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因為訂閱了《超級個體》而認識一群樂于學習與自我成長的伙伴,大家自發建群,分享學習資源,分享學習心得。群里雖然沒有對學習打卡做硬性的規定,但是大家都自覺而主動打卡。我這樣一個比較懶的人原本每天也只是聽聽音頻就完了,現在也在群里小伙伴的影響下,每天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通過寫學習筆記,讓自己對于所聽到的內容進行思考與理解,然后寫下來,強化自己的思考。在這個過程中,確實比以前單純地聽音頻收獲更多。在這個學習群里,每天與群友們共同學習、交流、成長。大家一起學習的感覺,很棒!
但是作為一名中學教師,在工作中我卻面臨著關于學習的難題。
先交待一下,我們這里的中考劃線招生,本考區的前800名考生都被**中學錄取,由于政策限制,我們只能招收二批次的學生。這樣說,與本地的**中學相比,我們的第一名比他們的最后一名還要差一點。有能力有路子的學生都就讀**中學,我們這里的情況就要慘一些。
入學時有些學生是很不服氣的,就差了一點點,與**中學失之交臂。但是,上了一段時間,這樣的不服氣就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隨波逐流的惰怠。于是,在一次次的大考小考中,與就讀于**中學的自己曾經的同學,差距越來越大。
所以對于我們這些老師來說,新生入學,最主要的不是狠抓教學,而是做好學生的心理建設工作,幫助學生調整好心態。這兩年,都沒有接手新生,始終呆在高二,發現學生的心態有很大的變化。不是變得更積極,而是變得更消極。除了尖班的學生因為有望沖擊本科還算有些動力之外,其他班級的情況都不樂觀。學生說不上是厭學,而是態度的消極和無所謂。上課時可以十幾分鐘都背不出一個基本概念,課后可以全班都基本上不做作業,甚至于,這次期中考試,因為理科班不算考試成績,所以學生就是隨便做做,可以全班都不及格!而在改卷的時候,我們發現,很多學生就只做了選擇題,問答題根本一個字都不寫!這根本不是學習能力的問題,而是學習態度問題。
一方面,我所在的微信學習群里,大家積極認真地學習,沒有什么約束和要求,卻有人會花錢購買線上付費課程,主動學習。另一方面,我所任教的班級,學生極度消極,完全不肯學習,根本不在乎還有一個多月就要考試,上課什么都不聽,課后什么都不做。家長花錢把他們送進學校,老師上桿子追著他們學,他們卻什么都不干。一邊是作為老師的我,在努力學習新的知識,了解新的觀點,努力開闊眼界;另一邊是完全不肯聽課的學生,上課聽個故事啊段子什么的都很熱鬧,涉及到基本知識點,不肯聽,不肯筆記,不肯記憶。這樣的反差一方面讓我覺得很痛苦,另一方面也讓我覺得很費解。
最初,我想是因為理科高考不考我們這個科目的原因,所以學生不重視。但是有一次偶爾看見理科班的物理成績,也同樣是慘不忍睹??磥?,文科的科目,他們不屑于學,理科的科目,他們也一樣沒學好。每節課,其實就是給那么五六個肯聽課的學生上的,多數學生,上課是為了應付任務??墒?,這是誰的任務呢?
話說,文科班也并沒有好多少。作業是會做的,但完成度不理想。背書是會背的,但是默寫就慘不忍睹了。上課也是會聽的,不過下節課再提問,也不記得多少了。
眼高手低,對自己沒有要求,對未來沒有規劃和期許。他們是一群對自己和未來都不報期望的孩子,跟他們在一起,不談學習,什么都好,一說學習,那就是一地雞毛。他們感興趣的、想學的,學校不教。學校要求學的,他們很反感。是教育打擊了這些學生,還是這些學生打擊了教育?現在的中學生怎么了?現在的中學教育怎么了?
#6937—cici—星酉林夕#橙子學院碼字島第3次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