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是我熟悉的城市,2001年,我就來到了濟南,求學,工作,結婚,生子,它雖然不像北上廣那么繁華,但也有著它獨特的味道。
這里有著“天下第一泉”美譽的趵突泉,它是泉城濟南的象征與標志,雖然我去過幾次,除了三個泉眼不分季節(jié),不分晝夜的,咕嘟嘟的冒著,也沒感到新奇的地方,但是它給了濟南人一種力量,一種自豪;趵突泉、大明湖與千佛山,并稱濟南三大名勝。
關于趵突泉、大明湖,有著許多著名的詩詞歌賦,但是流傳民間的,還是“趵突泉,泉趵突,三根管子一樣粗,咕嘟咕嘟又咕嘟”以及“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達”這種說詩不像詩的俗句,被百姓廣為流傳。關于大明湖與趵突泉還有一個典故,去過的人就會發(fā)現(xiàn),“趵突泉”的“突”字少了一點,而“大明湖”的“明”由原來的“日月”結構變成了“目月”結構,關于這個典故,解釋的版本也比較多,其中流傳甚廣的應該是趵突泉的水流進了大明湖,趵突泉把那點水加給了大明湖,這個典故為兩個名勝留下了談資,也留下了美景特有的印記。
大明湖還有一個千古之謎,就是大明湖里“蛇不見,蛙不鳴”。事實也確實如此。大明湖里,從來見不到水蛇;而大明湖的青蛙,從來都不會叫。即使夏季大雨傾盆之后,離大明湖不遠的灣塘稻田里,蛙聲吵成一片,而湖中的青蛙卻像啞巴似的,寂然無聲。偶爾有青蛙跳到碧綠的荷葉上,頭仰著,肚子一鼓一鼓的,就是發(fā)不出聲來,所以濟南百姓中又流傳一句俗語:“大明湖的蛤蟆干鼓肚”。
大明湖的青蛙為什么不會叫?當?shù)亓鱾鬟@樣一個傳說: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路經(jīng)濟南,就住在大明湖邊的巡撫衙門里。晚上,大明湖的青蛙聒噪盈耳,吵得這位萬歲爺睡不著覺。于是他便把隨侍的大臣劉墉(即劉羅鍋)叫來,讓劉墉傳他的圣旨,不準大明湖的青蛙再叫了。劉墉只得遵命,來到高高的北極閣上,大聲向著湖中的青蛙宣布了乾隆皇帝的圣旨。畢竟皇帝是金口玉牙,連青蛙也不敢違旨。從此,大明湖的青蛙就再也不叫了。這傳說自然不足為信。有人試圖用水的溫度對這一現(xiàn)象做出科學的解釋:大明湖的水來自濟南各泉的泉水,水溫較低,青蛙生活在這里不能發(fā)情,因此就不叫。其他灣塘里水溫較高,青蛙生活在里面能夠發(fā)情,到了發(fā)情期就會大叫不止。但這種說法,也難以服人。因為其他灣塘里的水溫較低時,青蛙照樣能叫;而大明湖的水溫升高時,青蛙仍保持沉默。看來,要解開這一自然之謎,只有留待后人了。
濟南的味道還體現(xiàn)在她的美食上,說起濟南的美食,首數(shù)金子招牌——油旋和甜沫了!濟南的油旋,外皮酥脆,內(nèi)瓤柔嫩,蔥香透鼻,形似螺旋,是濟南的第一大名吃,當然現(xiàn)在的價格也不菲,純正的油旋,即使路邊上的小攤,價格也得在3元一個,品嘗可以,真要當飯吃,那得來上十個八個。說起甜沫,雖有一個甜字,但它不是甜口,而是咸口,以小米面為主,里面有花生米、粉條、豆腐皮、豇豆等,是屬于濟南的招牌名吃。老濟南人,早飯一般都是吃個油旋,喝完甜沫,棒棒噠!
時間久了,雖然不是濟南人,也慢慢溶于了濟南這個城市,喜歡上了她的一草一木,喜歡上了她獨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