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篇文章時,我甚至都不知道母親的具體年齡,本以為是快五十了吧,仔細一算,母親已經五十三了。什么時候,母親已經這么老了。
母親的生日倒是知道哪一天,卻從來沒有留心過。反而是母親每次生日都會給我打電話,稍微提示一下,我才趕緊說到,噢,媽今天生日啊,我前幾天還記得呢,到了跟前了忘了。母親依舊很開心的說沒關系,不就一個生日嘛,你這幾天怎么樣,天氣冷不冷,身體挺好吧......
太多的時候母親是被我忽略的。
而我在母親那里永遠都是全部。
小鳥小的時候呆在溫暖的巢穴里,藏在母親的翅膀下,不用擔心外面的風,不用害怕外面的雨,不用憂慮有沒有吃的。因為鳥媽媽會頂著風,淋著雨,去給它的孩子找吃的,哪怕自己一點不吃,也要留給自己的孩子。
當小鳥長大了,鳥媽媽老了。它的孩子們已經會自己生活了,不再需要它了,都已經遠離了它的身邊,去尋找屬于自己的藍天了。它依然會在每一個刮風下雨的時候擔心著自己的孩子。
母愛,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太多的文學、影視作品講述著這個永遠說不盡的故事。而在現實中,也有太多感人的事例在觸動著我們的心。地震中用肩背為孩子撐起一片生存的空間,泥石流里將孩子攬在懷中,接住高樓上墜下的孩子。似乎那是母親的一種本能。當有了孩子,就忘記了自己。
我隔著屏幕,隔著文字,被那些母親的偉大震撼著內心,卻沒有回頭看一下自己母親同樣的偉大。她的頭發白了,背彎了,臉上的皺紋也多了,這無不在述說著她的偉大!
讀過這么一句話,害怕自己成功的速度趕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
好想讓租了半輩子房的父母住上屬于自己的房子;好想讓五十多歲的父母不再給別人打工,而是可以像那些退休的老人一樣,跳跳廣場舞,下下棋;好想帶著父母出去走一走,去到外面的地方看一看著名的風景;好想帶著父母去吃那些聽都沒有聽過的美食;好想在父母買衣服時不再因為看了一下價簽就說不喜歡;真的好想為父母做很多很多事。也許錢買不來親情,但錢能夠表達親情。表達親情的方式不止一種,錢也許是最直接的。
有段時間,壓力特別大,那時候心里面經常很慌,很害怕。在和身邊人相處時,假裝還很樂觀,因為知道很多時候,身邊的人是等著看笑話的,等著嘲笑你的,所以只有假裝堅強。一個人面對所有,也不想去對誰訴說。
而在和母親打電話的時候,說著自己挺好,沒事,因為不想讓母親擔心,在外的孩子都是報喜不報憂。母親大概也察覺到了什么,那天說了一句,不行就回家待幾天吧。突然眼淚就下來了,匆匆的掛了電話,咬著牙在黑夜中流淚。想著自己一定不可以認輸,一定要努力讓母親過上好的生活。
父母給孩子東西的時候,孩子笑了;
孩子給父母東西的時候,父母哭了。
父母總是最容易滿足的。不論是物質上的,還是精神上的,父母要的并不多。
別等著父母去和你要,要學會主動去給。其實自己賺了錢,給父母買東西的時候很開心的,看著父母的笑會很幸福。遠比你花父母的錢開心。
年少的時候,我們總覺得身邊的束縛太多,家庭,學校,社會是壓在我們身上的“三座大山”。我們高唱著“我要像夢一樣自由”,“我要飛得更高”,我們渴望流浪,渴望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去追自己喜歡的人。我們就像是風箏,厭惡著那根牽拉我們的線。
等到慢慢長大了,沒有人再在耳邊告訴我們該怎樣做,沒有人再說你還小,這件事我來吧。你成了一個大人了,有了想要的自由,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了。這時候,我們卻好想回到過去,回到那個每天被父母嘮叨教育的年齡。因為我們發現,長大后原來想要的東西不能再和父母要了,我們想要去給父母一些東西了,我們需要自己在這個世界上去拼。
我們很多時候活著不僅僅是為了我們自己,還有愛我們的人,我們愛的人,我們沒有辦法割舍下那一切,因為我們的幸福,快樂,悲傷,難過,都是源于他們。這讓我們知道我們是活著的。
父母和子女之間也許本沒有誰欠誰的,父母在養育我們的過程當中,也有收獲喜悅,溫暖,快樂,等到父母老了,我們長大了,在我們孝敬父母的時候,同樣會有很多收獲。彼此之間是對等的。
最后,給大家講個故事。
兒時,鄰村里有一個挺有成就的人,在外面混的挺好,給村子里蓋了小學,捐了不少錢,還給村民們免費發白面大米。在我們附近幾個村子都挺有名。
但是這個人卻不許他母親去領,好像是因為他母親當年改嫁讓他被同學嘲笑,繼父對他也不太好,因此懷恨在心。他后來也是吃了很多苦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他之所以給別人發卻不給自己的母親就是為了報復自己的母親,羞辱她。
誰知那天,他母親就站在人群旁邊,不爭不搶,也不說長道短,一臉微笑的看著人們領白面大米。村民們不理解,你這兒子和你有仇,不認識的人都給,卻不給你,你有啥開心的啊,他母親說,有仇那他也是我兒子啊,我兒子混好了,有出息了,我這當娘的自然高興啊。
文字寫得比較亂,想到哪里就寫到哪里。關于母親,母愛,這些表達是遠遠不夠的,更多需要的,是行動。要從現在起,好好去愛我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