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舌”養(yǎng)成手冊和階層的自我救贖

文/寶木笑

規(guī)律往往自帶一種冰冷的體質(zhì),事實常常不屑于摘掉悲觀的面紗。就仿佛無論我們?nèi)绾螐娦泄フ嫉赖赂叩?,無論我們用怎樣的“圣母心”讓“毒舌”噤聲,都不能改變這樣的規(guī)律和事實:人類社會永遠不會實現(xiàn)烏托邦式的線性發(fā)展,人們永遠不可能站在同樣高度的平臺,獲得歷史“波浪式前進”的等量快感,階層或者說社會等級將永遠橫亙在不同的人群中間。而往往這樣的規(guī)律和事實是人們極為避諱的,在《格調(diào)》的開篇,作者保羅?福塞爾提到這樣一件事兒:當兩名采訪人問一位婦女,她是否認為這個國家(美國)存在不同的社會等級時,她回答道:“這是我所聽到過的最最骯臟的字眼!”當另一位男士被問及同一個問題時,他變得很有些憤懣,“社會等級應該被徹底消滅!”這句話沖口而出。這本被譽為“暢銷三十年的品味評判毒舌之作”1999年初次在大陸出版時,理所當然掀起軒然大波,甚至當時的學術界也卷入爭論之中,近二十年過去了,事情卻并未結束,甚至才剛剛開始。


◆? “毒舌”的正確打開方式

“毒舌”并非新鮮事物,但近幾年卻被我們營養(yǎng)成分越來越少的娛樂節(jié)目玩兒壞,就像當年“憤青”并非貶義,嘩眾取寵者利用了那個原本高貴的標簽,將其玷污成牌坊,群眾自然會將其埋葬。以金星、楊二、柯以敏等為代表的阿姨們在各大衛(wèi)視的節(jié)目上撒潑互撕,“毒舌”逐漸成為偏向貶義的名頭,在這樣的喧鬧中,人們已經(jīng)漸漸忘記不管是蘇格拉底還是叔本華,不管是王爾德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他們的時代,“毒舌”意味著一針見血的誅心,意味著入木三分的觀察,更意味著獨立的思想和對社會及人性的深刻清醒的認識。

在這個意義上,保羅?福塞爾用他的《格調(diào)》毫不客氣地進行了一場關于“毒舌”正確打開方式的“科普”?!都~約時報》稱福塞爾是:“觀點尖銳的文學學者、文化評論家,是影響力巨大的公共知識分子……他具備寫出博大精深又有趣的作品的才能,還敢于觸犯一些勢利的話題,比如等級、服飾、美國文化的愚蠢化等等。”沒錯,福賽爾先生絕非腹內(nèi)空空只懂鬢插妖花的俗物,這位美國現(xiàn)當代著名的作家、文化評論家,曾任教于德國海德堡大學、美國康涅狄格學院和拉特格斯大學,而且是門檻甚高的英國皇家文學學會會員,他對現(xiàn)象的批判更像一種內(nèi)核審慎,外延犀利的聯(lián)合體?!陡裾{(diào)》一書通過獨特的視角、敏銳的觀察、鞭辟入里的分析、機智幽默的文筆,將美國社會中的社會等級現(xiàn)象描繪得淋漓盡致,對三六九等的人的品味作了細致入微的對比,引人發(fā)笑又富于啟發(fā)性。福塞爾告訴世人“毒舌”不是那么容易養(yǎng)成的,是一門技術活兒,不是用“舌”炫耀空空的大腦,而是用“思想的毒舌”刺醒虛偽的人群。

自《格調(diào)》1983年在美國出版后,很多人將這本書作為上層階級的偽裝指南,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本無可厚非,然而卻與福賽爾的本意相左。如果非得要往實用性方面靠,亦或非得要迎合如今大眾對書籍工具屬性的癡迷,《格調(diào)》也應該是一本“毒舌”的養(yǎng)成手冊,因為福賽爾這本書完全是以細膩的社會觀察為基礎,輔之以大膽辛辣的諷刺,福賽爾猛烈抨擊的正是一種虛偽的矯揉造作。在福賽爾看來,“毒舌”的養(yǎng)成最關鍵的部分是要擁有一雙觀察能力極強的“鷹眼”,至于如何通過話語表達“毒舌”的味道,這反而是水到渠成的小事兒,想來在我們這一方水土的滋養(yǎng)下,我們絕對不少這方面的天分。沒錯,“毒舌”的正確打開方式就是要具備這種“鷹眼”,眼光“毒辣”才是“毒舌”養(yǎng)成的核心。

