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一個愛蹭熱點的人,但對于最近熱傳的“馬化騰朋友圈怒懟朱嘯虎”事件,我想從不同的視角,聊聊我對這事背后的想法。
約半年前,我寫了一篇《“單車下半場”拼什么》的文章,在文章中透析了“共享單車”的競爭本質,當時的我以為所謂的“共享單車”行業會慢慢回歸理性,會在競爭中走向“專業化”。
然而事實證明我是too young,too simple了,這半年來,單車市場并沒有什么實質性變化,反思后,我發現是自己“思維”受限了,我的思維是產品思維,我以為ofo的低成本低租金高占有率是產品運營策略,ofo和摩拜是“產品路線之爭”,但是現在看來并不是這么簡單。
首先從“馬化騰朋友圈怒懟朱嘯虎”的朋友圈截圖說起,截圖如下:
首先,暫不論艾瑞數據的可信度,朱嘯虎對此的評論是:和街頭實際數數的感覺基本一致。
這是一句多么缺乏邏輯,缺乏專業性的評論啊,作為“程序員”出身的小馬哥,怎么能容忍投資對手這樣的“妖怪邏輯”?
小馬哥真是“會說話”,巧妙的用“智能機”與“非智能機”這兩個概念來映射“摩拜”與“小黃車”,之后更是以“小靈通”的概念懟急了朱老,朱老一急之下,繼“90天結束戰斗”后,再次使出了“時間殺”:數據說明一切,一年后看。
其實,邏輯清晰的人一看就會知道,這倆大佬聊的根本不是一回事兒。
朱:“ofo數據很好看,我很滿意!”
馬:“ofo有致命bug,遲早會掛!”
一個是“投資人”角色,聊的是數據,是用戶量,市場占有率,是投資價值觀,是“流量思維”。
一個是“產品經理”角色,聊的是產品設計,產品價值,產品價值觀,是“產品思維”。
道不同,相互懟,吃瓜群眾圍觀叫好,但是看完熱鬧,世界還是老樣子。單車還是單車,摩拜還是摩拜,ofo還是awful。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在我看來,ofo相對于是一家“單車租賃”公司,倒是更像是一家營銷公司,單車只是營銷工具,單車是ofo發的“傳單”,低質低價的“傳單”以瘋狂的速度,散發在全國各地,“傳單”的使用率,報廢率高不高無所謂,只要不斷有人“接單”即可。
也就是說,ofo的核心邏輯是:用最省成本的方式做營銷“抓流量”。單車只是個營銷載體,這個載體能達到“抓流量”效果即可,以保證用戶量和市場占有率為主要方向,用戶體驗不重要。我猜,這也是為什么ofo在用戶瘋狂吐槽投訴下,從最初的鼓吹機械鎖的“共享理念”,到之后勉勉強強上了“小靈通”,依然沒有從根本上優化基本用車流程的原因。
為什么就不能上智能鎖呢?剛入行的單車小弟都能用得上智能鎖,你這老大哥怎么就這么“猥瑣”呢?
因為智能鎖費錢啊,ofo通過投放極大數量的單車刷高了用戶量和市場占有率,如果給這些投放的車都裝上個智能鎖,ofo會不會分分鐘破產啊?給瘋狂散發的“傳單”上加印“金箔”,在ofo看來明顯不是一個可選項。這也是ofo堅持低成本,無視付費率,開鎖率,荒廢率,報廢率的根本原因。
歸根結底,個人推測目前小黃車的改進動力主要是兩個來源:
一、在低成本預算下,產品改進有助于“抓流量”,即有助于用戶量和市場占有率的增長。
二、目前產品的缺陷導致數據嚴重“惡化”,即數據變得不好看了,朱老不滿意了。
朱老的投資價值觀,可以從他的投資案例中臆測一番。一句話臆測:投風口,投流量。
朱老當初投映客,投的是直播風口,映客從興起到式微,直到最近傳出的“國際宣亞將收購映客創始團隊的絕大部分股份”消息,也可以看出映客是無心長期做好直播產品的,只是把映客作為一個投資變現工具(這點從映客直播的“高抽成”也可以看出)。
朱老今年還投了共享充電寶,也是在投風口,投流量,什么地方人多熱鬧,就往哪里砸錢,做什么產品不重要,產品提供什么價值不重要,只要是“熱鬧”,寧愿投錯,不愿錯過就對了。
這也讓我想到,網絡上難以計數的網站或app上展示的各種標題黨、女色黨等亂七八糟的推廣營銷內容,它們的出發點就是:內容價值不重要,內容體驗不重要,只要有大量的用戶去點擊去消費就夠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那么,摩拜在做什么?ofo“抓流量”,摩拜在抓什么?
摩拜在抓用戶使用率,付費率,開鎖率,報廢率。摩拜本質上是一家“單車分時租賃”公司,將單車與網絡連接,致力于單車租賃市場的運營與管理效率的提示,解決傳統單車租賃市場一直存在的用戶體驗差低效率難管理的癥結,同時圍繞單車出行做增值服務。
摩拜專注的是產品的租賃價值,而不是營銷價值,所以摩拜需要的是用戶體驗佳,耐用,滿足用戶需求,解決產品問題的單車。(雖然摩拜第一代確實設計的很鍛煉身體)摩拜鼓勵用戶付費,通過紅包等營銷手段,提升用戶的單車使用率,同時主動對荒廢的產品進行回收再投放和對問題產品進行維修再投放。而ofo呢?車都找不全,何談管理、維修、再投放?
但摩拜采用的高成本高質量的產品策略,由此帶來的結果是投放量處于劣勢,同時,投放量越高風險越大,這也迫使摩拜在單車投放上更加謹慎,單車管理上更加精細。而這也是我在《“單車下半場”拼什么》中一直強調的:“精細化管理”才是“單車分時租賃”市場的核心生存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未來,還是祝愿單車市場越來越健康,單車公司越來越有責任感,提供的服務越來越優質。
讓真正愿意世界變得更美好的人改變世界吧!而不是讓單車變成投機變現工具,瘋狂制造工業劣質品,變成隨地亂扔的“傳單”,來破壞公共空間的秩序,走向比傳統單車市場更低效率的極端。
最后,如果可以的話,我想朱嘯虎的朋友圈留言:
朱老,你數了幾條街呢?朱老,改天咱約個時間一起上街遛彎,順道兒數車車,看到散架的車,咱也能順便修修。咱道不同,不相懟,一起修車一起飛。
注:文章首發至微信訂閱號:產品志異(chanpinzhi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