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蟻族》講的是一位名叫“巫解”的大學生畢業留在北京奮斗的故事,從找不到工作的無業游民到最后寫的書大賣一越成名,從和女友“白藝”分手,遇到真心相愛的“李樂樂”,最后因為誤解而分手。和大學詩社中結交的好朋友崔哲、大馬、老驢一起奮斗,最終各自安定下來。文章講述了在北京求職生活的點點滴滴,以下就是相關的思考。
1.關于蟻族
當你在百度查找關于“北漂”的定義,你就會看見。
北漂,也稱北漂一族。是特指來自非北京地區的、非北京戶口(即傳統上的北京人)的、在北京生活和工作的人們(包括外國人,外地人)。因這類特征:北漂即人在來京初期都很少有固定的住所,搬來搬去的,給人漂乎不定的感覺,其自身也因諸多原因而不能對于北京有更多的認同感,故此得名。
當你輸入“蟻族”時,就會看到這個。每當聽到有人將北漂稱之為“蟻族”的時候,心里就很不是滋味。是的,螞蟻有較高的智商,有不輕易言棄的精神,有兢兢業業,認真勤懇的工作態度。可是螞蟻畢竟是螞蟻,好似渺小到任何力量就可以將他們摧毀。我們都是獨一無二,擁有獨立人格的人啊,為何卑微如螞蟻。或許,相對于繁華城市燈紅酒綠,高樓大廈來說,人本來就是卑微。
又或許,是因為夢想,一個神奇的家伙。它能讓人忘記痛苦披荊斬棘,為了拼搏為之瘋狂,它比毒品可怕得多。人一旦有了追求便有了軟肋,因為太過于渴望,我們努力的生長只為得到它的青睞,對于北漂來說,那樣委曲求全拼命打拼的日子,有時他們卑微的還不如一只螞蟻。
2.關于夢想
和所有心懷夢想不甘平庸的畢業大學生一樣,主人公巫解也來到了北京,或許你在北京隨便拉過來一個大學生,他們都會矯情的告訴你因為夢想。可是在北京最不缺的也是夢想,它總是一瞬間就能摧毀你一直信奉的東西。
一個人最痛苦的不是對當下生活的失望,,甚至不是對未來的絕望,而是對自己的徹底否定,徹底否定,是一直奉行的價值觀的徹底崩潰帶來的幻滅感和虛無感,如同一萬把鈍刀在割肉,不是疼,是如蛆附骨。
記得看《蟻族的奮斗》,有這樣一段臺詞:2004年9月25 日,我和所有打算留在北京的畢業生一樣,走出了校門,那一刻,我的一切要從零開始了。那天,我提著行李和夢想,涌進了上井村,把自己的身體放在了一個月三百塊的上鋪,而我的心卻激蕩在北京的上空。
總是聽有人把北京稱之為帝都,上海稱之為魔都。直到偶然翻起一本書才找到答案。關于上海,因為它是偽裝成天使的魔鬼,總讓人欲罷不能地想要得到它的青睞。但你知道,從來沒有人被它寵幸過,或者,它正在寵幸著每一個在它懷里的人。每天很多人來到這里,希望借助它的包容性完成自己的夢想,可是,每天也有很多人迫于無奈離開這里。他們在這里耗一陣子,甚至耗一輩子,最后發現自己仍然是個普通人。
在我看來,北京和上海不相上下,北京就像是一個傲嬌的君主,仰起頭接受一個個來自普通人的參拜,每個來到北京的人都希望得到它的庇護,許多人拼盡全力想在這里刻上自己的名字,直到最后離開才發現,自己唯一的影子也將立刻消失,而它依舊昂著頭,仿佛自己從來只是來過。
3.關于愛情
有人說人一生中遇到真愛的幾率只有二十九萬分之一,一直覺得愛情是一件極為奢侈的東西,因為太美好太難得。在文章的最初巫解的女朋友的白藝義無反顧的和巫解分了手,只因巫解頹廢的無可救藥。后來巫解又遇到了另外一個好姑娘李樂樂,最后因為誤會也徹底消失在了巫解的生命中。
我想說永遠不要低估一個女生愿意陪你吃苦的決心,北京那么苦,可是愛情卻是那么的透明。即便現在很多女生擇偶標準是有房有車,但依然會有一些姑娘單純的因為愛情選擇一個人。其次,愛情是一種緣分,愛也是一種責任。每個人都必須學著去愛人,總是一個人付出總是會累的。因為愛情,因為想讓對方過上好日子,才要努力奮斗,愛情那么珍貴,為什么不學著珍惜,為什么要在失去后才后悔。
