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聽一朋友說,她昨天吃完晚飯,沒事做,就去鄰居家串門去了,她去了鄰居家后,第一眼看見的便是鄰居家的大寶,雙腳踩在一把椅子上,一只手拿著一個玻璃瓶子,一只手往自己的臉上在涂什么。
朋友進門那會兒,鄰居的老公在床上躺著,鄰居在床上坐著,還有一個3個多月的小嬰兒睡在兩人的中間。
她去了之后,鄰居的老公從床上坐了起來,然后夫妻二人跟她說了幾句話后,鄰居才看見自己3歲多的兒子,手里拿著自己的擦臉霜往自己臉上涂呢,于是她大聲朝兒子大喊:“你給我把擦臉霜放下”。
她喊完后,她3歲多的兒子沒有理睬媽媽說的話,繼續(xù)把瓶子里的擦臉霜往自己臉上涂。
朋友的鄰居一連朝兒子喊了幾遍,讓他把擦臉霜的瓶子蓋好,不要再往自己臉上涂了,但她一連喊了幾遍,兒子似乎沒有理睬媽媽說的話,于是她的媽媽氣急了,發(fā)起火來,沖兒子吼道:“你給我滾,滾了之后,就不要再來了(意思是說兒子走出自己的屋門后,就不要再進自己的屋門了)”
媽媽吼完后,待兒子還沒反應過來,鄰居的老公又大聲喊到:“你給我過來,再不過來,看我怎么收拾你”。
也許是孩子的父親平時對孩子管教比較嚴厲的緣故,孩子內(nèi)心對爸爸的管教產(chǎn)生了恐懼心理,鄰居老公朝孩子吼過之后,鄰居的兒子乖乖的收拾好媽媽擦臉霜的瓶子,之后從椅子上下來了。
鄰居的兒子從椅子上下來后,他走到床邊,又看見床上放的幾根火腿腸后, 就嚷嚷著說要吃,但是那火腿腸沒有加工還是生的,所以就不能吃,他站在床邊嚷嚷了幾聲后,他的爸爸就發(fā)話了:“拿著火腿腸去找你爺爺,讓你爺爺給你放到鍋里榨一下,你再吃”。
鄰居的兒子走后,朋友就和鄰居在閑聊 ,這時鄰居的老公拿起手機,玩起了游戲,不一會兒后,鄰居的兒子又從門口走了進來。
這時他從門口進來后,手里拿著一個饅頭在吃 ,接著他走向沙發(fā)的地方,從沙發(fā)旁邊的一個角落里,找了一個盒子出來,自己打開盒子,默默地玩起了里面的玩具。
當朋友今天給我說起這件事情的時候,我腦海里覺得很不可思議,因為我自身是一個比較重視和在乎理性育兒的一個人,尤其是當我聽到朋友說她的鄰居,罵他兒子子“滾”時,我心里不由自主地咯噔了一下。
因為我覺得每一個孩子來到我們身邊都是我們的天使,作為父母就要全心全意地好好愛護他陪伴他好好長大,而不是當孩子不聽自己的話,不好管教時,就要用粗魯?shù)难哉Z或者是打罵的方式來對待他。
從朋友的口述中,我覺得很大程度上,問題的根源在父母身上,而不是出在一個3歲多的孩子身上。
為什么要這樣說呢,因為對于一個3歲多的孩子來說,他的年齡正處于一個好動和對周圍的事物及環(huán)境比較好奇的一個階段,嘗若一個3歲多的孩子,他一天什么都不做,就那樣一直杵在某一個地方,那樣的話,作為孩子的父母是不是又會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個有問題的孩子呢。
再者說了,朋友的鄰居,他們夫婦二人,一個在床上躺著,一個坐在床上照看二寶,那么對于大寶來說,他的父母們,沒有一個人陪他玩耍,做游戲,也沒有人搭理他或者是給他說要他做什么,所以對于一個3歲多的孩子來說,他很迷茫,也閑不住,于是他就想盡辦法讓自己有事做 ,找一個對他來說比較好玩 ,又有意思的事情來做。
可能當他在找事情做的時候,他無意中看見了媽媽的擦臉霜,就想起了媽媽把擦臉霜往自己臉上涂的場景,他一想到這里,可能覺得好玩,于是為了體驗和感知擦臉霜擦在臉上的感覺,他便開始行動了起來,而他想要的那種自我探索的行為和能力,在媽媽的眼里,變成了淘氣,搗蛋,不聽話,甚至是可惡。
在如今這個社會,很多父母們都說很重視,也很在乎自己孩子的養(yǎng)育問題,但是對于大多數(shù)的家長父母們來說,他們的這種重視和在乎,只是存在自己腦海里一個比較片面的概念或者是一個虛頭巴腦的一個想法。
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師,如果父母們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不能起到一個言傳身教的示范作用,不能運用科學,合理,有效的育兒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那么這樣的父母無疑是失敗和迂腐的父母。