按照福賽爾在《格調(diào)》中的順序,不妨從端詳面前某個經(jīng)常“裝逼”的人開始,是的,即使他們小心翼翼偽裝著自己的一切,但從相貌上我們就能掀開他們的畫皮。比如“微笑”這樣的小事兒,走在街上,你會注意到貧民階層的女士比中層和上層階級的女士要笑得更頻繁,嘴也咧得更大,整天狂灌雞湯的人們沉浸在那種急于告訴別人“我今天很快樂”的文化里,大多數(shù)時候會忍不住流露出帶有防范性的樂觀主義。繼而,你會注意到他們的身材,身材苗條是上層階層的一致目標,按照福賽爾的說法,多數(shù)超重的人屬于貧民階層和急于擺脫貧民階層的所謂“白領”,大量的速食品和沒有時間鍛煉身體,是兩個導致發(fā)胖的重要原因。然后,自然是衣著,急著擺脫貧民階層的苗條女性非常喜歡名牌牛仔褲配極高的高跟鞋,還有印著各類信息的T恤,至于將西裝穿成工作服模樣的大男孩們,他們頭上的啫喱水噴的越多,暴露的就越多,如果再配上一件雞心領的毛衣那就更完美了。飾品也會暴露一個人,屁股后面的一大串鑰匙仍未銷聲匿跡,很多所謂“白領”又喜歡在付費的時候掏出像一本書一樣裝滿各種卡的錢包,如果一個男生或者女生整天手里攥著一部最新款的iPhone手機,不管走到哪里都煞有介事地去看看,或者耳朵里一直塞著配套的耳機,他們的出身不言自明。

鑒于我們的社會現(xiàn)實,“陌生人模式”將成為常態(tài),也許我們只能觀察到上面的表象,而如果我們得以和某些人稍微相熟,消費、休閑甚至擺設都能成為“毒舌”眼光的養(yǎng)成利器。比如,福賽爾言道“社會頂層的人們的飯食并不怎么樣”,其實這指的是他們的飲食口味偏于寡淡,更講究食物的內(nèi)涵,同時,一個總是在朋友圈曬自己如何下館子的人,其所處階層不會高到什么地方。再如休閑,如果一個人興奮地分享自己如何“度周末”,這實在是一個天大的破綻,“度周末”已經(jīng)成為了一個主要與貧民或貧民出身的“白領”相關的概念了,它意味著現(xiàn)代企業(yè)的雇主有義務遵循習俗和傳統(tǒng),賜給他們那些領周薪的奴隸一些短暫的自由,如今,度周末基本上被認為不過是貧民階層的休閑項目。

順著福賽爾的思路,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毒舌”養(yǎng)成關鍵是眼光必須“狠辣”,在那些“冷酷無情”的腔調(diào)背后是對現(xiàn)象的精準解剖,是一種不隨波逐流的思考能力,以及敢于正視現(xiàn)實和針砭時弊的勇氣。這與嘩眾取寵無關,而是類似先知對于社群的一種責任感,在某種意義上講,我們所遇到的值得尊敬的“毒舌”之戰(zhàn)往往都具備論戰(zhàn)特征,內(nèi)核其實與謾罵無關,而是揭露與批判。當有讀者給福賽爾寫信痛罵其“狗屎”的時候,不知道大學未畢業(yè)就投筆從戎參加二戰(zhàn),未及20歲便在法國東南部戰(zhàn)場身負重傷的福賽爾作何感受。研究了半輩子的英國文化和二戰(zhàn)史的福賽爾最終轉(zhuǎn)向了社會批評,也許這有些當年魯迅老爺子棄醫(yī)從文的意味吧,“毒舌”從來不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兒,貌似很爽的行為背后又掩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心酸和堅守,真正的“毒舌”是一群可敬的人。


◆? 階層自我救贖的幾點說明

在《格調(diào)》兩版中譯本的序言中,譯者石濤先生都花去較大篇幅解釋為何將“Class”翻譯為“格調(diào)”,而非“階層”或“等級”。一方面,這是一位翻譯大家的學術操守,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當時以致如今整個社會對社會等級問題的高度敏感,而這種敏感很大程度上源于石濤先生所說的“(這一話題)是個想起來就會令人絕望的話題”。這種“絕望”無非兩種因素使然,一是雖然有切身的感性認識,但在“平等社會”的期盼和主流話語權下,承認這種等級和階層的存在將是一種對自身世界觀和價值觀的修正甚至否認。二是等級和階層的存在之外,人們更關心階層之間如何流動,特別是我等小民如何找到屬于自己的上升通道,這個通道又是否暢通,是否寬闊,但很遺憾,答案卻并不令人樂觀。

