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爾克》不適合視覺黨、成見黨、個人英雄黨。對于想看萬軍叢中取上將首級殺敵三千如撓癢,或者顏值閃亮偉光正,兒女柔情催人淚之類情節的小伙伴們也可以繞道了。
整部影片在講人性,講掙扎,講團結就是力量。沒有什么大場面,故事劇情不怎么跌宕起伏,更沒有什么完美結局。若你要有點臉盲癥,這部片子更會使你痛苦。好在該片亮點之一就是彎彎繞的敘事結構,導演諾蘭很擅長這種敘述手法,而本片的表現方式據說是他采用特殊的數學方法設計出來的,更是值得一看。
影片里你很少看到其他國家的軍隊,譬如德軍。雖然看不到,但是你又能感到德軍無處不在。子彈穿透鐵板留下的密集彈孔,呼嘯而至炮彈,頭頂轟鳴的轟炸機,偶爾還有魚雷悄悄滑過。
一同前去的哥們剛開始看到影片壓抑的氛圍本來是打算睡覺,結果愣是被不按套路出牌的爆炸聲,慘叫聲,發動機的嗡嗡聲給弄得精精神神。電影結束后,他說:“全程提心吊膽,魂都差點嚇出來。”
可能當時海灘上的英軍就面臨這種狀況,也可能更糟。總之影片的聲效已經完美地將戰場還原出來。
海灘上的人面臨生死抉擇,要么投降,要么戰斗,要么等船來送自己回家。
投降我是沒看到,戰斗則交給了空軍,其他人就安心等船吧。然而要讓40多萬人渡海,船只就是個大問題。于是導演又向我們展現另一困境——被派來的驅逐艦、布雷艇甚至是民間救援隊均難逃被被擊沉的命運。片中少數幾個稱得上歡樂的場景,其中之一便是在布雷艇里大家舉杯慶祝,結果一眨眼功夫就被一枚悄無聲息的魚雷炸了個透心涼。
導演不遺余力讓你感覺到戰爭的壓抑,你甚至可以嗅到那種隨時讓人發瘋的氣息。
最后民間救援隊出現,海灘上所有人都在歡呼。可能是平日里這種勝利的表現類型看得少,一下子沒get到點。后來感覺也挺不錯,團結就是力量。
全片唯一有著正面沖突的空戰,看上去也沒有那么驚險刺激。看似一個人的秀場,但如果你玩過模擬空戰類游戲或有相關的經驗知識,你會發現這場戰斗還是打得蠻精彩。然而他的成功終歸還是得益于隊友的掩護配合,甚至最后沒有動力的情況下絕命翻盤,也是在游艇配合下完成。
影片也會留下很多問題。既然是敦刻爾克大撤退,為什么全程都是英國人在露臉,法國人呢?他們在開始放了幾槍,秀了下鋼盔和陣地,中間出了個逃命的偽高地團人員,結尾處他們是英軍口中潰敗的西線防衛,感覺法軍好弱雞。為此事后我還查了下資料,發現掩護撤離的最后一批部隊是法國第一集團軍,為掩護大部隊他們戰斗到死。反觀英軍,除了本土趕來的戰機編隊有戰斗力,海灘上的人和嚇破膽的兔子沒什么兩樣。
這就很尷尬了。
總的來說,精心設計的《敦刻爾克》是值得票價的,導演對戰爭的反思也很到位,當然前提是你沒有受到某些觀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