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我們都會問自己,這么努力,為了什么?生活本就艱辛,還要忍受冷眼嘲笑,何苦跟自己為難?起早貪黑,為了日更絞盡腦汁找話題,有時更文到凌晨,卻很少有人去看,去鼓勵,這么操蛋,為了什么?
很多人痛恨雞湯,因為它不能改變什么,有的只是增加自己對自己無能的憤恨,那我們的努力為了什么?
其實很多人對雞湯是誤解的,我們總以為,看到雞湯,喝下去,生活就會因此改變,可是我們忘了,雞湯是需要熬的,就像我們的努力是需要過程的,如果熬制的過程中,每隔一分鐘就去嘗一次,那你嘗到的只能是苦澀。
因為成功,需要過程
我們假設,如果我們痛恨雞湯,會不會是我們的目標設錯了?就說這次拿到原創,有很多人看到了別人的成功,更文贊賞單篇過千元,從此擁有了賺錢的能力,自己也向往起來,也想開公眾號,也想靠更文賺錢。
所以,我們就去做了,但發現寫的文章根本沒人看,閱讀量3、4個人,關注人數加上自己4、5個人,于是我們開始怨恨,開始放棄,開始覺得毫無意義。可是你知道嗎?這跟雞湯沒關系,是你目標定錯了。
如果你從未日更,從未進行過寫作訓練,從未深層次的理解過周邊的事物,加入自己的思考,也從未系統的,嚴謹的,熟練地編排過文章思緒,你怎么可能一下子就成為閱讀量上萬,打賞上千的作者?
這只是認知的錯誤,而非這件事本身的錯誤。如果我們以前從未被訓練過,或者從未日更過,那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先——做,先開始做,你要關注的不是閱讀量,不是打賞,而是重在培養自己的寫作習慣,培養自己的思考能力,培養自己對周邊細微事物發現的能力。
進而增加自己的觀點,養成對事物融入看法的習慣,這就好像是在熬制雞湯時,所必需面對的等待的時間,而不是急于看結果,重點是我們要,且必須要正走在這條路上,不出發不對,出發了期待過高,更不對。
今天是我日更的第23天,每天一篇千字以上的文章,但翻看之前,平均每篇閱讀量不超過10人,很多人會來嘲笑,家人也會無奈的打趣道:你這是來搞笑的嗎?可所有的變化,或是細微的改變,只有你自己清楚。
我不會再像前十天一樣,為了找一個話題寫,往往都拖到晚上十一二點,現在我可以很輕松的從生活中細微的小事里,找到自己的思考與觀點,甚至可以從嗤之以鼻的娛樂節目中找到寫作素材,所以你努力增加的不是結果本身,而是在過程中一個更好的自己。
有人說,我寫的觀點很可笑,文章惡心到讀不下去。對啊,就是可笑啊,就是讀不下去啊,因為你才剛開始,你的觀點需要日積月累的打磨,你的文字需要歲月的豐富,你需要練習啊,你都不曾做過,還指望一下子名垂青史嗎?
我買了很多書,以前定了許多閱讀計劃,不是堅持不下去,就是有事被耽誤。為什么?因為那是被動的“我要”,我們總是告訴自己我要讀書;可是堅持日更后,我每天的閱讀量都在萬字以上,即便耽誤了,也必須要在千字以上。
因為寫作是輸出,它需要輸入來支撐,閱讀就是輸入的過程,打磨與建立自己的體系觀點,所以就變成了被需要,需要讀書來充實自己。讀書不再是“我要”,而是變成了需要,一種補給,一種食糧,就像吃飯一樣,每天光寫不看,會餓啊!
所以你看,努力有那么多好處,而你只關注最后的結果,倒不是說結果不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走向結果時的過程,更更重要的是,在過程中給自己的定位,以及持續走下去的勇氣。那不應該被嘲笑而退縮,而應該被自己堅信。
努力,就是為了責任與擔當
我覺得,簡單來說,20-30歲的努力,是為了不讓自己成為父母的負擔;30-40歲的努力,是為了讓自己的家庭過得更好;40-50歲的努力,是為了不讓自己成為自己孩子的負擔。這只是我個人的觀點,因為我才三十,所以看待一些事情時難免有失偏頗。
說一個挺有感觸的事情,是關于我自己的。最近,我和妻子的爭吵逐漸增多,原因是孩子。由于我母親的身體原因,父親又在身邊照顧,所以二老沒法來看孩子;而我和妻子又不能頂著巨大的物價壓力,辭職一個在家看娃。
所以無奈之下,只能把孩子送到爺爺奶奶身邊,好讓一家人一起照料,有個幫手。父親曾說過,母親身體欠佳,經不起折騰,放在身邊有幫手照顧孩子,家里人也能幫忙照顧她,你要孝順啊,不能不考慮你母親作為奶奶的心情等等。
妻子也說過,這么小的孩子,妻子一直堅持自己帶了六個月,一下子就承受了母子分離的劇痛,不僅對妻子自己是精神打擊,對孩子的成長更為不利。而孩子的成長,又更是牽動著每一個做母親的心。
我曾不止一次去想,一面是道德的約束,一面是情感的限制,夾在中間的我,不知該去指責哪一方,因為哪一方都沒有錯。其實錯在自己。錯在自己不夠努力,沒有足夠的能力去照顧到雙方的需求。
這就好像是一種責任與擔當,對家庭的責任,對妻子的擔當,而我們的努力就是為了讓這種責任與擔當,在恰當的時刻,發揮它該有的能力。
你要問我努力為了什么,我可能不會回答的很全面,但在我的理解范疇內,努力,就是為了自己的成長,并讓自己的成長,可以服務于自己存在社會中所承擔的責任與擔當。
20-30歲的你提出,努力為了什么,我覺得你太幸運了!因為在沒有任何束縛的狀態下,就是讓自己有更多的可能性。而依附于這種可能性,去創造價值,以避免讓年邁的父母還要為自己操勞。
30-40歲的你提出,努力為了什么,我覺得更多的是承擔的勇氣,是擔負的能力,是為了兩個,甚至三個家庭的相處,是為了滿足各方的需求,更是為了在一種堅定下,可以有自主選擇的權利,不被他人左右的信念。
40-50歲的你提出,努力為了什么,我覺得那應該是一種灑脫,為了成就孩子,不讓自己成為他們的負擔,為了讓孩子有更多的選擇。
努力背后的本質是成就,但我們不能因為成就總是不來,而放棄努力的權力,成就可能會遲到,但不會永遠不到,只要你一直堅持的走在你選擇的路上。
#2656-Seven-Seven707#橙子學院碼字島第16篇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