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段培訓活動頻繁,只能抽茶余飯后的時間讀書。聽評課談的細致入微,蘇霍姆林斯基已經讓我著了魔,今天讀的是《知識是否得到發展和深化》
其實,多年以來最令我們教師與很多家長的有識之士苦惱的事,應該是簡單重復與死記硬背抹殺的學生的創造性,壓抑了孩子們的天性與學習趣味性。學習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也的的確確需要付出辛勞汗水,但是我們誰都不能否認智力提升,獲得進步,智慧生成后的幸福感。
所以蘇老師說教與學的過程中知識得發展深化是最重要,又是研究的最少的問題之一。理所當然,這在我們的聽評課中我們必須加以關注。
想來想去,有多少專家領導教師明確地呼吁這類問題,尤其是在聽評課的角度。作為曾經的教研員,感到汗顏,并決心后面多多研究此類問題。改變現狀的標準應該有二:
一是抓記憶抓環節引領抓學習的規律性。找到一個方法會運用知識,也就是“不需要布置學生課外去復習教科書了”。應該類似于數學公理不需要證明,直接運用即可,而定理和推論需要證明之?二是學生能夠繼續同理用好規則、公式、法則,能夠獨立完成實際問題。其實,這就已經是知識得到發展深化升到高水平平臺上了。
請大家關注最后一個多年來的誤區——課外閱讀。捫心自問,我的家庭就有這個問題。孩子讀書算多的,但是往往限制于文史類,傳統文化,或是正能量雜志。《十萬個為什么》家里也有,偶爾翻翻而已,科普類,哲學類等等讀的太少。顯然就是沒有關注到事物現象之間的依存性和相互關系的更深入理解。
聽評課很重要,因為到這里大家應該得出結論一個,聽評課的最終目的首先就是為了上好后面的每一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