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總是通過跑步體會到“堅持”這個抽象詞匯的具體意義。
感覺到腳痛、身體累、呼吸困難,于是產生了想放棄的念頭。
而真正開始跑步的時候,我們處在一種慣性中,手、腳、心跳、呼吸都習慣了同一個頻率。我們處在一種痛感中,同時享受著清風拂面、熱汗淋漓、路人的注視以及音樂的鼓舞。我們看得到自己的里程一點點增加,目標一步步接近。全身感覺都蘇醒的時候,是很容易堅持下來的。
做培訓班的時候,每天都忙碌、睡不夠、壓力大。因為學生的進步而狂喜,因為停課而焦慮,因此不敢松懈。這時候的堅持有點像跑步,希望看到培訓班越做越大,希望學生們成績更上一層樓。
而讓我們堅持不下來的,往往是看不到終點,看不到進步,也看不到方向的旅程。
比如一份讓人迷茫的工作。沒有終點--每個月發了工資又花掉,日復一日,你不知道工資之外還能獲得什么。沒有進步--剛開始的時候什么都要學著做,還挺有新鮮感。但是三五年之后,做成了流水線工人,也感覺不到自己的長進。看不到方向--也許你從事的并不是心底認可的崇高的事業,看不到工作的意義。
于是,我們既不痛,也不快樂,處在一種麻木中,虛度光陰。雖然明白“堅持”的道理,卻很難保持工作的激情。
有些事情是在轟轟烈烈中完成,比如董存瑞炸碉堡。也有些事情實在沉默堅忍中完成,比如魏德友戍守邊疆57年。他們同樣偉大。
有些人能堅守,是因為看到了別人看不到的希望與版圖。比如第一批做互聯網的精英,他們是因為了解國外的互聯網產業,看到了時代發展的趨勢。所以打開格局,會讓我們看到更遠處的曙光。
有些人能堅守,是因為強大的學習能力。自己思考琢磨,往往就像貓追著自己的尾巴,無非是原地打轉。要讓自己看得到進步,必須是通過科學地學習。文君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而我們思維的活水,就是書本、是他人成功的經驗。
有些人能堅守,是因為想得少,而做得多。事情越想越困難,而越做越簡單。比如社交平臺,多在上面泡一會兒就熟悉了。比如銷售技巧,多在客戶那里碰幾次壁就開悟了。只要不放棄,最終肯定會滴水石穿。
打開格局,科學學習,少想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