毫無疑問,救贖本身就是一種對問題解決,而前提一定應該是正視問題的客觀存在性?!陡裾{(diào)》用很大的篇幅在做這方面的工作,福賽爾將美國社會的階層劃分為“看不見的頂層”、“上層”、“中上層”、“中產(chǎn)階級”、“上層貧民”、“中層貧民”、“下層貧民”、“赤貧階層”和“看不見的底層”。這樣赤裸裸地劃分頗有些“肆無忌憚”,但福賽爾用大量社會事實讓人們不得不承認這種階層的存在,更為致命的是這和我們?nèi)粘5慕佑|到的事實極為符合,與其說是福賽爾在“劃分”階層,不如說是其點明了我們心中一直存在的直覺。不妨舉幾個福賽爾的定義作為例子:

“看不見的頂層”:一個看不見的階級。他們的錢來源于繼承遺產(chǎn)。他們曾經(jīng)喜歡炫耀和揮霍。后來,他們在媒體,大眾的嫉恨、慈善機構募捐者的追逐下銷聲匿跡了。

“上層”:一個富有又看得見的階級??赡苁谴筱y行的主管,還喜歡參與國會某委員會的事務。他們貪圖安逸,有時還很有趣,家中賓客川流不息。但是有一點:他們對思想和精神生活毫不關心。

“中產(chǎn)階級”:一個最謹小慎微、了無生氣的階層。他們是企業(yè)的螺絲釘,“可替換的零件”。他們最懼怕“他人的批評”,因此是為他人而生存。他們是全社會中最勢利的一群人。

……

在這樣精準的階層劃分下,一個關于階層流動的問題呼之欲出,這實際上是階層自我救贖的最現(xiàn)實的問題,特別是福賽爾著重針對的“上層貧民”、“中產(chǎn)階級”和“中上層”,在《格調(diào)》看來,這是最急于擺脫自身階層的社群,也是數(shù)量最為龐大的社群,其社會意義的重要不言自明。很不幸的是在這個問題上,人們走向了福賽爾最不愿看到的反面,即將階層的救贖簡單等同于財產(chǎn)的增長,將階層的劃分簡單理解為個人資產(chǎn)的數(shù)量對比。在這樣膚淺的認知下,人們必將成為某種意義上的演員,也就是我們經(jīng)常提到的“裝逼”,“貧民階層”試圖扮演有錢階層,莫泊?!俄楁湣分鞋?shù)贍柕碌谋瘎∶刻於荚谏涎?,“中產(chǎn)階級”更是活躍,他們無時無刻不在留意著別人的看法,處處裝腔作勢,用現(xiàn)在流行的話就是“活得很累”。社會最大群體的心態(tài)一定程度上就是整個社會的心態(tài),于是我們看到社會更加浮躁和虛榮,以至于福賽爾不得不在《格調(diào)》之后又寫了一本《惡俗》專門加以抨擊。

但令人悲觀的是,福賽爾的《格調(diào)》對于階層流動的看法是保守的,他認為階層流動特別是階層的向上流動是極為困難的,而這種困難并不僅僅是資產(chǎn)方面的問題,而是一個系統(tǒng)性的瓶頸,其中最關鍵的就在于生活方式的慣習。其實福賽爾的觀點并不孤立,《格調(diào)》與法國大思想家布迪厄的階層理論極為相近,布迪厄認為所有的文化符號與實踐(從藝術趣味、服飾風格、飲食習慣,到宗教、科學與哲學乃至語言本身)都體現(xiàn)了強化社會區(qū)隔的利益和功能,即“(上層階級)在任何領域,生活的風格化――即形式對于功能的優(yōu)先性,方法對于事物的優(yōu)先性――都能夠產(chǎn)生出同樣的效果”。這就是《格調(diào)》中無數(shù)階層比對的理論根基,福賽爾曾在書中對比過“中產(chǎn)階級”和“上層貧民”,事實上很多作為“高級藍領”的“上層貧民”要比與“中產(chǎn)階級”收入更高,但其生活方式的強大慣性和知識修養(yǎng)的先天不足幾乎斷絕了其上升到更高階層的可能。無獨有偶,布迪厄也認為隨著收入的日漸增長,工人階級的消費行為并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變,因為即使是腰纏萬貫的暴發(fā)戶,其舉止和趣味仍然還保持者昨日“貧民勞動者”的本色,可見階層的劃分并非由純粹的物質(zhì)匱乏決定。

