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事!
聽到這二字,興奮又惶恐!
興奮,源于自己很想做成事的愿望;
惶恐,來于自己一直未成事的羞愧。
人生海海數十載,并不缺成事的驅力,但因緣際會,風云變幻,“成事”之道,卻偏偏難于掌控。理想總在誘人的彼岸,平凡如我般的蕓蕓眾生,無可免俗地渴望“成”,又無法輕松參透其中玄妙。
如何成事?少數人為什么能成事?為什么能持續成事?為什么能持續成大事?
作家馮唐花3年時間,用麥肯錫的方法論,結合自己20年的管理經驗,對梁啟超編選的《曾文正公嘉言鈔》做了白話逐篇的品讀,寫成《成事》一書。希望把曾國藩如何在中國成事的經驗、心得、體會,普及給急需成事的現代人。
從歷史課本中走出的曾國藩
提到曾國藩,我首先想到了高中課本里的人物,他是晚清“中興第一名臣”,與張之洞、李鴻章、左宗棠并稱 “四大名臣”,遙遠而模糊的記憶;朋友一直推薦《曾國藩家書》,無奈在看了《洛克菲勒給孩子的38封信》后,《曾國藩家書》一直被我束之高閣。
了解《成事》背景,才恍然發現,自己錯過了一個寶藏人物。
曾國藩,資質平平,家境一般,卻能一路平步青云,官至兩江總督,直屬總督,武英殿大學士。
在成事一項上,曾國藩鶴立雞群,千古一人。他為師為將為相,立德立功立言,救過中國幾十年,寫過幾千萬字(不確定多少是他寫的、多少是幕僚寫的)。更重要的是,他做實事,在非常難做事的晚清,而且,他做很大的實事,而且,他持續做很多很大的實事,而且,他寫的東西都圍繞著如何成事,提供了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方法論和修煉法門。
馮唐說,每次翻開曾國藩的書,滿紙背后都是:成事!成事!成事!
成事,不在乎失敗,而在乎成事的人
少數人為什么能成事?
多數人,手里一把好牌,為什么總是出昏招,就總是打不贏?
還有一部分成過事的人,暫時挫敗之后、暫時成功之后,為什么就徹底慌了,就完全不知道應該如何繼續做了?
原始禪宗的標準是:一個偈子答錯了,即使之前十萬個偈子都答對了,還是錯了。這個人還是沒有悟到塵世的本質。成事也一樣。不在乎失敗,在乎的是成事的人,怕的是有些成事的人,也不知道事是如何成的,也不知道事是如何敗的。機會來臨,這些人再沖上去,我只好在背后默念,阿彌陀佛。
馮唐借助曾國藩的方法論,與大家分享,如果我們要做成事情的話,我們應該遵循哪些規則本質,以此幫助我們做決策。
“成事”可學,關鍵是一要悟,二要干。
成事,是一個豐富的詞。做一筆好的投資,做一個完成度高的科學實驗,做一把美的椅子或者一件裙子,做好了,都是成事,有益于他人,有益自己,滿足用戶,也滿足自己。
成事可學,你按照做事的邏輯去做,就能把事情做完做好。
成事法門一:穩定的心態。
曾國藩寫給李李次青的書信中寫道:
“急于求效,雜以浮情客氣,則或泰山當前而不克見。”
這句話是曾國藩引用莊子的一段話:生而為人,仿佛是進入到賭場里面,一言一行都是賭注。賭注大小,心理負擔不同,承受力不同。用瓦片以小博大,心里輕松;以玉鉤下注,就會心生害怕;如果以黃金下注,就會心慌意亂了。
人生在世,不要輕易下賭注。窮途末路、家徒四壁,卻依舊下大的賭注,甚至賭上妻子兒女的人,很可能會讓自己無法翻身。當你在賭的時候,是因為知道自己沒有這些東西,想以小博大,想用小概率事件獲得大概率成功,這就是賭徒心態。
為什么大概率失敗是賭徒的必然結果呢?因為宇宙中有非常準確的法則:德行配位。
內在價值與外在價值是完全吻合的。那些踏實做事的人、可以持續做事做成事的人,從來沒有賭徒心態,反而是踏踏實實、勤勤肯肯做事。
《孫子兵法》就是在告誡后人,不要投資取巧,不要以小博大。如果想要做成事,最重要的是,從內心出發,內心要沉穩堅固,心如磐石,心平氣靜,不要把賭注看得太重;否則,就是外重而內輕。
如何做到內心穩如磐石?子木這3種讓自己穩定、不焦慮的方式,值得我們借鑒。
第一、持續地勤奮努力,達到海量的刻意練習狀態,積累到一定的量,量變會引起質變。做大事的人有穩定的氣質,來自于他過往歲月中數以千次不計其數的刻意練習,直到對此事生出掌控權。
第二,物質方面,給一筆錢判無期徒刑,有穩定的后方財力。
第三,精神方面,不斷擴展見識。如果一個人焦慮著急,會陷入更多的坑。當自己穩如磐石,外在一切都無法影響自己。
成事法門二:蒞事以明字為第一要義。
曾國藩與吳翔岡的書信中寫道:
“蒞事以明字為第一要義。明有二:曰高明,曰精明。”
