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里很多同學的家長,總是無奈地與老師討論自己的孩子,擔心最多的往往就是他們的寫作。家長們總說自己的孩子經歷太少,寫不出好文章。
而我自認為很幸運,因為我經歷了許許多多。人們常說,只有切身經歷,才能醞釀出真實感人的文章。
我感謝我的經歷,不管是苦還是甜,我都會永久懷念!
- 摘自女兒Carol文集《我》·自序
? (寫于2004年5月)
01.【Rainbow按】
10歲那年,Carol參加了一個海外游學項目,邊去國外旅行,邊學習英語。
記得她去的第一個地方是澳大利亞的悉尼。當時她住在Homestay的家里,一周下來,不僅英語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而且還零距離地接觸了當地的風土人情。
這之后她又參加了去英國的游學項目,他們住在倫敦的一所學校內,每天的安排包括學語言參加舞會、外出參觀等等。
結束語言學習后,他們還去了法國巴黎、荷蘭阿姆斯特丹、比利時布魯塞爾,以及瑞士等地旅行。
我一直認為,學英語不僅是學語言本身,更重要的是將所學內容更好地應用到生活中去,與人溝通、表達想法、接觸新事物…這種邊學習邊旅行的方式所帶來的好處,她將一生受用。
這篇《尋寶之夜》講述的正是她們在英國伯特萊學校的一次"國際夜"活動中合作尋寶的故事.
Carol在文章最后對于"合作"一詞給出了她的釋義:"沒有人可以完全獨自去完成一件事情,而合作的意義就是幫助彼此實現夢想。而且合作并不僅僅如此,它還是友誼的一種表達。所以無論最后的成敗如何,擁有合作的回憶或是將來, 我,是快樂的"!
? ? ? ? ? ? ? ? ?《尋"寶"之夜》
? ? ? ? ? - Carol寫于2005年11月
在英國伯特萊學校·門前合影在英國伯特萊的第十五個晚上,又是四天一次的"國際夜"。
按規定,我們成立了一個由三個不同國家同學所組成的隊伍。那晚的任務是與小組的同伴合作,根據紙上的提示,尋找藏在學校各個角落的"寶藏",并寫下印在上面的密碼,看誰最快、最全,便為勝者。
我和我們小組有五個人,在那個讓人有些毛骨悚然的森林里發現了第一個寶藏.可是它在樹上,所以我們決定搭"人梯" 把"寶藏"給"請"下來。
于是,一個香港女孩幫我們照著燈,我們則試著爬上一個又一個人的肩,可是一次次都失敗了,每次都摔倒在草地上.最后我們讓美國男孩Sam爬上樹,我在下面幫他照燈,其他三個人則準備記好 "寶藏"上的密碼。
這招挺有用的,我們很快就找到了第一個密碼:"合作愉快!"
英國伯特萊學校·校園樹林一角我們接著往前走,來到了提示上的教學大樓。可是大樓前的一片空地,就算我們趴著找,也找不到什么。
于是我們決定分組行動,繞著大樓,查看其他地方有沒有綁有紅色標簽的"寶藏"。可繞了一圈,還是沒有找到。
當我們坐在石階上開始聊起各自國家時香港女孩突然興奮地讓我們去看她發現了什么。
"是我們國家古時候看時間用的儀器",我欣喜地說道。
更令人高興的是儀器的箭頭上綁著我們要找的紅色標簽。于是我們馬上抄下了儀器上貼著的密碼:"勝利就在不遠處!"
我們一邊趕路,一邊討論著最后的密碼會是什么。
英國伯特萊學校-教室一角繼續依照提示,我們來到了足球場。球場里的球好似空中布滿的星星,雜亂地在球場里"歇"著。
"肯定是前面的人把它們搞亂了!"意大利男孩說道。
"你肯定密碼會在這里面的一個球上嗎?" 俄羅斯女生問道.
我說:"如果是的話,那我猜最后的密碼就是……"
"恭喜你們,因為齊心協力的努力,可以得到這里所有的足球!" Sam搶著猜道.
"那么,我們開始吧!" 我旁邊的香港女孩說道。
于是在夜幕中,你可以看到五個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圍坐在球場上,兩個男孩把球傳給女孩,女孩則細心地尋找著紅色的"勝利",還有個美麗的女孩站在球場中央撿著球……
"找到了",俄羅斯女孩叫道"勝利就在前方!密碼是'勝利就在前方!'"
小小"聯合國"
我們于是狂奔向大廳,奔進了那個有冷氣的房間。可是我們晚了一步。
雖然最后沒有得獎,但那個香港女孩卻給了我們一個甜美的微笑:"Can I go with you guys next time (下次,我還能跟你們一起嗎) ?"