因此,關于階層的自我救贖這個命題本身甚至帶著某種宗教反省的色彩,其答案絕非指向如何擺脫自身階層那么簡單,福賽爾在《格調(diào)》中貌似“毒舌”的背后頗有些“棒喝”的味道,最終的目的卻是讓人們認清虛榮的無聊和淺薄,腳踏實地地回歸到對自身客觀的認知。是的,急不得,急不得,“三代才能出一個貴族”以及我們古人說的“三代學穿,五代學吃”就是這個樸素的道理,甚至按照福賽爾和布迪厄的邏輯,階層中的人們是無法實現(xiàn)本代際的階層流動的。也就是說,也許一個人可以白手起家富可敵國,但這只是實現(xiàn)了經(jīng)濟學意義上的資本積累,而社會學意義上的階層提升,至少要等到他的第三代甚至第四代,而且還要在這個逐漸興旺的家族將子女教育和底蘊涵養(yǎng)當成核心大事的前提下。

認清了這個問題,自然也就不難理解為何福賽爾在嚴格進行精準階層劃分的最后,竟然以“沖破常規(guī)的另類”為題,用單獨一章的篇幅為全書作結。按照福賽爾的說法,另類不屬于任何階層,他們當中有演員、音樂人、藝術家、體育明星、富裕的嬉皮士、堅定的國外定居者和較有天賦的新聞從業(yè)人員,當然也包括“中產(chǎn)階級”、“上層貧民”甚至“上層”等各個階層。判斷另類的標準很簡單:“他們思想獨立,不受社會習俗的約束,舉止和行為都自由自在”。另類完全按照自己喜愛的方式穿著打扮,他們從不刻意修飾以取悅于人,因為他們覺得沒人值得他們下這樣的工夫。另類中很少有發(fā)胖的,他們從事大量的體育鍛煉,早在中上層階級接受流行報刊的指導開始慢跑之前,另類就已經(jīng)在鍛煉身體了。另類無論從事何種工作,都會閱讀大量的書籍,他們把讀書看作人生體驗中自然而然的一部分,但從不參加任何讀書俱樂部。

總而言之,在想象力貧乏、理解力有限的人們竭力想鉆進中上層社會的時候,還有很多人回歸自我,超然于階層混亂造成的壓抑和焦慮,享受到了自我救贖的真正“格調(diào)”,福賽爾為《格調(diào)》起的副標題是“A Guide through The American”,從這個角度我們不難理解其中的另一重含義——“超越美國(階層)的救贖指南”。


◆? 我們的困境和未來的可能

如果說1999年《格調(diào)》在大陸出版時引起的激烈爭論還帶有著幾分啟蒙和警示的色彩,那么近20年后的今天,《格調(diào)》所承載的話題則顯得更為沉重。在這里,我們不得不尤為注意這樣幾處“巧合”:一是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的幾年,是我國城市中產(chǎn)階級的黃金時代,受過相對良好教育的都市白領階層開始崛起,這一人群是以“中產(chǎn)階級”為生活目標的新生代人群,成為一個“白領”是當年無數(shù)年輕大學生的人生目標。其次,是從上個世紀末開始,“中等收入階層”這個頗具特色的名詞開始頻繁出現(xiàn),這一稱謂刻意避免了“階級”這一帶有濃重政治意味的概念,著力淡化階層人群的政治和文化屬性。最后,幾乎在同一時期,主流輿論對于階層的關注,特別是對“中產(chǎn)階層”的關注開始基本上只停留在經(jīng)濟學層面,也就是以經(jīng)濟收入為根本指標,經(jīng)濟學家和社會學家紛紛對這樣標準下的中產(chǎn)階層在完善我國社會結構、推動資源流動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給予積極的評價和肯定,代表著社會形態(tài)更為合理的“橄欖型”社會結構被不斷提及。