如果一個人要成事的話,要做到明。包含了高明、精明,尊重常識、在事上磨煉。
所謂高明,是說我們應該像鷹一樣飛在天空,擁有大局觀,能跳脫具體事物、具體人物、特定時代、特定心性,看清事件的來龍去脈,看清事情本質及規律,尊重常識。
所謂精明,是說能事事求真、求精、求準,俯下身段,實事求是,從不“我以為”,從不走捷徑,也就漸漸變得實在,也就漸漸歸于平實。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高明是大處著眼,精明是小處著手。做事沒有真正的捷徑,于高明和精明兩個角度反復做實事,反復磨煉心性,就是捷徑。
1、《孫子兵法》說的就是常識、規律。
《孫子兵法》的內容是把人從跑偏的階段拉回正道,不斷告誡你,什么是常識。以少勝多不是常識,以多勝少才是常識。
什么是出奇制勝?子木通過對《孫子兵法》的解讀,也改變了我過往的誤讀。
出奇制勝,來自孫子兵法,“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太多人誤解了“以奇勝”這個“奇”字,這個詞理解錯誤的話,整篇孫子兵法都會理解錯誤。
原文里,正,就是正規軍,偶數;奇,就是奇數,要準備大量的預備軍,做預備工作,做好隨時沖上戰場補充正規軍的部隊。所以“以奇勝”,并不是以奇術、意想不到的方法去獲勝,而是做好充分準備,除了正面抗敵,還要準備大量預備軍,以此達到《孫子兵法》里一再強調的“以多勝少、有了勝算再打”的核心思想。
局部的小概率的優勢通過日積月累,變成大概率的局部優勢,再用局部優勢對抗敵人的弱勢,這個叫《孫子兵法》里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
尊重常識,我們需要鷹的眼睛,有大局觀,去看到本質和規律。
2、在事上磨煉。
在實事求是、事事求真基礎上,實實在在做事,就是在事上磨煉,我們要通過在事上磨煉,空口白話每個人都會,事上磨煉才是真正的道理。
當你在事上磨煉,所感悟到的是完全不一樣的。
牛人靠成事、靠作品,不靠吆喝、不靠爭。當你做成了事,即使不說話,這件事就成了嘴巴,已經幫你說了很多你想說的話。
其實,曾國藩說的都是大白話,關鍵是一要悟,二要干。
想起在前單位工作時,領導的一句話,“你們不用天天跟我匯報工作,我只要看你們出了什么作品,就知道你們在忙什么了。”也正因為當時我的作品多,所以雖然跟領導面談機會少,但領導依然印象深刻。作品,就是我們的話筒。
成事法門三:有持久的旺盛精力+大的能量(來自天賦)。
成事的前提:必須精力旺盛,精力持久,才能做事,做大事。
——今年5月,貝聿銘先生去世時,我專門了解了一下這位大師的生命歷程,那張爽朗微笑的照片給我留下深刻印象。貝聿銘先生,建筑大師,天賦過人,后天勤奮;因為他壽命長,102歲,有長時間的創作期,可以創作非常多的作品。跟同時代的建筑師、同一起跑線的人相比,他有更持久的產出,有高量的產出,奠定了建筑領域不可動搖的大師地位。
——畢加索活了91歲,創作期是80多年,不斷打破自己,樹立各種風格,各種畫派的代表作,奠定了繪畫領域的大師地位。
——今年6月,瓊瑤阿姨的丈夫去世,81歲的她寫了一篇長文《永別了!我愛!》悼念丈夫,全文洋洋灑灑一氣呵成,蕩氣回腸,有氣壯山河的氣勢所在。這也從側面說明瓊瑤阿姨的精力旺盛持久。
——《五分鐘商學院》作者劉潤,是國內目前最貴的商業咨詢顧問,咨詢費5位數起。除了高效的工作,他還熱愛旅行、徒步戈壁,去騎行了青海湖,登上了珠峰大本營、南極大陸,抵達過北極點,登頂過乞力馬扎羅山峰,還出了很多書籍……
1、成事的前提是保有旺盛的精力。
很多企業家高管,為什么會在生活中養成運動的習慣,因為要保持體能,保持成事的身體狀態。如果一個人要做的事很多,但是身體能量跟不上的話,就會心有余而力不足。
那些對不朽有巨大的渴望,對巨大成功、巨大成事有著非常大渴望的人,內心是有種強烈的洪荒之力的。那種野生的力量,不是從讀書而來,知道多少道理而來,而是從生命的基因、從命里而來。
普通人值得借鑒的是:不斷釋放內心的洪荒之力,野性的力量。通過不斷看到內心的渴望去滿足它;通過接觸大自然,去釋放,讓內在野性力量流動起來。內在的野性力量是生命力的重要來源。每天保持運動,讓氣血流通起來。
《成事》書中,馮唐提出了獨特的觀點:氣是天生的,是求不得的,老天如果珍愛一個作家,會給足了他氣,他會忘記一切,不管一切怎么寫怎么有,從紙的左邊寫到右邊,從第一頁寫到300頁。
