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羅輯思維的羅振宇的2016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和吳軍《選擇越少越幸福》,兩位牛人都提到了一個觀點,其實大多數人是無知的,這話我覺得沒有貶義的成分,因為關于認知可以分為四個層次
1、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2、知道自己不知道
3、知道自己知道
4、不知道自己知道
其實我們好多人都活在第一個層次------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你也許會反問,我都大學畢業了或者活了大半輩子了,難道還有自己不知道的東西?真相是你知道的只是你自己認知系統里面的知識,世界這么大,信息這么多,人類社會還存著這么多的未解之謎,何談自己無所不知呢?未知是這個世界永恒的真理,所以只有確認自己不知道,才能夠虛心的求教并取得進步。蘋果手機為什么會暢銷,因為他懂得把自認為最好的服務提供給客戶,替客戶做出最好的選擇,帶他們進入他們不知道的領域,因為對于普通人來說,要的是用戶體驗,流不流暢,省不省電,拍照好不好,而不是屏占比,處理器,內存等硬件參數。
我有一個體會,三星note3媳婦送給我的生日禮物,14年買的,硬件參數到現在也不落伍,3G的內存,但是現在已經是卡出翔了,對于手機而言,就好比一個人,滿身的肌肉但是腦子不行,終究沒什么用,所以我們也要升級自己的軟件系統,跟上硬件的步伐(如見這個時代,在中國溫飽已不是問題,迫切需要提升的國民的文化軟實力)。
所以說對于產品服務而言,選擇越少,越簡單再加上精品的服務,想不火爆都不行。還要一種說法,選擇大于努力,兩者矛盾嗎?答案:不矛盾。為什么,因為任何一件事情對于每一個人都有一個最優解,真理只有一個,我們只需要按照這個最優解去做就行了。所以貌似很多選擇,其實對于個人而言選擇只有一個。例如,高考報專業,那么多專業,那么多學校,我們只需要做的是看清這個時代發展的主流,結合自己的能力再加上自己的分數,最終會得到一個最優解,就像方程式一樣P=ax^2+by+c,因變量的值確定后,自變量的值就會跟著確定。
因此,貌似有很多選擇,其實結合自身的分析之后,我們只有一個最優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