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好奇,帶著對朋友的信任,加入藝博,又開啟武漢覺醒之旅的學習。
為何叫覺醒?覺醒什么?我的迷茫在第一天的學習中找到了部分答案。
覺醒的是我的錯誤行為,是我的無知,是我的固執。我一直以為我很愛孩子,為了他們我愿意付出一切,但我真的愛對孩子了嗎?很顯然沒有。蘋果菠蘿角色的扮演,讓我深刻體會到當孩子受到父母責罵的時候,是多么的無助,多么的可憐,多么的心痛。但作為父母的我沒有意識到,我覺得我在盡我作為父母的義務在管孩子。自己的無知害了孩子,還自以為是。
第一天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有行為與評判。從里面的學習中,我才意識到為啥我和孩子和愛人溝通出現障礙。主要是我把行為與評判啥啥分不清。出于關心和愛心,卻帶著評價的責備孩子,結果溝通變成爭吵。
既然意識到,就要慢慢改變,允許自己慢,允許自己的反復。只要開始就是最好的。
第二天的學習依然是讓我不斷覺醒,不斷察覺之中。原來種種生活中不解的問題都是源于我的方法不對,源于我沒有走出原生家庭。把自己當成受害者而不是責任者。
收獲一:上午的溝通,讓我意識到,為何我最近和老公溝通不暢,為何我倆意見向佐,主要是因為我沒有掌握溝通技巧,更沒有同理別人。我只是表達我想說的,而不是我需要的,對方感覺不到我的愛,當然把我拒之門外。但當我們面對面,手牽著手溝通時,我能感覺到對方對我的認可,對我的接納。所以兩個不同場景一個就是夫妻兩人在有情緒的時候溝通,一個就是心平氣和奔著解決問題來溝通,當然能達成一致。
第二個收獲就是原生家庭對我的影響。我一方面在對自己種種原生家庭討厭否定的同時,一邊又在學習著他們的處事方式。原來越是抵抗,越是在學習不好的做事方式。我要學會接納,同時學會從我這里找到根源,斬斷,而不是一代代的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