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冬天實實在在是一個暖冬,立春將至,可人們絲毫不覺著有“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魚陟負冰”之感。與大地最是親密的農民開始感覺焦慮起來,自幼便由長輩告知“瑞雪兆豐年”的道理,這剛剛過去的冬天可沒見著一片雪花。
眼看還有三天就到立春了,照慣例,這個時候掌管天文的太史就該向天子稟告“立春將至,我王當沐浴齋戒,以求來年風調雨順”,天子當然也自然知道剛剛過去了一個暖冬,但他仍然要好好準備三天后祭拜句芒神的儀式,農民們的心能慌,他的心可不能慌,他只能期盼著天神能夠恩賜這片大地的人民又一個五谷豐登之年,這樣他也算盡到了天子的職責。于是,天子讓國家的大祭司籌備三日后的東郊祭祀儀式,務必完備、妥善,且要比往年更加盛大。并下令都城令大人準備制作一頭雄壯有力的泥牛,在祭祀后舉行“打春”儀式,希望這個國家的農民們可以由此獲得豐收的信心。而他自己則認真齋戒沐浴,因為他深信,上天無時無刻不在看著他呢。
到了立春前一天,春吏開始“報春”,頂冠飾帶地沿街高喊“春來了”。對于春吏,各行各業的人都是無比尊敬的,其路過之處,行人都要停下作揖。還有一個穿青衣戴青帽的小男孩在王城東郊的田地里敲起了鑼鼓,唱著迎春的歌謠,既是告訴農民們立春將至,也是提前知會句芒神。鼓畢鑼息后,小男孩還要給城里挨家挨戶送上一張春牛圖,這個工作量對于小小年紀的他可太大了,他必須發動一群小伙伴幫忙才能保證在立春前完成。
立春到了,這一天的早晨下起了綿綿細雨,可早已定下的東郊祭祀可不能因此而停止,天子早早便頂冠華服,儀仗在前,車駕居中,衛士尾隨,一行隊伍浩浩蕩蕩地向東郊的句芒神廟出發。春神句芒小小的廟宇在樹林的深處,人跡罕至,他掌管著春的氣息和一年的收成。
句芒神廟前的空地在幾日前便已修建出一個大祭臺,各種各樣的祭品悉數陳列,待天子與百官在祭臺前跪下之后,大祭司開始了他的儀式,這儀式可得花不少時間,天子都已經跪到有些許不耐煩了,但他還是必須堅持,不說人民,上天可一直監督著他的一言一行呢。祭祀儀式結束后,天子與百官開始行跪拜之禮。禮畢,四名腰纏紅帶的壯漢抬著一頂裝飾一新的橋子走進了神廟,恭恭敬敬地把句芒神從神臺請到橋子上,再一起穩穩當當地站起來,把轎子扛在肩上,走在回城隊伍的最前方,如此這般,請句芒神的儀式便算完成了,這時候的天子便可以稍稍歇息,接下來的任務可就是都城令大人的了。
雖說“打春”儀式會在每個地方都舉行,可作為一國的都城,儀式自然是最為盛大的。剛剛迎接完句芒神的大人孩子,嘴里咬著蘿卜,慢慢地聚集到了東郊的田地,由王城工坊連日趕制的大土牛已經早早地站在了那兒,高昂著頭,一雙牛眼也被匠心的師傅們刻畫得栩栩如生。
當一切就緒,都城令大人下令擂鼓,在震天的鼓聲中,他親自舉起二十四寸的柳條,重重地鞭打土牛三下。之后,下級的官員和民眾開始輪流鞭打,聽著這鞭響,意味著一年的春耕正式開始了,勿負好春光,春天的每一天都不能偷懶,因為今年的收成可全都靠當下的努力了。每一位大人和孩子都鞭打完土牛后,土牛就會被一錘砸碎,泥土散落一地,也露出了藏在其中的小土牛。圍觀的人們蜂擁而上,爭相抓一把破碎的土牛,回家之后便要把這泥土擦到自家耕牛的長角上,盼望著今秋的好收成。
無論剛剛過去的冬天如何,善良的人們總是會對春天有所期待,正如他們對未來有所期待一樣,他們希望靠自己一雙勤勞的手可以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希望家中一切順利,希望父母高壽、兒孫滿堂,有了希望就自然有了好好生活的勇氣。
一年之計在于春,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