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習慣》
作者:【美】斯蒂芬 斯? ? 譯者:桂君
作者因為一個偶然機會開始了第一個微習慣,才意識到以前采用的策略完全不能幫助他實現目標,他是微習慣的踐行者,也是受益者。
1天1個俯臥撐,1天1頁書,1天50字,每天只做一點點的無負擔習慣養成法,簡單到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翻開本書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這句古訓,便開始迫不急待想知道書中都講了什么。讀完本書后之后,我才知道:“完成,好過完美”這句話的含義。作者以自己的親身體驗告訴我們:每一個偉大的成就都建立在之前打好的基礎上,追根溯源,一切都始于那一小步。因為給自己定下每天完成1個俯臥撐,每天只寫作50個字的任務,進而到最后實現了比這個任務更高的成果。
寫這本書的讀書筆記其實在3天前就要完成的,因為自己害怕開始,害怕復雜、麻煩,于是就拖到了現在,今天我對自己說:無論如何都要開始了,實在不想做的話,就只寫個書名或者貼個貼紙好了。當然,即使這樣,我還是在開始做之前有拖延的動作,比如,要先喝杯水或是先記個日記好了。當我開始寫的時候,正如作者說的,當他開始告訴自己說只做1個俯臥撐后,卻順勢的完成了第2個、3個,最后做了20個。告訴自己今天就寫作50個字,結果卻寫了2000個字。就好想我們騎自行車,只要我們踩出了那一步,后面就會輕松很多,輪子因為慣性,不踩腳踏板時也會向前騎行一段距離。
本書最大的好處就是告訴讀者,不需給自己設定太強太遠的目標,而是巧妙地利用微小的習慣來幫助我們把這個目標成為我們的習慣,我們的大腦習慣了要做這些事以達到保護的任務,最終幫助我們達成目標,其實這也是積累的作用。
現在的網絡文章告訴我們,要養成習慣需要21天,或者30天。作者認為這是謬論,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一個行為變成習慣所需的時間平均為66天,但不同行為所需的時間相差很大,從18天到254天不等,這也表明人們將習慣自動化所需的時間千差萬別。
雖然是微小的習慣,但一定要每天都去完成他,即使你要求自己就讀1頁書,也好過1頁都沒有讀好很多。讀完1頁書你就可以做其他事,不會有其他影響。慢慢地你會發現,一旦你開始行動,你看了不止一頁書,而是更多頁,因為要開始做一件事比做這件事難得多了。
好的習慣成就了我們,也決定了在將來你會成為什么樣的人。我們大多數人不可能做到像王健林先生那樣說:給自己定個小目標,先掙它一個億,這對 于大多數人來說是不可能的。可是我們可以先從非常微小的習慣開始,比如說,今天就背兩個單詞怎么樣?一天兩個單詞,一年就是730個單詞,堅持5年也有3650個單詞了。更何況也許我們一天可以不止背1個單詞,但我們只要完成2個就可以,如果還可以繼續背更多,則繼續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