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蜜向我哭訴,她喜歡了好久的男神變成了別人的男朋友,而一直以為自己配不上男神的閨蜜,卻發現,男神的女朋友是一個各方面都不如自己的女孩子,她沒有閨蜜的溫柔和知書達理,不論在誰面前都是一副蠻橫的樣子,男神偏偏寵溺她到不行,還總是替她擋下周遭人各式各樣的抱怨。
要知道,男神也曾宣布過自己的擇偶標準,活脫脫就是閨蜜的樣子。“我到底比她差到了哪里?”閨蜜委屈到不行,在我面前梨花帶雨。
面對涕淚橫流的她,我實在不知道該說些什么開解,“不如你先轉移一下注意力,做點兒放松的事情,吃吃零食刷刷劇,我推薦你看一部電視劇吧。”于是,我向她推薦了一部我刷了好多好多遍的泰劇——《一諾傾情》。
當然,我有我的用意。
《一諾傾情》講述了,擁有社會地位卻沒有多少金錢的沒落家族少爺巴賈瑪哈莎少校,由于弟弟欠債,而被迫迎娶了社會地位低下卻腰纏萬貫的高利貸債主廖鴻威文的女兒瓦妮達的故事。和所有爛俗的愛情故事一樣,巴賈和瓦妮達最終超越了重重的身份障礙,產生了真正的情感,瓦妮達終于成為了真正的“巴賈少校的妻子”,而最重要的是,巴賈少校也為了瓦妮達拋棄了自己曾經的未婚妻琵莎麥。
劇中塑造的瓦妮達,是一個善良純粹的姑娘,擁有美麗的外表、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才藝、善解人意的內心和自立自強的好品質,雖然有時候也有些小任性,但往往是小作怡情,無傷大雅。而巴賈少校的原配琵莎麥,典型的女二配置,為了愛人,從曾經的溫和大方變成了巴賈口中的“不可理喻”,處處針對瓦妮達,最終徹底被巴賈拋棄。
刷過不少泰劇的我懂得泰劇通常想要傳遞給我們的正能量,一定要善良,善良的人終會有好報,也終究會感化身邊那些不善良的人。
所以,巴賈少校拋棄并不那么善良的琵莎麥,一定是合情合理,如果琵莎麥的人設不是這樣“不可理喻”的女人,那故事就沒辦法這樣完美的收場了,甚至會變成一場“小三成功上位”的鬧劇。而瓦妮達也一定要足夠完美到驚天地泣鬼神,才能成功的讓觀眾忽略她的確搶走了別人未婚夫的這個事實。
誠然,琵莎麥也未必不是個好姑娘,至少她在愛情里是個認真執著的人。巴賈告訴她自己不得不娶瓦妮達的時候,她的回答是我等;巴賈對瓦妮達處處維護的時候,她愿意接受巴賈所謂“難處”的論調;巴賈說分手的時候,她說她的生命中不能沒有巴賈哥......
正直到不知變通的巴賈少校就是一個”渣男”,而陪伴他許久的琵莎麥也終究是有些可憐的,這是我在第三遍刷《一諾傾情》時頓悟的事情。
而我想讓閨蜜明白的事情是,你并沒有任何地方比她差,你和她之間差的,不過是一個“愛”字。
男神根本沒有時間和心思去一分一分衡量你和她之間的不同,或者說,就算他認同你比她好,也沒有什么改變,區分你和她的就只有那個“愛”字。是的,我愛你,你的任性我也覺得是真性情;對不起,我不愛你,你做再多的努力,在我眼里都變成了一幕幕鬧劇。
小說《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里,深愛林靜的施潔在海灘上對鄭微說;“鄭微,我比不上你嗎?我比你漂亮,比你成功,比你愛他,唯一比不過的是,他愛你卻不愛我。”
我想對閨蜜說的,或者是想對許許多多深陷在痛苦迷惘中的女孩子說的是,何必去心驚膽戰地對比你和她之間的差距,何必費盡心機地想要跨越那條最難跨越的叫“愛”的鴻溝,最終傷害的不會是他和她,畢竟“被偏愛的總是有恃無恐”,最終唯一會受到傷害的只有你一人,被傷到體無完膚,甚至丟失了那個最最美好的自己。
常說“人生如戲”,它的意義在于誰也不知道誰是哪幕戲的主角,為什么非要去當別人戲目中的女二號,被當成陪襯和鬧劇。還不如做好自己的女主角,等待那個把你視若珍寶的男一號出現,獲得一個別人無法比擬的“愛”字,如此才算靜好。
當然,我還是喜歡瓦妮達的,善良得如同天使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