4.關于生活
曾經以為大城市工作就是每天穿著恨天高,穿著干練的職業套裝,穿梭在高大的寫字樓,每天出入各種高大上的回憶,在職場運籌帷幄。直到現在才知道大多數的白領不過是每天拼死拼活的跑業務,加班加點的工作,表面上身處大城市好似光鮮亮麗,其實只有在北京才知道生活并沒有那么容易。
周末回家看《喜劇總動員》,袁姍姍和宋小寶出演了關于地下室的故事,他們只是普通的北漂。北京寸土寸金,房價高的嚇人。他們每天拿著微薄的收入,默默堅持著自己的夢想。書里是這樣描述地下室的:
地下室就是活死人墓。你可以在這里修煉絕世武功,保證心無旁騖。當然,結果可能有兩個:要么涅槃重生,要么走火入魔。
在異鄉能有一處遮風擋雨的處所已經實屬不易,哪怕是地下室,哪怕陰冷潮濕見不到陽光,那些奮斗的日子,因為有夢想他們就是自己的太陽。
5.關于命運
在書的最后,我看到這樣一種言論,對于命運的解釋。
我們是上帝的子民,為了方便管理,上帝把我們劃分成了很多區域。分好區后,上帝會在每個區域的上空拉上一條看不見的線,作為限高。所謂限高,就是你的人生所能達到的最高高度,通俗點講,就是你能蹦跶的最高限度,當然,不同區域的限高是不同的。打個比方,有的會是100米,有的會是15米,有的可能只是可憐的0.01米。然后呢?上帝的工作就是專門對付那些膽敢越過限高的人。如果你渴望呼吸到更新鮮的空氣,于是靠自己的才智、奮斗和運氣,跳過了自己所在區域的限高,那么不好意思,上帝就是要把你摁回去,而且是直接摁到地平線以下的泥漿里,所以,要想安全,無論你怎么折騰,都要控制在限高以下。
有時候也會發生意外。比如,某段時間,某個區域里被摁下去的冒進者太多,余者受到震懾,那里就死水一潭了。于是上帝有點掃興,不禁撓頭自問:那些叫“人類”的玩意還活著嗎?如果這種狀況持續時間太長,他就忍不住晃動幾下那個死氣沉沉的區域。上帝一晃動,就有些幸運兒從地平線以下彈到地面上,終于,又可以蹦跶了。
在這些幸運兒中,有的仿佛參透了上帝的意旨,便學乖了,堅決不再跳過那條限高的線,這種人被稱為聰明人,他們的理論武器是“吃一塹長一智”和“識時務者為俊杰”。但也有些傻蛋,依然不管不顧的往上蹦。不幸,再次過線,再次被摁到地平線以下的泥潭里。如此幾次三番,上帝就煩了。面對三番兩次的越線者,通常情況下,上帝會雷霆大怒,于是你的結局就是被他直接摁死。但也有千年不遇的時候——碰巧上帝心情好,他就會微微一笑,“你還真是頑皮”,然后就把你一把提到那條線的上面,“隨你折騰吧,老子不管你了”。這些人從此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只要別折騰的天下大亂,上帝一般不會搭理你。
或許對于很多人來說,我們生來平凡,可是不甘于平庸。我們很清楚的知道在小城市里,那種20歲可以就可以看到死的生活,那種22歲不到就要被逼著相親嫁人,那種如果不離開就會變成中國式婦女,那種一生都活在別人的安排的生活,那并不是我們要的人生。我們唯一能做也唯一堅持的就是不停的折騰。一直蹦跶一直失敗,一直失敗又一直爬起來繼續努力,直到精疲力竭直到上帝宣判死刑。
6.后記
最后的最后,巫解的小說《高三動物》大賣又改編成了電影,開始寫劇本,崔哲已經結婚,大馬成了公務員,老驢也找到自己賺錢的方向,李樂樂依舊沒有找到。好似都有了還算圓滿的結局,也終于在北京落下了腳。只是,在北京經歷了太多,不知道是北京改變了他們,還是他們改變了自己,不知道多年之后他們又會怎么看待當初的自己。那些丟失的人不會再回來,那些奮斗過的青春終究會變成不可磨滅記憶。
PS:今年開始準備考研了,那個關于北京的夢想不知道是否能夠實現,但我相信想去的北京終究會到達,不知道你是否也有一個關于北京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