、物質傳承產生的必然結晶。
什么是"吳文化","吳文化"是指吳地區域性文化,以吳地整個歷史為經,吳地大文化為緯。著名教育家張其昀斷言:"東南之文化,不在蘇杭,不在京津,在無錫之梅里"。吳文化一詞,可以有廣義,狹義兩種理解,狹義的吳文化,是指古代吳國文化,廣義的吳文化,則泛指吳地文化,把吳國文化的前后源流,以至后世吳地文化的蓬勃發展都概括在內。我們所指的"吳文化",在時間上是通史的范疇,上指吳地舊石器時代,如已發現的距今近萬年的三山文化,以及以后的新石器時代的良諸文化,湖熟文化,后至商朝末期泰伯開啟江南文化,再至周朝到春秋時期鼎盛的吳國文化,以至到現在的吳文化。吳文化產生的根源,是以吳地為基礎,以吳人為基因,與其他族姓一起,共同創造的優秀的文明結果,是數千年不斷積淀,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不斷孕育文明的過程,到吳國時期,文化多元,百花齊放,文化認同,文化交融,使吳文化到了一個巔峰時期,由此奠定了吳文化的體系和文化內涵。
吳文化作為具有吳地獨特歷史記憶和濃郁地域特色,并融合了時代精神的大區域文化,是凝聚吳人精神的特殊的文化符號,是推動吳地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長久不衰和后來居上的精神源泉。特別是在中華民族開啟現代化的進程中,吳文化越來越表現出實踐的先進性和獨特的氣質與魅力。吳地人以吳文化的經世致用,務實重工,開放創新的精神,創造了具有深遠歷史影響的工商業文明,成為中國民族工業的發祥地。吳文化對推動長三角流域率先發展和中華民族的振興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吳文化是我們共有的精神家園。吳地文化的區域包括蘇南、杭、嘉、湖、滬等環太湖流域,無錫是吳文化的發源地與核心區域。
吳文化的諸多優秀內涵,諸如尚德性,靈動性,開放性,務實性以及善于自我提升,剛柔相濟等特色,經過多年的積累,現已成為人們的共識。任何一種文化的傳承,最理想的方式就是與現實生活,社會實踐緊密相融,使之原汁原味地保存在活態中,才能長存常新。從另一個角度看,也只有能夠與時俱進,符合時代潮流,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元素才能更好的得到傳承。那么,具有悠久傳統,歷經3000年淘洗蕩滌的吳文化,其當代價值如何,其發展前景,未來走勢如何,對未來的作用,意義是什么,需要我們大家深入研究探討。
我們認為,吳文化應該是吳地區域文化的簡稱。泛指吳地古今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所有的成果。它和其他區域文化一起,共同組成了中華文化大系統,對中華文化的形成,發展和演變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吳文化以江南土著文明和由泰伯,仲雍帶來的中原周文化為源頭,以前后歷經740多年的先吳和吳國文化為基礎,經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的生長發育,及隋唐,宋,元歷代不斷發展光大,至明代形成高峰。清代中期以消降,隨著中國封建社會的衰落和資本主義萌芽,吳文化開始從傳統文化定式向現代化方向轉型。吳文化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文化特征,歸結起來看就是中原文化與荊蠻文化,百越文化的結合 ;精英文化與民俗文化的結合 ; 山水文化,歷史文化和人居環境文化的結 合; 正是這些不同于齊魯文化,三晉文化,秦文化,楚文化等華夏子文化的突出特征,使得吳地文明較早地進入近代化和現代化進程。而這些特征中,最終的歸結點,就是她的開放性。正是吳地文化的開放與兼容的特色,促成了吳地文明在華夏文明中率先進入了近現代化的征程。這就是吳文化的優秀性和先進性。
人類繁衍生息在大自然的懷抱里,日月山水,飛禽走獸,花草樹木,是人類棲息的美麗家圖。莊子的《齊物論》說"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的人文精神就是博愛自然界的天地萬物,以人為本,以民為本,大愛社會。把情感寄托于山水之間,從自然中悟得真諦,返樸歸真,這才是美麗清純的人生境界。王義之在《蘭亭詩》中吟詠"仰視碧天際,俯瞰綠水濱",陶淵明說"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富貴非我愿,帝鄉不可期"。人的一生真正做到熱愛大自然,熱愛生命,謙讓包容,奉行大愛,那他就是有著完整的人格魅力的人。三千多年前南奔無錫的吳泰伯,吳仲雍以及后來春秋時期的吳季札堪稱中華民族道德史上的典范!更是吳文化皇冠上的三顆耀眼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