甚至有的父母,只是順其自然地把孩子生了下來,至于怎樣科學育兒,怎樣教育孩子,他們從來沒有仔細想過,他們只知道孩子餓了,就給他奶吃飯吃,孩子冷了就給他加衣服,熱了就給他脫衣服,生病了就帶他看醫(yī)生等等之類的事情。
或許在大多數(shù)的父母眼里則認為,孩子不聽話了,淘氣了,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扯著嗓子大聲吼他或者是直接拿起棍子打他,讓他知道犯了錯誤就要忍受大嗓門式的吼罵或者是直接忍受棍子帶來的皮肉之苦。
可是這樣的打罵式的育兒方式對嗎?對孩子的管教又有效嗎?答案是沒有,據(jù)我觀察,越是在父母的打罵式中成長的孩子,他們不是因為父母的打罵,性格變的內(nèi)向,唯唯諾諾,膽小怕事,自卑,要么就是越發(fā)變的不聽從父母的管教,整個人性情變的更加叛逆,做起事情不計后果。
而且在打罵中成長中的孩子,身上容易出現(xiàn)以下幾點不好的特征:
心靈上的創(chuàng)傷
孩子們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很脆弱,粗暴的打罵方式,都會使孩子精神高度緊張、恐懼、甚至引發(fā)心里障礙。
逆反心理
有一些孩子,被打罵后不但沒有變得很聽話,反而會變的越來越“犟”,什么事都喜歡跟父母作對。
遺棄感
在打罵孩子的過程中,有的父母口無遮攔,會說一些狠話-----“不要你了”“把你送給警察”等之類的粗暴言語。
這些恐嚇的話語,在孩子的面前說的次數(shù)多了,會對孩子心理產(chǎn)生一定的傷害,變得越發(fā)膽小起來。
暴力傾向
經(jīng)常被打罵的孩子,也會選擇同樣的方式,去對待身邊的人,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的模仿力是很強的。
一般愛打人的孩子,一定是被打了,知道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別人屈服,才會去動手打人。
仇恨心理
很多家長,都會覺得孩子是自己生養(yǎng)的,怎么打罵都沒有關(guān)系。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孩子3歲以后,對父母的依賴開始減少,打罵就會讓孩子在感情上和父母疏遠,嚴重的話,還會產(chǎn)生仇恨心理。
打罵實在是一個不可取的教育方式,父母們也會覺得,孩子很多的時候,特別難以管理,那么,父母們,在遇見這種情況的時候,不妨嘗試以下幾點:
1、打罵孩子之前,先疏散一下自己的情緒
孩子犯了錯,父母們很生氣,可以暫時改變一下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別的事情或者是給自己一個規(guī)定,每一次打孩子之前數(shù)個數(shù), 這個方法,一般會舒緩一下父母們當時憤怒激動的情緒,讓自己冷靜去處理和面對孩子的錯誤,不至于動手打罵孩子。
2、給孩子時間去解釋
從來沒有無緣無故的錯,孩子做任何一件事,也是有他的理由。盡量讓他們說出自己這樣做的原因,這樣更有助于管教和改變孩子不好的習慣和行為。
3、尊重孩子
關(guān)于這一點,我想很多家長都會忽略,總覺得孩子什么也不懂,需要我們?nèi)ブ更c迷津,告訴他們孰是孰非,卻忘了孩子也是有一個有思想,有想法的小大人。
在大人的眼里認為天空是藍色的,可孩子卻把它畫成了黑色,因為天黑了,所以就畫成了黑色。尊重孩子的想法,給孩子一個自己的空間,讓他們在這個空間,變成一個有想法的人,對于他們以后的成長都是有益的。
面對我們的孩子犯了錯誤時,父母們應當彎下腰,和孩子保持在一個水平度,多問問孩子為什么要這樣?而不是,一邊打罵孩子一邊告訴他孩子不能這樣。
所以,打罵孩子前,請父母們一定要三思而后行,我們選擇了打罵,就是選擇了用最快速和暴力的方法,讓孩子停止了繼續(xù)犯錯,而這個做法卻有可能斷送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