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的目的
學習自控力這本書的目的,主要是幫助我們實現長期的規劃目標:通過踐行“我要做”的短期目標,避免“我不要”的誘惑,達成“我想要”的長期規劃。
在這一過程中,是大腦內部思想博弈,即本我的欲望沖動和自我的控制驅動。對于長期的目標而言,本我和自我就像大腦中惡魔和天使在做對抗,最終誰能夠勝利,就能決定我們接下來的行動,是屈服于欲望還是遵從目標。
自控方法的運用和實踐
書中很多自控的方法在過往的實踐中確實能起到作用,并且在此次閱讀的過程中,學習了這些方法的原理,幫助更好的理解方法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調節身體節奏來抗拒誘惑。在收到誘惑的時候,調整自己的呼吸,放慢呼吸的頻率,能夠起到降低壓力的作用,降壓能讓我們大腦恢復平靜,反作用于意志力的提升,最終以抵抗大腦的沖動,形成良好的自控。
通過延遲兌現消除欲望。有的時候我們直面欲望的沖動,如果直接用意志力控制抵抗,將消耗我們大量的精力,結局還可能適得其反。通過接受欲望,延遲兌付欲望,一方面減少了我們對抗欲望的精力,另一方面還幫助我們認清現實,做出正確的選擇。
關注大腦的決策思路以理性分析維持自控。我們做決策有的時候是沖動的,趨于符合原始欲望的,并且往往會先做出決策,再給自己已經做出的決策找合適的理由,這樣一來極易打破我們的長期規劃。跳出我們的思維,以第三者的角度觀察我們的大腦決策方式,我們就可以清晰的辨別該項決定的短期獎勵和長期收益,幫助我們實現長期目標。
利用團體的認同感增強自控。人都是社會性的動物,需要團體互動和團體認可,因此利用團體的力量幫助我們實現自控,達成長遠目標,是發揮自身意志力和外部監督相結合的有效方式。各種線上的健身小組、讀書小組等在幫助大家形成良好習慣上都起到了巨大作用。
我的想法和經驗
人對于自我的控制能力并不完全取決于意志力
自控力一書主要是通過大腦自制和形成習慣幫助達成我們長遠目標。但我認為這是在特定條件范圍內的控制方式,欲望的控制必須要在可控的范圍內。很多結論的得出,都是基于實驗對比的結果,但大多數實驗方式和結果都是相對的,如果在自控的過程中,大幅提升誘惑的程度,自控的能力一樣會立即打破。
例如我們要保持身材,規定晚上不允許自己吃夜宵。平時的時候通過自控力平衡誘惑,也能控制的住。但如果現在你心儀的對象每晚邀請你吃呢?你還能通過自我控制實現“我不要”的目標嗎?誘惑一旦加碼,很多時候也許就沒辦法通過大腦的自身的能力進行自控了。
通過設計良好的外部機制幫助達成自我目標
在自我控制能力有限的范圍內,要實現高效的自控,我認為可以設計良好的外部機制來幫助我們實現自控。
例如我們的目標是早起,在很多情況下我們設定了鬧鐘來提醒,但實際情況下可能并沒有用,自控力不強的人會在鬧鐘響的時候立即關掉然后就繼續睡去了,設置再多的鬧鐘可能都無濟于事。那怎么通過外部的機制設計幫我們實現目標呢?我們聽到鬧鐘響了以后隨手將其關閉都不用起來就可以繼續睡,那么在外部機制的設計中就可以把鬧鐘放到一個我們必須要起來才能夠得著的地方,這就能逼迫我們起床。如果一個不行,就設置三個,每個間隔五分鐘,都放在我們夠不著的地方,這樣想睡也恐怕很困難了。
所以要實現目標不妨試試外部機制的設計,通過這種強制的手段幫我們形成良好的習慣,一旦一項良好的習慣形成,能為我們其他的目標達成打下基礎。
擁有一項良好的習慣有利于實現長期目標
一項良好的習慣能夠讓我們整個生活節奏形成良性循環,在提升意志力的同時,幫助我們達成長期目標。
以我自身體驗為例,我平時堅持每天運動,在堅持的鍛煉過程中,就需要有良好的睡眠,規律的飲食。所以運動這個習慣的形成不僅強健了體魄,還間接的幫助我形成了規律的睡眠習慣和飲食習慣。良好的生活習慣又能為平時工作的專注和思維的清晰提供保障。
這些事情看似沒有聯系,但實際上卻環環相扣。良好習慣的養成也潛移默化的提升了一個人的注意力、專注度、意志力、自控力等各項精神維度,精神維度上的強化又能為平時工作和生活習慣提供有力支撐,彼此形成新的良性循環。長期目標的達成也就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