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說別人改變主意真的很難
南宋時期,金兀術在和岳飛戰爭對峙的時候,曾經感嘆“撼山易,憾岳家軍難!”說的是岳飛帶領的部隊軍紀嚴明,不可戰勝。就像歷史上許多不可戰勝的軍隊一樣,岳家軍憾山不動的背后是保家衛國、義薄云天的信念。
在現實生活中,確實有很多好心勸說別人卻總是無功而返的事例,不禁讓人感嘆:“讓一個人改變主意,真難;讓一個人由衷地接受別人的勸說,更難!”讓別人改變主意很難的背后,其實是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三觀、不同的信念,對事物的看法、角度和解讀,以及為此可能提出的解決方案都不一樣,所以即使知道勸說者是好心好意,也拒絕改變主意。
不要試圖勸說三觀完全不同的人改變主意
生活環境不同,成長環境不同,每個人形成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這種隨成長而形成的三觀,形成烙印深深印刻封存在每個人的骨髓里、血液中和意念里,遇到事情需要做決策的時候,就會立即啟封成為決定一件事做與不做、是不是改主意的密鑰。
三觀一旦形成,改變很難。比如一個在短缺經濟境況下、或者貧窮農村成長起來的人,和一個在城市中產家庭成長起來的人,對于孩子花費、旅游花費、購物等方面會有截然不同的三觀,因而會形成迥然不同的決策。試圖去勸說三觀完全不同的人改變主意,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各執己見。都認為自己是對的,別人是錯的。
也有的人隨境遇改變,能夠不斷調整自己,讓自己去適應環境。這樣的人,能夠從諫如流,聽得進別人的合理化建議,在老百姓眼里叫聽勸,實際上是自勝者強。這樣的人是自知者明,因為知道每個人的認知都有盲區,從理智上說,應該克服自己的不足,才能做出理智的決策。只是生活中和工作上,這樣能夠做到自知和自勝的人太少,才讓我們在好心勸說別人接受一個合理化建議時屢屢碰壁。
三觀一旦形成,容易固化成為一個人做事處理事情的格局。格局不同,面對事情的觀點和決策也截然不同。不要試圖勸說格局不同的人改變主意,因為更難。
有一個例子說明格局的問題。在人民公社生產隊時期,生產隊分地瓜。由于沒有合適的斤兩秤具,就有人大約估摸分成墩,一堆一堆的再分成號,每人抓鬮,按號去取。結果發生一個爭執不下的事,有兩堆大小明顯差別大了些,6號和9號堆。問題是6號和9號的紙條,由于在開始寫的時候沒有想到要區分,現在兩個人都認為自己是大堆的9號,而不是小堆的6號。
問題到了村支書那里,支書就是支書,來到現場,二話不說就從自己家那堆紅薯中拿出兩個大號的紅薯,放到6號的小堆中。然后,爭執平息了。
事后,有人問起,支書回答:“那兩貨,也就值兩個紅薯!”就是說,兩個人的格局,就是爭執的兩個大紅薯。
二十多年過去了,回到農村。支書因為知道只是改變命運,知道家庭的命運需要和國家的命運聯系在一起,所以三個孩子:一個考上大學,一個招工到了城市,一個參軍入伍后復員,最后都在城市安家,把支書老兩口也在城市買房居住。而那兩個爭執紅薯的家庭,依舊在農村為生存掙扎,一家都困在農村,孩子不孝,到老依然為糊口奔波勞碌。
勸說別人可能會讓別人反而堅定主意。(backlash effect)
在勸說別人的時候,有一個現象,就是越勸反而更堅定了別人的主意。
有個富家千金,看上了一個窮小子。講究門當戶對的父母,當然不同意。父母找了許多親戚朋友來勸說姑娘回心轉意,勸說的人無一例外地說小伙子的缺點,門不當戶不對等等。但結果是,大家越說小伙子如何不堪,姑娘越是鐵了心要和窮小伙在一起。甚至連小伙子的家庭也反對,理由是小伙子娶個富家小姐會在家里抬不起頭來。
最后,在一致的反對之下,兩個人更加堅定,直接私奔了。一年后,帶孩子回家,富家千金的父母無奈之下接受了事實。
起初,兩個人雖然格局和三觀不同,可是由于這份來之不易的感情,都在互相磨合。隨著婚姻生活的激情減退,柴米油鹽醬醋茶生活瑣事的煩擾,格局和三觀的矛盾沖突,變成的一日三餐的協奏曲。矛盾沖突越來越大,雖然沒有到離婚破裂的程度,但也難言婚姻幸福。
在二人發生沖突,回家訴說時,父母就說當時我們怎么勸你,你也不聽勸啊!
有的時候,勸說別人接受一個合理化建議,其實也是需要技巧的。背后,其實是要注意別人的心理反應,不要適得其反。
所謂的技巧其實也很簡單,就是要注意三點:第一,不要試圖以說教的口吻和方式,去讓別人感受到必須要接受的壓力。這樣上來就讓別人感受到壓力的勸說,有的時候,效果往往適得其反,更加讓別人堅定了主意。
第二,把要勸說的觀點和論據準備充分,找個合適的時間和地點進行勸說。有時,需要找個合適的中間人。呂不韋當年為了投資在趙國做人質奇貨可居的子楚,準備花費巨金去說服秦昭王最寵信的華陽夫人。讓華陽夫人收子楚為義子,然后在秦昭王20多個兒子中位于不前不后十幾位的子楚能有機會被立為太子。
為了保證勸說華陽夫人成功,呂不韋找到了華陽夫人的姐姐來當說客。華陽夫人無子,秦昭王年高,華陽夫人需要設計秦昭王死后如何自處。呂不韋正是從這點入手,選擇華陽夫人的閨蜜姐姐來實施勸說。在這次成功的勸說下,華陽夫人讓秦昭王立子楚為太子。子楚就是秦王嬴政的父親。
假設呂不韋直接求見住在深宮里的華陽夫人,華陽夫人如何相信一個外國商人?假設呂不韋把設計好的說辭直接說給華陽夫人,理由再充分,華陽夫人如何接受?
第三,切切謹記,讓別人自己獨立自主拿主意,而不是在你的勸說壓力下改變主意。這點對勸說是否成功,特別重要。
總之,改變一個人的主意真的很難。但也不是沒有可能,要因人而異。如果,你真的想勸說別人接受你的觀點或者改變主意別跳火坑,也許你真的需要一點技巧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