沒有人可以完全獨自地去完成一件事情,而合作的意義就是幫助彼此實現夢想。而且合作并不僅僅如此,它還是友誼的一種表達。所以,無論最后的成敗如何,擁有合作的回憶或是將來,我,是快樂的!
02.【Rainbow按】
有很多朋友問我,寒暑假孩子該怎么過?
我常回答說讓他們去做志愿者,或者去做一份工作,這樣做有很多好處,諸如讓他們知道工作的意義,體會到幫助別人是一種快樂…
誠然,在學校讀書,獲得書本上的知識固然重要; 待在家里,在父母的保護下,規避掉一些危險和誘惑也沒什么不好。
但比在學校及在家更重要、更有益的是,通過親身體驗而得到的寶貴經歷,及在這個經歷中所獲得的眾多技能,包括與人交往溝通、與團隊合作、以及獨立面對、克服膽怯與困難、處理與應對突發事件、建立自我信心與自我賞識服從與遵守、幫助與奉獻、創意與實踐等等。
當然,適當地感受一些受挫感,并從失敗的教訓中學習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種人生體驗! 而所有這些又往往都是他們在家或者在學校無法學到與獲得的。
12歲那年,Carol就被我送進自己的海外學生夏令營做志愿者,照顧比她沒小多少的弟弟妹妹們。從那以后,她便沒有了通常意義上的 "暑假",因為每年暑假,她不是去當志愿者,就是去實習。
在Carol19歲時所撰寫的一篇《旅程·Journey》中她曾這樣描述那些年的感受。
她說:"我教過的孩子們總是叫我Carol老師,但我卻感覺從他們身上學到了更多。
我學會耐心、學會專注、學會傾聽、學會幫助別人、學會分享快樂、學會吸引他人注意….從這些小精靈們身上,我學會了許多……"
? ? ? ? ? ? ? ? ? ? ? 《寬容》
? ? ? ? ? ?- Carol寫于2005年3月
2004年夏天,女兒Carol在海外學生夏令營當助教2004年暑假已是去年的事了,但留存的那份欣喜卻依然在我腦中強烈地閃現著.那是我真正參與的第一份工作,所以我特別珍惜。
Wallece是個香港小男孩,他初到夏令營時就非常活潑,漸漸接觸下來,不難發現僅4歲大的他,有著做事的獨立以及處事的那份原則。他曾經給我上了一課,我不會也不想忘卻。
2004年夏天,女兒Carol在海外學生夏令營當助教記得,那是他在夏令營里的第二個星期,我們之間已有了一定的了解。
那天,我被分到了Wallece那組做助教,但這節課卻令我很不耐煩,因為他聯合同桌的美籍男生們把我搞得"暈頭轉向",讓我直"冒火"。但想到這是一份工作,我又不得不用我最大的溫柔把"火" "吞" 了下去,并用盡我最大的能耐使他們稍稍平靜了下來。
2004年夏天,女兒Carol在海外學生夏令營當助教第二節課非常有趣,大家都非常投入。課上,Wallece做了一個不同風味的作品,他早早地就"完工"了,于是無所事事的他最后又把我惹火了。
正當我要"爆發"時,營長走了過來,她對我說: "Carol,你等一下幫Wallece,下面要做的東西比較難"。還沒等我告狀她便走了。于是還在氣頭上的我對Wallece說:"我可不希望跟Wallece一組。"
說歸說,我還是拿起了東西幫他做了起來。可他沒有像往常一樣看著我做,而是走到了窗邊。我對他說:"Wallece,你要看著我怎么做啊!不然這個東西做好以后就不給你了。" 只見Wallece低著頭,走出了房間。
2004年夏天,女兒Carol在海外學生夏令營當助教這時候營長看到了,馬上問我怎么回事,我回答說不知道,營長便跑了出去。
我開始突然有了些不安,不知道是不是出了什么錯。
五分鐘后,營長把我叫到了多功能廳。看來我的料想是對的,我忐忑不安地想著。
營長在門口問我:"你是不是說不想和Wallece一組?……" 我頓時呆掉了,才知道是我的那句話傷到了他,可我接下來該怎么辦呢? 營長讓我馬上進去道歉,我不安地走了進去。營長對Wallece說:"Wallece,Carol來向你道歉了"。她向我甩了個眼神便走出去把門關上了
2004年夏天,女兒Carol在海外學生夏令營當助教我看著Wallece,思索著該如何對這樣一個孩子說對不起。