我們盡可相信,當時的一切都是客觀而真誠的。然而,事情并未結束,甚至發(fā)展得過于迅速,在新千年喜慶氣氛濃厚的2001年,《新周刊》雜志推出過《忽然中產(chǎn)》的封面專題,但僅僅4年后,2005年的一期封面專題就變成了《偽中產(chǎn)》,探討這個階層的模糊與焦慮,而今天,“中產(chǎn)分化”、“中產(chǎn)消亡”的聲音已經(jīng)不絕于耳。在網(wǎng)絡上,我們常常能夠聽到白領階層生存艱難的哀鳴,與當年他們體面和自豪的神情大相徑庭:一位剛畢業(yè)的大學生,即便成為白領階層,其收入與藍領階層相比,并無明顯的優(yōu)勢,依靠自己的工資買房,幾乎沒有可能,可以買車,但養(yǎng)車仍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如果結婚生子,為孩子提供較好的教育,則更為艱難……

毫無疑問,這種窘迫嚴重摧毀了“格調(diào)”的生長土壤。從心理學角度講,外部擠壓越是嚴重,心理的補償需求就會越發(fā)強烈,當人們無法實現(xiàn)真實意義上的階層提升,那么“虛榮”作為最好的心理補償方式自然將充斥整個社會。頗具諷刺意味的是,福賽爾的《格調(diào)》最主要的諷刺對象是當時占美國人口半數(shù)以上的“中產(chǎn)階級”,而我們面臨的困境則更加復雜,也更加尷尬,我們在逐漸失去經(jīng)濟學意義層面的“中產(chǎn)階層”的同時,卻保留著其各種性格缺陷和劣根,這種復雜和尷尬最直接的表象就是社會整體的浮躁和毫無底線。一個關于我們自身的核心問題由此浮出水面:“虛榮”雖然會帶來矯揉造作甚至一定程度的“惡俗”,何至于我們卻發(fā)展到更加浮躁和底線缺失的地步?

實際上,我們的情況顯然一定程度上已經(jīng)超出了布迪厄和福賽爾關于階層的“文化決定論”,倒是德國著名的社會學家和政治學家馬克思?韋伯關于階層的論斷更貼合我們的實際。韋伯認為階層的劃分除了財富,還要考慮地位,尤其是權力,在他看來財產(chǎn)多寡甚至生活方式固然重要,但收入機會和生活機遇的處境更應該成為階級區(qū)分的主要標志。我們看到在網(wǎng)絡上和現(xiàn)實中,“白領”一詞使用的頻率已經(jīng)大不如前,其逐漸被“工薪族”、“上班族”等取代,很多年輕人開始自嘲式地不得不以“屌絲”自居,多少人艷羨“二代”為主的所謂“高富帥”和“白富美”們占盡優(yōu)勢社會資源,而這正是韋伯所言的“收入機會和生活機遇的處境”,是機會的缺失造成大多數(shù)人無法言說的“被剝奪感”,從而帶來深深的階層裂痕。

在某種意義上,福賽爾的《格調(diào)》更像是對我們的一種寓言,特別是其對我們未來可能性的預判堪稱精準,比如其對大學教育泛濫的針砭時弊,對學術墮落的一針見血,對娛樂惡俗化的犀利點評……最為深刻的是,福賽爾預見到了“貧民化趨勢”的不可逆轉(zhuǎn),這也是《格調(diào)》在大陸最受爭議的地方,有意思的是,《格調(diào)》最終的爭論決戰(zhàn)并非發(fā)生在“格調(diào)”自身,而是出現(xiàn)在關于階層未來走向的問題上。這自然會引起很多人士特別是所謂專家學者的攻擊,因為這簡直有“潑冷水”之嫌,但這些人很大程度上誤讀了福賽爾關于“貧民化”的論述。福賽爾的“貧民化趨勢”仍然是一個廣義的文化范疇,仍然是緊緊貼合著“格調(diào)”的核心問題展開的,“貧民化趨勢是勃拉姆伯格所說的美國霍華德?約翰遜化的另一種說法”,亦即奧爾特加?加塞特在《大眾的反抗》里所說的:“目前的時代特點是思想的平庸,盡管知道它的平庸,仍然任由它無處不在地強加給人們?!?/p>

這是順理成章的事:如果階層上行通道越來越狹窄,即便整體生活水平水漲船高,但兩極分化必然帶來上層對思想的輕視,和中下層在絕望中更加看重感官的享樂,思想成為一種可有可無的東西,這是相當可怕的一件事情。而且退一萬步說,就算福賽爾所說的“貧民化趨勢”不是一個文化范疇又如何?我們又敢不敢從社會學意義角度對此加以反駁?也許日本學者三浦展的“下流社會”理論將讓我們所有人啞口無言,他用“下流社會”來代表中產(chǎn)階級向下分化出的一個新的社會階層,以下就是其提供給人們借以判斷自身是否處于這種困境的指標:

