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了一土小區的一個認識自己的線上活動,忽然很想寫寫這個話題。“你從哪里來”“你是誰?”“要到哪里去?”“認識你自己”都是千古哲人和蕓蕓眾生們探索很多的話題,我就先從有關“人”的知識寫吧,然后再是“影響自己的關鍵因素”,然后是“一些方法”。關于人類自己的知識,很多并非如自然科學,當下已經可以以一些具體科學方式證明。不過,很多我接觸的關于人的知識,也是無法證偽的。很想分享一些我接觸到的知識,以及一些未必成熟的思考。以開放的心態,打開腦洞,看看這些知識,我們可以拿來運用的有多少?
人智學認為人由物質體(physical body)、以太體(etheric body)、星芒體(astral body)和我體(I - organisation)四個部分構成。物質體是人、動物界、植物界和礦物界所共有的。物質體由于來自地球自身的力量而有趨于分解的趨勢。人、動物和植物之所以能夠生長而不會被分解,是因為它們都有以太體,或稱為“生命體”。當以太體削弱,不能克服物質體趨于分解的趨勢時,有生命的人、動物和植物就會衰弱、生病以至于死亡。只擁有物質體和以太體的植物沒有高度分化的感覺力,也沒有自我意識。高度分化的感覺力是動物和人才有的,因為它們除擁有物質體和以太體之外,還有星芒體。星芒體是人和動物能夠基于外界的感官刺激而獲得某種內心體驗的物質基礎。它是外部世界和內心世界的橋梁。而人的獨特之處是除物質體、以太體和星芒體之外,人還有“我體”,并因而擁有自我意識和理性,而不是象動物那樣只有類似于條件反射的情感模式。人的四個體當中只有物質體是肉體感官能夠感覺到的。其它三個體則具有超感官的性質,但卻能夠對物質體產生直接的影響,并且也可基于其對物質體的影響而被人們認識到。其中我體是人的精神性之源。它決定著人的精神性之層次,并在相應的層次上整合人的物質體、以太體和星芒體,并有轉化這三者的能力。人智學也承認人的精神并不隨著物質體的消亡而消亡,而是可以轉世并開始新的世間旅程。
這四個部分中,男性的物質體、我體(有地方翻譯為靈性或者智性體)是陽性的,而以太體、星芒體是陰性的。女性的物質體、我體是陰性的,而以太體、星芒體是陽性的。榮格的“阿尼瑪與阿尼姆斯”兩種重要原型我猜測就是榮格感知到這一部分而提出來的。阿尼瑪原型為男性心中的女性意象,阿尼姆斯則為女性心中的男性意象。因而兩者又可譯為女性潛傾和男性潛傾。如果說人格面具可以看作是一個人公開展示給別人看的一面,是世人所見的外部形象,即“外貌”,那么與之相對照,男性心靈中的阿尼瑪與女性心靈中的阿尼姆斯可看作是個人的內部形象,即“內貌”。榮格在分析人的集體無意識時,發現無論男女于無意識中,都好像有另一個異性的性格潛藏在背后。男人的女性化一面為阿尼瑪(anima),而女人的男性化一面為阿尼姆斯(animus)。我國的道家也有這樣的說法“女子體陰而氣陽"。
佛家的“八識”佛法唯識學中的“八識心王”是指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賴耶則詳細闡述了身口意以及以上“我體”的定義和互相作用。具體意思見文后。心理學中九型人格認為人有三個能量中心:腹部掌管力量行動,心掌管情感,腦部掌管思考。印度的瑜伽學派中也有七個脈輪說。我國藏密、中醫和道家關于身體脈輪和能量流轉以及人體這個小宇宙和大宇宙也有一套體系。這些所有關于人的知識綜合、比較、分析后,我們可以模糊感知:人并非僅僅一具肉眼可見的身體這么簡單,我們除了物質身體,還有氣、思考、情緒、靈魂等無法肉眼可見和測量的意識或者能量的存在。“自己”的組成部分以及各個部分的互動方式比我們現代科學已知的要寬廣,而我們關于自己和人類本身的探索、求實、知識都無法從正規的教育渠道獲得。作為萬物之靈,首先對生命對自己升起敬畏之心。
自己到底受哪些因素影響呢?有人認為至少三個因素“原生家庭”、“家族業力”、“個人業力”。“原生家庭”的種種影響是現代心理學研究的范疇,已經有很多成果。“家族業力”有海靈格大師的研究和家族系統排列的解決方案。我自己覺得“家族業力”某種程度是“原生家庭”的一個擴展,只是從父母兄弟姐妹的小家庭擴展到關注父母的原生家庭,以及涉及祖先、家族秘密等相關的潛意識的運作系統。個人業力則是指自己前世所作所為對今生和未來的影響。佛教的第七識和第八識的定義有一些闡明。比較通俗易懂的就是《了凡四訓》介紹的。
