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涂涂,每天進步一點點,堅持改變看得見。今天是2017年7月14日,我給大家分享的書叫《我決定簡單地生活》。
《我決定簡單地生活》兼具了哲學思考和實踐方法論,是極簡主義者的“行動指南”和“武功秘籍”。目前,這本書在日本亞馬遜上的書評數量和讀者評分均已超過了同類暢銷書《斷舍離》。作者佐佐木典士,是一個日本人。他的本職工作是出版社編輯,同時也是一名非常純粹的極簡主義者。目前佐佐木典士已經成為日本最有代表性的極簡主義者之一。
今天我將從三部分分享本書的核心內容。
一、什么是極簡主義?
喬布斯曾說:“你的時間有限,請不要為別人而活。”同樣,你的時間有限,請不要為雜物而活。我們再也不需要物品填滿我們的人生。
現代社會所建立的“幸福模板”告訴我們,未來充滿未知,因此我們要趁現在擁有,才能獲得幸福。然而本書所宣揚的理念與之截然不同。將物品減少,可支配的時間會增多,奪回被物品占據的時間,丟掉不必要的雜物,這樣我們才有充裕的時間構建幸福人生的藍圖。
極簡主義者并不是要扔掉所有東西,而是把沒用的事物減到最少。作者認為,極簡主義者才是真正了解自身需求的人。他們不會因為在乎別人的目光而追求“物欲”,他們清楚什么是真正“必要”的東西。因為更加珍視生活中真正重要的東西,極簡主義者才會減少周圍物品的數量。
二、什么阻礙了我們實現極簡生活?
(一)“習慣”是種毒藥
這是我們自身的一些原因。比如,人類身上的適應性。適應性所帶來的習慣,會降低我們對所獲得事物的滿足感。人之所以不滿足,就是因為實現愿望之后,欣喜會逐漸退去,對曾經的欣喜也會慢慢習慣。于是陷入了永遠不滿足、永遠不幸福的怪圈。在這個循環里,我們自然也就永遠找不到應該珍視東西。
(二)每個人都被安裝了“孤獨”程序
人類一旦脫離社會,就會感到孤獨。這種孤獨提醒人們趕快回到群體中。為了能在群體中生存,個體就必需要對群體展現一定價值。因此我們會逐漸產生錯覺和誤區,以為擁有什么樣的物品,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把物品當成了自己。這會讓你手上的東西越來越多,在管理大量物品的過程中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逐漸迷失自我,最終失去幸福的能力。
(三)大量攝取
在信息大爆炸時代,每天指數型的增長信息。人們無從下手,就會大量攝取“垃圾信息”。有實驗顯示,過于貪戀垃圾信息就會變得智商下降,甚至跟吸食大麻的效果一樣。
三、如何實現極簡主義?
(一)減物法則
舍棄是一門技術,要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千萬不要等待,先“扔起來再說”。并不是你靜下心之后才能開始舍棄,而是舍棄了之后才能夠靜下心。如果要等“哪天有空了再扔”,“那一天”就永遠不會來到。
(二)丟棄
丟東西改變自我的12件事:
1.擁有更多時間
2.享受更好的生活
3.感受自由,獲得解放
4.不再與他人比較
5.不再害怕他人的目光
6.成為行動派
7.專注度提高,忠于自己
8.勤儉節約,環保生活
9.身體健康,內心平靜
10.人際關系發生變化
11.活在當下
12.懂得感謝
(三)感受幸福
不是變幸福,而是感受幸福。內心感受也會變得更加寧靜。因為不用去刻意證明自己的價值,所以也不用在乎別人的眼光,結果是能夠更專注于自己的內心,也更珍惜身邊留下來的東西。這種內心的寧靜,最終會帶來身體的長久健康。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希望能給你帶來啟發,記得點贊轉發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