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思索,冷暴力、語言傷害造成了太多不必要的悲劇,正好前一段有個好朋友給我推薦了兩本書:一本是《非暴力溝通》,一本是《愛的五種語言》,可以做精神食糧。這兩本書我剛開始看,覺得確實名不虛傳,推薦給所有人看一下,我甚至它們應該成為家庭教育標配的教科書,會對人的一生產生極正面的影響。
今晚閱讀了1-2章,做簡單地讀書筆記。
第一章讓愛融入生活
第一章最重要的是給出了本書最核心的一個溝通公式:觀察+感受+需要 +請求。
舉個例子,假設我和小飛飛是舍友,有一天你把臟衣服扔的到處都是。一般人錯誤的表達方式或者是直接指責:小飛飛,你這人素質怎么這么低。。。然后引起一番爭吵,關系惡化。或者隱忍不說,積累矛盾直至爆發。其實可以試著用包含上面四個要素的公式去溝通。
小飛飛,你的臟衣服扔的到處都是什么是我的觀察),我不太高興(我的感受如何),因為我重視整潔(哪些需要或價值或愿望導致那樣的感受),你能把衣服放進洗衣機嗎?(為了改善,我的請求是什么)
至于上面四個要素的內涵還是很豐富的,比如區分觀察和評判,請求和命令等等。后面的章節會挨個講到,這里先不展開了。
第二章是什么蒙蔽了愛
給出了四個蒙蔽了愛的典型情況。
1、道德評判。這一條我簡單理解就是只要不符合自己價值觀的就喜歡指責別人,不會換位思考。比如如果女朋友想要一些體貼,她就“太粘人”,如果自己想要些體貼,她就“太冷漠”。
2、進行比較。沒有必要老與人相比,比較沒有盡頭。
3、回避責任。凡事喜歡用“不得不”這個詞的,大都喜歡回避責任。比如,某老師不喜歡星級評定,屢屢抱怨,問她為什么還要參加評比。逃避的回答:因為我不得不做。負責的回答:因為我為了保住工作。
我們一定要意識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
4、強人所難。不要用應該這種命令式的方式,要傾聽彼此的感受和需要。你強人所難,遲早對方會有不堪忍受的一天,就埋下了暴力溝通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