我們可以透過文字感受作者氣血的流轉。李清照的婉約,辛棄疾的豪放,陸游的民生情懷……字里行間行走著作者的氣血。
2、做大事需要大能量的,一個人的大能量來自天賦。
老天爺在每個人的生命中會放入大能量,這個大能量與天賦天命是吻合的。
天命,就是老天爺賦予你的使命,你來到這個地球的使命。
老天爺希望通過我們這根管道,活出使命天命,更好的服務地球。
為了讓你完成使命,肯定要給你配備大的能量,這個大的能量在我們行使天賦時就會極大的釋放出來。所以做天賦的事情時,如有天助,就是找到了大能量,大能量就是開關,沖著自己往前走,勢不可擋。
怎么知道自己的天賦呢?每個人天生熱愛的事情,你對哪些事情保有熱情,即使不給你錢,你也愿意沉浸其中,愿意去做的事情就是天賦。
天賦=熱愛的事情。
天賦的標準:第一,那些別人覺得很困難,但是你做起來卻輕而易舉的事情;第二,你內心一直都有渴望的、做的事情。
成事法門四:逆商
“圣賢之所以為圣賢,佛家之所以成佛,所爭皆在大難磨折之日,將此心放得實,養得靈,有活潑潑之胸襟,有坦蕩蕩之意境,則身體雖有外感,必不至于內傷。”
當一個人面臨逆境時,如何面對它?第一,把逆境當做機會,修心的機會,修好了后會發現本事、見識都提升了幾個級別。第二,逆境中要放得下,能夠逆境坦蕩,讓外界不會對自己造成困擾,有生之年可以練成這樣的胸襟的話,一個人成就大事的可能性就激增。
如果此時此刻在逆境中,恭喜我,我正在修煉之日,等我修煉之后,再看世事繁華,未來一定錦上添花。
《走出劇情》中,李雪老師說:“如果有一天你發現掉在一個坑里的時候,不要焦慮,首先告訴自己:哇,我意識到我掉坑里了。”很多人掉坑踩雷了都不自知,而我知道自己掉坑里,這個覺知很了不起。然后借助這個坑,給自己帶來的困境,不斷修煉自己。
一個人做多大的事情,完全是來自內心的容量,心是多大的容量就可以做多大的事情。
曾國藩的這段話與孟子的話類似,勝在更簡單,更實在:“心寬體健,沒有內傷,自然成佛”。
成事法門五:立德立功立言。
“荷道以躬,輿之以言。”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你要一邊踏實做事,一邊寫文章教別人做事。
古往今來,大成就者都是這樣,一邊做事,一邊寫文章總結自己的三觀和方法論,既是總結自己,也是傳道,更是讓別人幫助自己找到問題。孔子、司馬遷、蘇軾,莫不如此。
立德立功立言。大成就者,都是一邊做事,一邊寫文章教人如何做事情。
?
成事法門六:安命。
“小心安命,埋頭做事。”
安命很重要。簡單來說就是:認命干活。順著天命做事,認命不是投降,而是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然后努力做能做的事情,避開不能做的事情。這就是安命。這也是孫子兵法說的,以多勝少。命里不能做的就是虛,放棄掉,專心做能做的擅長做到,就變成了實在,用實去擊虛,就會得到想要的。
如果你曾沉浸在哪吒的“我命由我不由天”中,那么是時候警醒一下了,畢竟那只是故事。人在大自然的力量是很渺小的。如果想讓自己的力量不斷加持的話,就要跟天合作,大家站到同一個戰場,同一起跑線,齊頭并進。
為什么要把自己的命跟天對抗呢?認命就是認出天命,之后跟老天爺攜手并肩作戰,正所謂,天有神助,何愁不成事。
成事法門七:不能懶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
簡單來說:普通人不能懶。
所以集中力量干大事,把力量集中在有事上,不斷持之以恒。加入時間的維度堅持三年、四年甚至十年的時間,將小概率事件累積成大概率的成功,以多勝少,以強勝弱,尊重常識,每個人都可以成事。
《財富自由之路》中說,我們都要成為一種人:活在未來的人。“遵循那些在遙遠的過去成立,在現在成立,放在未來依然成立的道理,就會活在未來。大道是沒有時間限制的。”
大道至簡!
很多人說:聽過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曾國藩說:大道理不用太多不用太細,如果一個人一輩子能記住幾句日用的家常的話,并且一輩子去切實遵行就足夠了。
一個人能夠向過去看多遠,那么他未來也可以走多遠。向過去那些亙古不變的大道理學習,你未來也會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