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nbow按】
在女兒Carol的字典里,"朋友"二字始終是排在前兩位的。
從初二下半學期開始到高二,她讀的都是寄宿學校。可以說,她在學校與同學一起相處的時間,甚至超過了我和她在一起的時間。他們就是她的兄弟姐妹、她的家人。
這些照片是她離開母校前夕拍的,記錄了她與朝夕相處的兄弟姐妹們難舍難分的瞬間。
照片中的男生女生基本上從初二開始就在一起了。雖然男女生的比例是一比一,但事實上她和男生的照片更多,而且幾乎每張男生照片都分別被注明了名字與標題。Carol說,其實她和男孩子更玩得來,現在依然如此。
這篇《兩個人的故事》講述的是她和最好的朋友之間的事兒。
我喜歡這段文字,看似有些陌生,甚至擔心,但讀來卻頗為真實,它讓我看到了我所不知道的、女兒與同齡人之間相處時所呈現出來的另一面。
記得第一次讀的時候,瞬間就被文中所透出的那種觸手可及的青春期的叛逆、困惑、不安、甚至糾結與矛盾"而震懾到了……
? ? ? ? ? ? ? ? ? ? 《兩個人的故事》
? ? ? ? ? ?- 女兒Carol寫于2005年
母校贈送Carol的禮物: 一只穿著校服的限量款小熊!曾經最好的朋友哭了,她說她很想我。一時之間,我都不知道怎么讓她不哭。我抱著她,回憶全都涌上了心頭。
? ? ? ? ? ? ? ? ? ? ? ? ? ? 01.
剛到這個學校,就不知不覺得和她成了最好的朋友。
每次我想逃課的時候,她都拉著我,兩個人就在課上蒙頭大睡。
每次我宣布要減肥的時候,她總是從櫥里拿出大包大包的零食。于是兩個人就坐在寢室的地上一包一包地拆,而且每包零食都要留一點點等下次吃。
每次鬧別扭的時候,都會給彼此寫紙條,然后去操場走一圈把所有抱怨都講出來,之后都會越來越珍惜對方。
每次兩人沉默不語的時候,她的一個"白癡"動作都會讓我笑到趴下,無論校園的哪一個角落,我都會停下來,等她拉著我走。
她一直說我是引領她的人。是的,我是,同時她也是我的引領者。
一次她去我家,我牽著她的手從離家三四條街的地方開始走。一路上我便給她介紹身邊的一切:花草樹木、人文景物或是招牌房屋。
到家門口的時候,她看著我,笑:"你們這里好好玩哦!" 我心頭一顫,這已經是讓我感到有些厭倦的地方了,但她卻好似對什么都很驚奇,她羨慕我。
一直到吃晚飯的時候,她還目不轉睛地盯著我媽燒的"大雜燴"湯,一起在家吃飯的感覺真的很棒。她居然融入了我的家庭。
? ? ? ? ? ? ? ? ? ? ? ? ? ?02.
高一了,我們進了不同的班級。
昨天她的新同學把我從教室拽出去,說: "她哭了,你去安慰下她…" ?"哦" 我回答
她把自己關廁所里,這是以前我們可以待在里面一天的廁所。
我打開門,看見了熟悉的、蹲著的她,盡管天天見面,但是那樣的、紅著眼、濕了袖子的她,感覺還是有點小陌生。
她天生就排斥新鮮事物,也不知如何適應新的環境,她很懶,不希望再重新努力地去尋找一份讓她這樣主觀的人感到快樂的友誼,所以她覺得孤單、無助。
我抱著小聲、卻難過哭泣著的她,聽她講她的新班級、她的新同學……
我知道,不久她將完全溶入這個新集體,當她再次描述這樣一個集體時的角度與態度將會完全不同。
? ? ? ? ? ? ? ? ? ? ? ? ? ? 03.
是現代人都這樣嗎?
好象看到書中所描述的古人,總有自己安寧的的世界,好象他們都敢于面對孤獨,都敢于在孤獨中尋求到快樂。
而現代人,"一個人"這個詞是貶義的,好似被人排擠。
這,就是一個誤區,但是為了讓自己進入一種以為的快樂狀態,大家就必須學著適應周圍環境,以免自己孤單。
這,又是正確的,并不矛盾的。在我的友情歷程中,好像朋友就是為了自己不孤獨,為了讓自己快樂而存在的。
真正的友誼是什么?
是兩個人互相幫助對方學業?是知道有個人一直是支持你的?是兩個人在一起很放松、很開心?
我只知道,她哭的時候我也會掉眼淚
她哭了,我抱著她。望著窗外已經黑了的城市,回憶全都涌上了心頭。
但這終究只是回憶。
女兒Carol與校友-101.7電臺主持曉君共同主持母校校慶
女兒Carol文集《我》
"我是個正朝著大人這片海拼命游去的人, 有時不禁想問: 何時到達?"- Carol《我》
"12年前, 我誕生; 12年后, 我掙脫死神, 依然存活!"- Carol《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