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月份報了親密關系 成長小組的課程,都因時間不湊巧而與之擦肩而過,這次工作坊的安排正好在五一,看了日程表也正好沒什么 安排 ,欣欣然報名了。到了課堂,發現除了海洋老師為男士外,剩下 的全是妹紙。而我只見過紅羽及海洋老師,其他 面孔雖然陌生卻很友好親切。
紅羽老師上了 一組圖片,振聾發聵,令人觸目驚心,反思自己,當自己受到攻擊時,或是感覺不安全,便開始使用各種暴力(包括語言暴力),去傷害 對方,對彼此及對關系 都 造成了莫大的傷害,自己卻并無覺知。
也談到親密關系 的四個階段 ,浪漫期-權力斗爭期-幻滅期-啟示期,并通過三個同心圓來表明人們的行為及思想的不同維度(保護層,或是脆弱層,還有本質層)。反觀,當我處于保護層,想要去控制或防衛對方,那吸引的也必然 是防衛,退縮或是反控制(果然是同頻相吸),亦然,我若在脆弱層,對方也不會步步為營而會開始溫和聆聽。這部分,令我更多的看到了我自己,覺察自己是處于保護層還是處于脆弱層。
工作坊的氛圍輕松活潑易懂,而在跟同學的互動 和練習的環節中,每一位同學,也如一面鏡子,看到了我自己,不斷地將焦點放在他人身上,很少去關注自己,封閉自己的感受 ,總是一副拯救者或是受害者的姿態,卻對此毫無覺知。
而第二天綺梅老師的課程也是同樣的輕松活潑。綺梅老師年齡略長,卻十分 的真實生動,在她的表達及與我們的互動中,我看到了一位為自己而活,綻放自己的美麗自信的真實勇敢女性,令人動容。
綺梅老師給我們講述了限制性信念的由來,在我們的兒童時期,我們會經歷各種情景(畫面),這時內心會產生一個想法,因此而形成 了我們的各種信念,而其中很大部分可能是限制性信念,從此禁錮了我的思維及行為,譬如我自己,小時候總被我媽媽拿來跟我姐姐比較,說我姐姐比我精明,于是我在內心種下了一顆,“我不夠好","我是沒有價值的"的種子。
一旦遇到挫折或失敗時,這個信念就會被加強,內在默默地對自己說,看,我果然是不夠好的。遇到大的挑戰,也會內在有無數個小聲音冒出來,我能做到么,一旦有小我的拉扯,做成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最終再一次證明 了,我是不夠好的,我是沒有價值的。限制性信念就是像唐僧給悟空頭上的緊箍咒一樣,反復給我們念咒語,然大多數人并不自知,反復淪陷在相同的糞坑里。
綺梅老師也談到我們大多數人在自己筑就的拯救者,或是受害者,或迫害者的三角牢籠里。反觀自己,又何嘗不是呢。總是受害于母親在我小時候對我跟我姐姐作比較,在內在無法跟母親親近,在親密關系中遇挫時也會受害于對方,覺得自己是無辜的,“都是你的錯,都怪你”,這兩句話總會反復浮現在我的心里,總想改變對方卻做不到,導致自己的無力感。
當學了一些東西時,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改變他人,把一些文章的鏈接或是音頻發給我姐,并期待她對待自己的小孩的方式有所不同,這時我開始成為拯救者……
老師也談到關于脫離監牢的法則,即跳脫問題的框架看問題,只有在更高的維度,才能更清晰地看到問題的本質,而所有問題,其實都是經過偽裝的禮物,etc.
練習越獄的過程 中,我旁邊的同學被挑成為焦點人物,而我被同學選 中代表小時候的她,當她穿越了她跟自己父母的關系 ,出現在我的眼前,隔著兩米遠,我看著對方的眼睛,感受到一份極強能量 的震憾,巨大感受自下向上涌上來,頓時淚眼婆娑,瞬間這世間只有我和站在對面的她是真實的,而其實一切都 是虛幻。
她看著我,對旁邊引導她的老師說,“我感覺 她好可憐”。并重復了兩次,我就這么靜靜地看著她,目不轉睛地看著,并感受這份能量在身體流動,最后她決定,說,我要把她迎接回來,跟她擁抱在一起時,感覺到愛和能量 ,在我們倆之間自然流淌,形成回路。
這個個案,也令我醍醐灌頂,恍若隔世。在我內在的故事里,也只是我將自己扮得可憐巴巴,總會覺得自己不夠好,也會覺得自己不重要,感覺到孤單,我是沒有價值的,而這一切,也都只是我的故事,而故事是已經過去了的事,我還要活我的故事 里,活在我的“無價值感中,活在我的“我是不夠好的”,活在我的“我是不重要”,讓受害者、迫害者或拯救者的角色反復重演,這是我要的么?
感恩綺梅老師,紅羽老師及海洋老師及同學們兩天的陪伴。有覺知的去做每一件事情 及說每一句話。每一刻清晰自己要什么 , 不要什么 ,并清晰友好的表達出自己的需求 ,并對結果不抱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