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有本末,事有終始。
第一次聽到《大學》這句話,就有一種明理的感覺。在面對很多無奈的事情的時候,內心有個堅定的聲音,“總會過去的,總會過去的。”
曾經聽一位媽媽說,孩子有段時間不停的哭,醫院里做了各種生理檢查,沒有什么問題。媽媽是大學心理學老師,也不會忽視這個因素。能想的辦法都想了,能做的都做了,家里四個大人輪番抱著,只得偶爾消停一會兒。
后來放棄掙扎了,媽媽說內心有個聲音“難道你還能哭一輩子,總會過去的。”
因為寫今天的文章,想起了這件事情。
早上,大寶兒起來開始滿屋子轉悠,氣沖沖的,也不說話,別人叫也不理,看樣子是在找什么東西。8點半要送她去輔導班,三個大人(孩子的媽媽、姨媽和姨夫)在等著她。已經八點了,作為姨媽的我安穩的做著飯,偶爾看她一眼。孩子媽媽有些不知所措,急著幫她找什么,問東問西。我還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有些擔心她是不是魔怔了,姨夫說起床氣怎么這么大呢!
那一刻,看著她似中邪一樣的轉著,我想起了這句話“事有終始”,一定會有結束的時候。還要感謝舅舅一手哄女孩子的技術,讓大寶兒破涕為笑。安穩的吃完飯,媽媽送去上課,沒有吃到。姐姐給我發短信,在我這里有一種安定的能量。
孩子拆家時,可能是躁動的心需要滋養了
今天裝上了一組柜子,小家伙們鬧騰的不行。最后,我不得不跟她們大發脾氣。洪水一發,就收不住了,偶爾會收斂那么一分,不多一會兒又會大吵大鬧。想要趕著兩個小家伙回她媽媽身邊,等她們收拾好東西,才覺得不合適,怎么能這么給趕回去,尤其到了吃飯的點兒。天黑了,想著應該是餓了,打發他們去買了點兒方便面,晚上湊合吃點兒吧。
飯吃的特別安靜,因為4歲的二寶兒,摔了兩個雞蛋,讓我又發了脾氣。瞬間有些理解孩子媽媽發脾氣了。我和二寶兒商量,她摔了雞蛋是我們兩個人的錯,我不該把雞蛋放在那里,她應該更細心一些。吃完飯,大寶兒帶著妹妹收拾了殘局。
坐下來寫今天的文章,我才意識到,孩子大喊大叫的時候,不是他們要拆家了,而是躁動的心靈,需要滋養了。此刻我在寫著文章,大寶兒在練習刀功,二寶兒和舅舅(實際上的姨夫)在看紅豬。安靜的異常。
早早把文章發了,9點之前打發大家上床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