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點被雨吵醒,聽電臺里的男聲在聊關于畢業和離別,溫柔的聲音里,傷感的語言中我回想畢業的事,真覺得太過于悵然若失。
古人寫離別,往往有佳句,大概情之所至,自然而然。白居易的“一看斷一腸,好去莫回頭”,最是打動我,覺得言淺意深。其實在這場人生的旅途中,莫回頭是最灑脫的姿態,前些年我常常能做到,告別一段時光,告別一段感情,告別一些人,只要好好說了“再見”,就覺得不再有遺憾,就欣然向前,不眷念,不回頭,就“往昔不念,未來可期”。我總以為最好的風景還在前面,我要快快走,趕去看。
那種“莫回頭”的姿態一直持續到那天,我回家,媛媛到車站送我,說完“再見”之后,走了一段,我回了頭,看著車站來來往往的旅客里沒有一個和我的青春有關的身影,一瞬間,所有的離愁別緒涌上心頭。
我以為25歲的我早已不配說什么“青春”不“青春”。
一直以來,我對有沒有好好說再見這件事很在意,我總覺得好好告了別就一定了無遺憾,說再見的那一刻起,一切就已成往昔。所以這一次的別我告得特別久特別鄭重,時光一程一程的送我,我走一程別一程,我參加了所有的儀式,聚了很多的餐,說很多的話,和每一個喜歡的朋友拍照(也有很多遺憾),有一段漫長充實的畢業旅行,除了不喝酒,我用力的去說再見。
然而我還是悵然若失。
我突然意識到其實未來不會有多么的可期,但我再也找不到一條路可以走回過去。以后是不可避免的“知交半零落”,是不可避免的為了生活而奔忙,是不可避免的慢慢變老。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我知道我之所以這么悵然若失,是因為畢業是人生真正告別幻想變得具體的時候,而這一次是我徹底的告別我的學生時代而畢業的時候,就算后半生我都會在校園里度過,但他們的青春和我有什么關系。
我突然想起很多的朋友,那些被時間和距離阻隔在某處,不刻意就見不到的朋友。我多么希望我們能:去時“莫回頭”,來時莫徘徊。
其實,“后會有期”,“來日方長”都是騙人的話。
其實,
大概再補個回籠覺我就忘了我此刻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