認識到自己受以上因素影響,一方面可以心胸開闊和平靜很多。另外一個方面,可以通過回顧追溯“原生家庭”和“家族系統”的大事對自己的各種顯性、隱形影響,了解到自己現在的各種行為背后的習慣和“無意識”反應的一些模式,從而接納自己并轉化和自我成長。至于家族的業力和個人業力的影響,現在也有一些靈修的老師據說可以幫助處理。我自己嘗試過一些,倒不是很建議。這些嘗試背后倒是有一些有趣的故事的。很有意思的是,我的道家老師教的清除以往惡業的方法和哈佛公開課提倡的以及和基督教提倡的一樣“懺悔”和“感恩”。
認識自己還有一些其它小工具:星座、塔羅、解夢、心理咨詢、自主成長小組、紫微、八字、易經。可以嘗試,這些小工具我接觸了大概都十年有余。總體感覺就是:可以嘗試之后在現實生活中驗證,但是不要形成沉迷與依賴。因為生命本身是流動的,即使塔羅、解夢可以真實的反應我們的潛意識或者給我們當下一些選擇上的提示,我們的心還是活潑潑的,生命之流隨時在變化之中。
認識自己,這條路需要多年,孔夫子說“四十不惑”。認識自己的目的是什么?個人認為認識自己的目的是找到天賦、興趣、熱情和此生的價值和使命。同時可以更好處理自己情緒情感,幸福生活。“五十而知天命”。所以,不著急,一起耐心探索吧。
1、眼識:我們的眼睛能看到各種各樣的東西,就是眼識的功能。注意,眼睛只能看見,而不會分別;如果你在區別這個是書、那個是筆,這已經是意識在作用了。
2、耳識:耳朵具有聽的功能,同樣耳朵只是具有聽見的功能,而不會區分這個是長笛的聲音、那個是小號的聲音。一區分,就是意識在作用了。
3、鼻識:鼻子具有嗅覺,但它也只是具有嗅覺功能,一區分香臭,就已經是意識在作用了。
4、舌識:舌頭具有味覺,同樣它也只是具有味覺的功能,一區分甜和咸,就已經是意識在作用了。
5、身識:身體具有觸覺的功能。
前五識是感識,認識具體對象。
6、意識:意識是第六識,具有認識抽象概念的功能。前五識中有一識起作用,意識便同時俱起。
此外,意識對內外之境,不分有形無形,及過去現在未來三世,有比知、推測的作用。因此迷悟升沉之業,皆由意識而作。現在心理學上,研究到前六識為止。但是在佛法上的分析,還有第七、第八——末那識和阿賴耶識的存在。
7、末那識:末那是梵語manas的音譯。末那識是意識的根本,其本質是恒審思量。因為它是執取第八識(阿賴耶識)的見分或其種子為我,使意識生起自我意識,所以末那識又稱為“我識”。這基本上是一種我執的作用,由此而形成煩惱的根本。
這種我執的具體表現是,我的具體生命在過去現在未來所思想所經驗的東西,有其余勢,以種子的形式,攝藏于第八識的阿賴耶識中。末那識在下意識層面執取這些種子,以之為我。實際上,這些種子都是無始來前滅后生、非常非斷的作用。《金剛經》中最重要的三句話是:“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此中本來無常,末那識以這樣虛妄的東西為我,因此生起貪、憎、癡、疑、慢等種種煩惱。
末那識屬于潛意識的范圍,它本身并不造作善惡之業,但因它執著自我,所以成為一切眾生自私自利的根源。
末那識所執著的我是什么呢?就是最后一個阿賴耶識。
8、阿賴耶識:阿賴耶是梵音,又稱為藏識,含能藏、所藏、執藏三義,是一切善惡種子寄托的所在。
阿賴耶識是本性與妄心的和合體。由無明(無明二字的含義見我的《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略解)而起的妄想概念稱為阿賴耶識的見分,再因這妄想概念而幻現一種對象的境界,稱為阿賴耶識的相分。
一切眾生,每一個起心動念,或是語言行為,都會造成一個業種,這種子在未受報前都藏在阿賴耶識中,所以此識有能藏的含義。前七識的作用是能熏能緣,第八識是前七識所熏所緣,所以有所藏義。第七識恒定執此識中的見分為我,而為它所愛,所以有我愛執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