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態不好,再好的藥也沒效
? ? ? 俗話說“再好的藥,也治不好林黛玉的病”,其實在我臨床工作中也發現,“心態不好,再好的藥也沒效”。這是一個發生在我診療中的真實故事。
? ? ? ?一年夏天,一位60歲的女子來找我,她被確診為胰腺癌。當時,大家告訴她胰腺上有個腫塊,可疑惡性,手術已經切除了,惡性程度不高,無須化療,中藥調理便是。一兩年過去了,女子恢復得很好,天天上菜市場買菜。
? ? ? ?兩年半后的春節,女子到醫院做例行體檢,原本她總是由其妹妹陪著,其妹很精明,每次都會事先與醫生打個招呼,行“善意的欺瞞”,此次其妹妹有事兒,則由其老伴陪著。
? ? ? ?老伴老實巴交的,不會先去打招呼,也沒意識到問題的嚴重。而做B超的醫師又很認真,做完了一次又一次,并查看原記錄,最后告訴女子:“祝賀你,你的胰腺腫塊明顯縮小了,從原先的8厘米縮至不到2厘米了!”
? ? ? ?錢某當時就驚愕了,“不是說我的腫塊切除了嗎?怎么還有2厘米呢?你們一定在騙我,我一定不行了……”她回到家中便心窩下疼痛,吃飯都成問題。我給她翻出2年多來的病案原始記錄,上面清清楚楚記載著她每次檢查的結果,確實一次比一次好。可她就是不信,喃喃自語:“我不行了,沒救了,你們騙我!”我給的是同樣的治療思路,且加重了用藥,但奇跡卻再未發生。得知自己實情后的3個多月,她走了。
? ? ? ?其實,在她手術結束后的一段時期,體重等指標已經完全恢復了。但由于她得知了事情之后,遂心態一落千丈,終至不救。
? ? ?中醫學素有古訓:“運藥者,神氣也。”無論何種藥物,都需要借助個體的心身機能狀態才能發揮其藥理作用。心態不好,再好的藥也無效。
2.得了病,都死在瞎折騰上
很多人得了病,不是病要了他的命,而是死在自己瞎折騰上,這在腫瘤臨床中非常常見。
? ? ? ? ? 我有一個遠房親戚得了癌癥,找到我后我一看是肺癌,因為他年齡也比較大了,我建議他先中藥調整。三五個月以后,腫瘤也控制得很好。
? ? ? ? ?但他總是不放心。他女兒告訴我,他天天泡在網上,在網上查查這個有副作用,查查那個有副作用,然后自己把藥給停了。然后去當地私立小醫院看病,醫生告訴他這兒有問題,那兒有問題。其實,他是七十多歲的人了,你要做個檢查,身體一點沒問題才怪呢!我明確告訴他這些問題都不要緊,腫瘤也沒問題。但他就是要搞清楚,就認為自己的病很重。后來他接受了一個小醫院的新技術的微創治療,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 ? ? ? ? ?三個月后他女兒來看我,我看到她戴著黑袖,我明白了一切。他女兒很傷感地說:“我爸就死在瞎折騰上。自己懂一點道理,但根本不全懂!硬要把問題查得清清楚楚,瞎折騰瞎治療,每天提心吊膽;天天在網上查的就是癌癥,結果前后只有九個月,就走了”。
? ? ?提醒大家,生病了一定要相信你的醫生,你自己再懂也沒有醫生懂,不是這個病要了你的命,而是大多數癌癥患者都死在了自己瞎折騰的道路上!
3.放縱自我等于自尋短見
古人對生命的認識是睿智的:既壓抑不得,又放縱不可。幾十年前,我們很少聽說過“癌癥”,但最近幾年,誰身邊沒有親戚朋友得癌?癌癥發展之快與當今人們放縱自己有密切關系!
“縱酒欲”,今天非高發地區男性的鼻咽癌、食道癌、喉癌、肝癌(尤其是北方及山東)患者,大都為好酒者,這個比例超過70%,而且“酒風佳”,喜一口悶,不醉不休者!
“縱煙欲”,美國人從20世紀60~70年代開始控煙,且越來越嚴格。但從1994年開始的20余年間,肺癌的發病率下降了17%;而男性肺癌發病率、死亡率的下降,主要就歸功于煙草控制。今天中國人依然煙草得不到控制,一些家長還當著孩子面吸煙,這是在做示范啊!今天中國肺癌發病率是所有癌癥中最高的,和縱煙欲密切相關!
“縱食欲”,在食欲驅使下,胡吃海喝,率性飲食,也是放縱本能的一大典型!如今在心臟病、腦卒中、糖尿病、高血壓、癌癥和肥胖等方面更為普遍。且肥胖還是諸多癌癥,如腸癌、乳腺癌、卵巢癌、肝癌、前列腺癌等的頭號元兇。世界癌癥研究基金會分析認為,放縱飲食,對促進發達地區的癌癥發生,起著35%的作用。
“縱性欲”,性既不宜抑,放縱之也是健康大敵。除了性病外,至少女性宮頸癌、陰道癌,男性前列腺癌等直接或間接與首次房事過早、性伙伴較多、性方面不夠檢點有關。而且,生了癌還繼續縱欲者,癌癥控制的難度大大增加。
總之,生命的承受力是有限度的,不管以哪種方式,超過了這種限度,早晚會出問題的,因為它超過了生命所能承受的限度。
4.錢再多也買不回來命
賺再多錢,買得起好車,住得起‘豪宅’,卻買不回健康!不管是美國的科技界巨頭喬布斯也好,還是我們普通百姓也好,面臨死亡時都醒悟到一點——再多的錢也買不回健康。然而,就是在這點上,人們一而再,再而三地前仆后繼:希望能用錢贖回健康,但等著的多半是遺憾和含恨!
