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 ? 星期二? ? 晴
停下,是為了蓄勢待發,是為了更好的開始!但有時候,停下意味著后退,比如學習,比如碼字。
自開學停更以來,明顯感覺疏于思考,對萬事萬物少了敏感,偶爾心有波瀾,但懶病纏身,最終偃旗息鼓。
覺察意味著成長!當意識到自己近乎躺平的狀態后努力調試,時至今日重新找回元氣滿滿的自己。
早晨,應邀參加社區大黨委會議,與社區領導就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事宜進一步交流,對社區與“五聯雙報到”單位輪流組織主題黨日事宜很感興趣,作為共建單位,今年有望走進地震局,殘聯等轄區單位,不僅豐富了主題黨日形式,而且增進了學校與周邊部門的溝通。
回校后,恰逢數學教研組活動,聆聽了教研組長對分層布置作業的理解與實踐,她以周末讓學生搭“牙簽橋”為例,從作業布置的時間,內容,要求幾方面分享自己的做法,老師們深受啟發,看著視頻中孩子專注地搭建橋梁,家長一邊錄制孩子操作過程一邊著急點撥,老師們情不自禁地笑了。而最讓人驚喜的是一個男孩一邊制作一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展現了極高的數學思維,數學眼光及動手操作能力,看著孩子站在自己設計的橋上,老師們都驚嘆于牙簽橋的承重能力。更讓人欣喜的是,老師利用勞動課對孩子們做的牙簽橋進行了點評,播放了部分孩子錄制的視頻,同學間掀起了比學趕幫的良好氛圍,真可謂一舉多得。
這樣的作業設計融趣味性、探究性、挑戰性、實踐性為一體,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讓學生體驗了成功的喜悅。會議結束,當教研組長讓我說幾句時,我由衷地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薛老師從時間、內容、要求幾方面分層設計作業的舉措值得借鑒,這樣的作業已經不是單純的數學作業,而是數學學習、科學探究與勞動實踐的融合……學校重視教研工作,希望大家真學習,真研究,進一步提高教研實效……”
下午,接到通知,上級領導來校調研學校勞動教育,在總結疏離中想到了老師們利用勞動課教學生縫制沙包,學生玩打沙包游戲樂此不疲的事例,以及薛老師布置的“牙簽橋”跨學科作業設計事例,只可惜領導有事沒來,學校又做了一次備選。
相較于以前檢查取消后的輕松,今天很是坦然,冥冥之中希望從備選變成必選,這或許就是自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