1.平時的業(yè)余時間大多是通過上網(wǎng)來打發(fā)的,經(jīng)常找異性聊天或玩網(wǎng)絡游戲。

2.幾乎不收拾房間,自己也很少在家做飯,差不多每頓飯都是吃各種快餐。

3.下班后通常抱著遙控器搜各種娛樂節(jié)目或看肥皂劇,已經(jīng)三個月沒完整看過一本書。

4.覺得最大的生活目標就是掙錢買房子,或者盡快把房貸還清,因為覺得房子壓力太大了。

5.經(jīng)常買彩票,每次聽到新聞中說誰中了大獎,會非常羨慕,同時自己感到懊悔。

6.經(jīng)常換工作,偶爾還處在失業(yè)狀態(tài),近三年內(nèi)在職位上沒有任何提升。

7.不羨慕高收入階層經(jīng)常打高爾夫球、聽音樂會、出國旅游那種生活方式,覺得花十幾塊元錢買兩張影碟看就是很好的娛樂方式了。

8.非常討厭聚餐活動,一是覺得費錢、二是覺得沒意義,從不找陌生人交流,除了同學、同事、家庭的圈子外,沒有任何朋友。

9.覺得參加公益活動的人都是傻帽,都是在做秀。

10.沒有任何再教育計劃,因為不知道要學什么,或者學了有什么意義,沒想過5年后要干什么。

以上這十條中,如果有五條以上符合你現(xiàn)在的工作、生活及思想狀態(tài),那么很抱歉,你中槍了……在舔舐傷口的時候,也許你能忽然明白這就是現(xiàn)實的未來,這才是福賽爾的《格調(diào)》帶給人們最為震撼的啟示。改變這種未來可能的方式只能是內(nèi)外雙向的,僅僅靠提升自我的“格調(diào)”,甚至去做福賽爾所說的“異類”都是遠遠不夠的。在這個問題上,“他救”甚至比“自救”更加重要,只有外界環(huán)境的改變才能讓我們的“中產(chǎn)階級”避免徹底淪陷,重新恢復活力?!爸挟a(chǎn)階級”的消亡與經(jīng)濟、政治和社會結構的扭曲是有著直接關系的,只有當這種扭曲得以糾正,階層的上行通道才能得以暢通,人們才會對工作、生活重新燃起熱情和希望,“中產(chǎn)階級”才會重新煥發(fā)活力。然而,在這之前,我們必須咬牙接受眼前這個貌似“負能量”滿滿的現(xiàn)實,以及“毒舌”福賽爾的這本《格調(diào)》,畢竟規(guī)律往往自帶一種冰冷的體質(zhì),事實常常不屑于摘掉悲觀的面紗。

譯者石濤先生2011年10月在加州硅谷為《格調(diào)》再版作序,他說:“在經(jīng)歷了如此多的變遷、磨難和不幸之后,今天,生活格調(diào)對中國人來說還是個問題嗎?”很遺憾,就目前的情況看,我們只能援引《雙城記》那段經(jīng)典開篇為此作結:

“那是最美好的時代,那是最糟糕的時代;那是睿智的年月,那是蒙昧的年月;那是信心百倍的時期,那是疑慮重重的時期;那是陽光普照的季節(jié),那是黑暗籠罩的季節(jié);那是充滿希望的春天,那是讓人絕望的冬天;我們面前無所不有,我們面前一無所有;我們大家都在直升天堂,我們大家都在直下地獄——簡而言之,那個時代和當今這個時代是如此相似?!?/p>

——狄更斯

—END—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xiàn)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606評論 6 533
  • 序言:濱河連續(xù)發(fā)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xiàn)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fā)現(xiàn)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582評論 3 418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540評論 0 376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jīng)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028評論 1 314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801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fā)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223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nèi)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294評論 3 442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442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shù)厝嗽跇淞掷锇l(fā)現(xiàn)了一具尸體,經(jīng)...
    沈念sama閱讀 48,976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nèi)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800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fā)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996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nèi)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543評論 5 36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zhì)發(fā)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huán)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233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662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jiān)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926評論 1 286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702評論 3 392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991評論 2 374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