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什么蒙蔽了愛——暴力溝通
什么是暴力溝通?(異化的溝通方式)
1. 道德評判:不符合我們的價值觀和需要時,表達批評、指責、辱罵、歸類、比較及評論。如:你從來不關心我、這是不恰當的。
不要將價值判斷和道德評判混為一談,價值判斷反映了我們的信念??吹讲环蟽r值觀的行為,可能會說:暴力是不好的。應直接說出自己的價值觀:對于暴力解決問題,我很擔心;我主張通過其他方式來解決沖突。
暴力的根源在于人們忽視彼此的感受和需要,而將沖突歸咎于對方。
2. 進行比較:蒙蔽了我們對人對己的愛意。
3. 回避責任,“不得不”:這種表達弱化了個人責任?!耙坏┮庾R不到我們是自己的主人,我們就成了危險人物”。比如:我不得不加班否則被炒魷魚、我討厭做飯即使有時累得像條狗但不得不做飯(如果這樣想:這么多人需要我照顧,我很開心。會不一樣)。
要用負責任的語言代替回避責任的語言:用“我選擇,因為我想”代替“我不得不”。
4. 強人所難,說教或威脅
二、如何進行非暴力溝通
如何進行非暴力溝通:
1. 觀察講事實,而非評論或觀點
2. 表達感受
3. 感受的根源來自于需求
4. 請求幫助:你真的想要什么?(要什么而不是不想要什么,越具體越好,明確目標),請求對方反饋。如:我希望你以后每周給我買兩束花。
PS. 全身心傾聽,千萬不要打斷對方,不要做:建議、比較(你這不算什么,我那才…)、說教、安慰、回憶、否定、同情、詢問、辯證、辯解、糾正(事情的經過不是這樣的)。這讓對方更抓狂。
而要反映情感體會情緒:我理解你真的很難過,我知道你的孩子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心理真的很不好受,作為父母我能夠感受得到。說中對方的情緒時,對方的情緒會立刻好轉。
三、區分觀察和評論
將觀察和評論混為一談,人們將傾向于聽到評論,甚至會產生逆反心理。
非暴力溝通不鼓勵絕對化的評論,而主張基于特定時間和環境的觀察。
以下“每次”“曾”表達的是觀察結果:
·我看安迪打了幾次電話,每次至少半小時以上。
·我不記得你曾寫信給我。
以下“總是”“從不”表達對是評論:
·你總是很忙。
·在我需要他的時候,他從不出現。
如果我們的表達言過其實,別人就可能產生逆反心理,而不愿作出友善的回應。
“經?!薄昂苌佟边@樣的詞語也可能混淆視聽:
評論:你很少配合我。
觀察:我最近組織了三次活動,你每次都說不參加。
評論:他經常過來。
觀察:他每周最少來三次。
3857-Mika小云-MikaGO 橙子學院碼字島第九篇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