我老家有個房產商,曾排行當地首富,身價幾十個億。他一心抓錢,當地口碑不佳,認為他很摳。甚至,作為大老板的他,與民工會因為運石沙多了幾塊錢而發生爭執。
他患肺癌后,初期病情不很重。如此狀態時還死摳著錢不放,把錢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沒很好地遵醫囑。結果,情況一天比一天糟。這時,他大概意識到大事不好了。懇求我再出一趟診,告訴我愿意用全部財產來換他一命。我淡淡地笑了,很委婉地說:醫生不是萬能的,很多東西有內在規律,如果早一兩年意識到這,也許就不會這樣!
知道自己快不行了,他變了個樣,到處撒錢。臨終遺言還特別要求出殯時,靈柩車沿著他開發的樓盤巡視一圈....也許是依依不舍或心有不甘吧;但只能說是他糊涂,沒有搞清楚錢與命,孰更重要!
上海有個著名的房產商,他被確診為胰腺癌后,家人騙他是胰腺炎,做了手術,算是比較成功的。朋友們都勸他小心,把生意放一放,他深不以為然,認為自己有的是錢,能住最好醫院,用最好的藥,根本不當回事。術后9個月出現肝轉移。他知道了,讓成年的孩子和我“談判”,說我能維持他爸兩年,將付百萬酬勞!我說:對不起!我不做這個交易。你爸很危險。我只能盡力而為。
常有癌癥患者或其家屬信誓旦旦地說:砸鍋賣鐵也要治好病!有這個意愿是好事,但它并不能感動“病”啊!病就是病。對付病,你有再多的錢,沒用!
人生賺那么多錢,結果只是讓你住頭等病房。這句話揭穿了金錢至上者的悲哀。我只能說這是這個時代和民族的悲哀!
5.天大地大,不如健康大
? ? ? ? 中國人的人生模式很簡單,40歲以前用命換錢,40歲以后是用錢買命。很多人為了出人頭地,闖出 自己的一片天地,常常拼命工作,把“愛拼才會贏”掛在嘴邊,但其實這是最大的錯誤!
? ? ? ? 我認識一個某大型公司的銷售主任,她一直被人們稱為事業上的女強人。退休前被確診為卵巢癌,醫生說她只有3個月的壽命了。后來,我給她用中醫藥內服加外敷,配合化療后只有一年有余,身體指標開始正常,人亦神色俱佳。
? ? ? 再后來某民營企業聽說她是銷售管理方面的能人,就把她請去做兼職。當時說好每周只去2~3個半天,做顧問即可。沒想到,她一工作,即十二分投入。在近4年的時間里,身體指標均反彈過3次。
? ? ? 出人頭地、闖出自己的天地等觀念,有時候真的會害死人。每個人都應該適度放慢工作和生活的節奏。我們應該學會在適當的時候踩剎車:減慢生活,減法生活。你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你就可以很好地儲存明天。因為當你的生命延續的時間長,你為社會做出的貢獻就更多,當然你也能享受到更多。
? ? ? ? ?腫瘤病人被確診為癌癥之后,最多的也是最普遍的感受就是悔不該當初!后悔當初不該那么勞累,不該那樣委屈自己,不該那樣胡吃海塞,不該 在問題已經出現的時候,以為是小毛病而忽視……凡此種種,都是在大病之后才明白的。從某種意義上說,癌癥的診斷之時,就是人生的轉變之時,有的時候未必全 是壞事,如果能因此真的明白,是可以調遣出自身潛力,很多人能從癌癥晚期中劫后余生,原因就在于此。
? ? ? ? 所謂認知,其實就是一個人看世界的角度,也就是世界觀,價值觀。看似宏大,其實每個人都有,通俗說,他是覺得生活欠他的還是應該感恩生活,是知足還是不知足,這就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認知。
? ? ? ? ? 認知直接支配人的心理和生理,如果這個人總覺得不知足,他就會加快腳步,提高效率,抓住所有機會,人會因此變得壓力很大,他的心情是很難放松的,而不放松 的心情就要強身體所難了,為了完成他的心愿,身體就要加班加點,就要提前耗竭,甚至就可能罹患癌癥,很多罹患癌癥者是職場精英,就是因為他們太要強,也確實很強,但如此之“強”,其實是在過高的心理欲求之下,身體勉為其難的結果,所以,李開復在淋巴癌控制之后復出,并寫過一本書,書中記錄最多的也是他的感 悟甚至是悔悟,他和所有癌癥病人一樣,雖然事業有成,但沒能參透生死,也是在大病之后才明白的。
? ? ? 具體的說,避免大病,包括癌癥,我們能做的事情,簡單一句話就是做減法,在欲求上做減法,這是根本,不欲求過多,也就不為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