我先走上了臺階,和他坐在了一起,我看著他,說:"Wallece,對不起。我剛剛只是開玩笑的,我是真的很喜歡你的,你原諒我好不好?" 他將頭轉向左邊。我便下了一節樓梯,跑到了左邊,又對他說:"Wallece,姐姐真的不是故意想傷害你的,你原諒我好嗎?"他看了看我, "好嗎?"我又問道。他低下了頭,看著他的手,低聲說道:"好吧。"我那時非常開心,便問他想不想打電腦,他點了點頭。于是我拉著他的手,把他帶到了營長辦公室,開始玩起了坦克。
2004年夏天,女兒Carol在海外學生夏令營當助教當我看著坐在我腿上的他為了保護我的坦克使勁用力時,我似乎感覺到他給予我的寬容,讓我們兩個更加坦誠、更加透明了。我們之間的關系因為一句對不起而越來越近,并且因為彼此的寬容又加上了一層信任。
最后,我們突破了記錄,打完了第二十四級。當他因為沒能救活我的坦克而沮喪的時候,我卻快樂地笑了。
2004年夏天,女兒Carol在海外學生夏令營當助教
03.【Rainbow按】
2008年,Carol參加了第七屆"21世紀杯"全國中學生英語演講比賽。在演講中她分享了當時的一個職業夢想:即成為一名有時會在百老匯獻唱一曲的律師!而她的這個特殊職業夢想則來自于我們所面臨過的那段最艱難的辦學經歷
Carol在演講中說:
當《憂愁河上的金橋》音樂響起時,所有的孩子、家長、學校團隊和我,我們都哭了,不是因為軟弱,而是因為歌詞中所蘊涵的希望:
"當你無助并感到渺小的時候;當夜晚無情地降臨,而日子過得艱難的時候",就象歌詞中所說的那樣"我會站在你身旁,我會安慰你,就象憂愁河上的金橋,我會安撫你的心靈"。
這就是為什么我想成為一名歌手的原因,我希望能把旋律和歌詞都大聲地唱出來。或許某一天,某一個地點,某一個人會聽到我的歌聲,也能從中感受到那份勇氣。
那年我14歲,我還不明白為什么一個受學生和家長熱愛的學校,竟然會在一夜之間就消失了.
當我漸漸長大,我開始意識到,在中國,民辦教育還處于起步階段,而民辦教育投資者的權利和義務還沒有受到應有的保障。也正是從那時候起,我有了想成為一名律師的夢想……
? ? ? ? ? ? ? ? 《第40個生日》
? ? ? ? - Carol寫于2006年11月
女兒Carol媽媽又要過生日了。
一年一年的,來去得好匆忙,一年一年的,變化多得悚然,快得讓人難以喘氣.
記憶中,媽媽的生日一直都是異常熱鬧的。每次她的同事、朋友們都會和我"聯手"躲藏在家中,布置好一切,等待媽媽進門時那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瞬間。以前總覺得媽媽好傻,年年如此也不會懷疑.
往年我們還經常開著車,聽著車里的音響在大街上跳舞;在家里玩捉迷藏;總是會打破、打碎點什么;去德國酒吧喝杯黑啤,聽著巨響的音樂,看著舞池中的人們扭動身軀,感受一種氛圍。
媽媽總是靜靜地坐在一邊…… 就這樣,過了她一年又一年的生日。
女兒Carol而現在不同了,大家散了。
媽媽工作的學校不在了,老師們也不會再到校長家里為她慶祝生日了。
媽在為"東山再起"沒日沒夜地工作,今年的生日,也許就要這樣被"埋沒"了。
2006年,狗年,丙戌年,第四周的禮拜四,媽媽的40歲生日,她笑說,40歲的生日不能過,不必再叫誰。
禮拜四,我回家來陪媽媽。我這樣跟自己說。
來到學校,學業還挺繁忙的,"要期中考試了,回去一天就會落下很多吧,還是 ……留在學校吧。" 我這樣跟自己說。
昨天,一個陽光明媚的一天。也不知為什么,上課時思緒就飄到了媽媽身上,想起了她辦學校的第一年。
9月1日開學前一天的晚上,全校十幾個教師在臨時搭建起來的燈光下,用掃帚拖把清掃著學校操場,幾乎干了一個通宵,所有人都不怎么累,都很快樂。
每年,她們學校的年度慶典,必定在大的舞臺上舉行,學校的每個人也都用盡心思使每年的活動辦得特別。
大劇院的幕前總是學生們不加修飾的演出,而幕后總是師生們雜亂的身影,所有人都不怎么累,都很快樂。
…… ?這第40個年頭就這樣讓它過去。
女兒Carol(注:這篇文章是Carol送我的40歲生日禮物。今天讀來仍讓我唏噓不已)
【注】
這個星期,我每天都將會從女兒Carol這本名為《我》的文集當中選幾篇與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