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雪中萍
? ? ? ? 前段時間翻閱了孫瑞雪的《發現兒童敏感期》,本書是蒙臺梭利兒童理論的實踐過程,事例與理論相結合,讓讀者體會到只有做敏感的父母,孩子成長才能順利。
? ? ? ? 孩子為什么愛吃手?為什么愛扔東西?為什么愛玩水?為什么總會喜歡忘桌子下衣柜里鉆?
? ? ? 你的忽略或制止,就破壞了孩子的敏感期,這對于孩子的成長會造成一系列的危害和后遺癥。
? ? ? ?父母不學習,后知后覺,一意孤行,也許將會阻止或耽誤孩子的成長。讀讀這本書,你就擁有了一把了解兒童心智成長的金鑰匙。
? ? ? 所謂“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并不斷重復實踐的過程,順利通過每一個敏感期厚,兒童的心智水平便上升到一個新的層面。
? ? ? ? 為什么有些孩子能夠成為美術、音樂天才?就是在他們繪畫和音樂敏感期時,得到了父母的鼓勵,適當的引導和學習,才有了后來的成就。反思自己在女兒的成長過程中未能很好的抓住這一敏感期,未做到推波助瀾,致使女兒在這兩方面資質平平。
? ? ? ?為什么一些孩子學習時,總是注意力不集中?上課、讀書或做作業時,總是東張西望,一個小蟲子就可以吸引他們都注意力?那是在注意力敏感期時受到破壞,孩子自己可能專注的玩時,受到了成人的打擾,一會兒吃東西,一會兒找他說句話,漸漸的孩子就不能專注的做一件事了。
? ? ? ?還有一些成人,為什么不會與人相處,不會戀愛,會恐懼婚姻,那是在人際關系、情感、婚姻敏感期時沒能很好的得到引導。
? ? ? ?孩子的敏感期,被阻礙、被破壞,它就有可能被推遲,如果在愛和自由的環境里,它們有可能再度出現。如果孩子成長環境始終沒有改變,這些敏感期就可能延遲成年甚至老年。孩子就成長成有各種心理問題或行為障礙的成人。
? ? ? ?由此,就不難理解如今太多的巨嬰現象,也可以理解為什么班里會有“聰明孩子”與“笨孩子”,“聰明孩子”只是家長沒有破壞孩子成長中的敏感期,甚至幫助他們實現敏感期的成長;“笨孩子”只是家長未發現或破壞了孩子的敏感期罷了。
? ? ? 這本書還需要多讀幾次,做父母不該是一時沖動,也不該是只注重孩子的溫暖,只有做敏感的父母,孩子成長才能順利,才能培養出一個心智健康的孩子。
? ? ? ? ? ?2017.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