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超級英雄類型的電影層出不窮,而首當其沖的就是以DC、漫威為巨頭的美漫英雄們,不僅擁有了超過80年的悠久歷史,也陪伴著一代又一代的人成長。我相信,每一個看過DC與漫威的孩子心中都有個超級英雄的夢,在時代動蕩與恐懼的拉扯中,他們總是挺身而出,堅毅果斷、強大無私,他們隱匿在茫茫人海之中,守護著人們幸福的生活。
此次,上海攝影藝術中心展出的法國藝術家展覽《瓦萊麗·蓓琳:陳象,蛻變》,就有這么一組作品《全明星》,將一些刻板無趣的完美女性、時尚模特和名媛的圖像,與漫威英雄們疊加在一起,組成了一幅新的“超級女英雄”。
瓦萊麗·蓓琳將這些不同的元素,真實的、虛擬的并置且拼貼在同一個框架內,借此模糊掉我們一直關注的焦點,從而產生一種“超現代”圖像;一種意在實現“陳象,蛻變”的運動過程,諸多陳舊的元素以超越自身的陳舊為目的而被使用,就像每個英雄超越自我的蛻變。
大尺幅的絢麗色彩充斥著漫威、DC風格,不同層級的疊加與拼貼在一定視覺上讓人產生幻覺,虛擬和現實的交織,產生自我迷惑的幻象,好像可以捕捉到當下每一個蛛絲馬跡,卻又好像被時間沖洗了一般,身后那些形象就像如往事一般消散而去,卻又真實停留在我們記憶之中。
而在瓦萊麗·蓓琳所創作的《超模》系列作品中,主體人物卻又被換成了商店中的人形模特,該系列包含了六張作品:《阿南刻》、《奧拉》、《厄勒克特拉》、《伊絲塔》、《尤尼塔》和《薩佛隆》,將神話中的女神和電視角色混雜在一起,以人形模特來演繹,呈現出一種真實而又虛假的“華麗與浪漫”。
其實,“模特”這個原型是瓦萊麗·蓓琳作品中反復出現的主題,這在她此前的系列中可見一斑,自1999年起,她的作品便常以健美運動員、跨性別者、黑人女性、混血女性以及邁克爾·杰克遜的相似者為主題。其第一個關于商店櫥窗人形模特的系列完成于2003年。
在這個超現實風格的作品中,被拍攝的物體看起來“比真的還要真”。這個過程的巧妙之處在于試圖生產一種“超現代”的圖像,通過這個系列我們也可以說,瓦萊麗·蓓琳的目標是“從內部破壞陳象”,更好地玩弄現實。
人形模特們是假的,可是現實卻是真的,有時候站在作品前,也會恍惚地分不清那張優美的臉是真是假,有的時候就像是看我們自己一樣,不知道什么時候是真什么時候又是假的。“我們以為自己是理性強大的個體,其實只是內在潛意識控制下的必然產物。”
在《新娘》這組作品中,瓦萊麗·蓓琳通過圖像探索了一種歷史最為悠久的習俗和典禮——婚禮。她對黑白攝影的嗜愛在這里得到強調,使其遠離色彩的寫實主義和圖像的簡化。身著傳統婚紗(潔白的禮裙并手持花束)的新娘肖像通過一種直接又粗俗的風格被疊加于各種都市景觀之上——快餐、情趣店櫥窗,以及生活中的其他場景。
這種兩種對立的實體相互碰撞,但此種融合又催生出了一種雙重的轉變:新娘失去了她的肉身,遺留之物猶如一張脆弱的被擦去原文的重寫手稿。與此同時,都市元素也失去了它們的粗糲質感,沾染上婚紗的優雅。一種典雅-粗俗的矛盾存在因而遺留下來。就好像在提醒一切沉浸在美好幻境里的事物總會逃不過世俗和時間的磨礪,或許也就只有雅俗共賞的產物,才能恒久不衰。
《引擎》系列則宣告了瓦萊麗·蓓琳向“物件”的回歸,她通過人體器官的特性拍攝并創造出一種形式。《引擎》證明了某些主體的物理屬性是如何在她的作品中超越這些物體的自然形式的。生命和非生命的界限由此被挑戰。
其實,陳象的蛻變有的時候就是一種自我挑戰,就像是超級英雄一樣,他們不同于常人的最大地方就是他們能夠發現并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回溯本源,重建人格。而且“沒有一個超級英雄可以生活在虛幻的空中樓閣之中,所有的故事最終都需要回歸現實生活。”
照片是一種被延展的、負荷的證據——它所諷刺的似乎不是它所再現的形象,而是照片本身的存在。……照片因而變成一種怪誕的媒介,一種新形式的幻覺:在認知層面是虛假的,在時間層面而是真實的:一張瘋狂的圖像,被現實所激怒。
——羅蘭·巴特,《明室:攝影札記》
更多詳情請在App Store或者各大應用市場搜索“藝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