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金古代文學課堂教學改革生態述論[1]
??????? ——用32課時學習古代3000年的文學實屬不易
徐藝菲??? 李士金? ?張雅欣? ?殷歌
?學術批評引入課堂:以批評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為例
袁編云“另一類則表現婚姻破裂后婦女被夫家休棄的悲慘結局,抒發棄婦的憤懣不平”所舉兩首詩為:《邶風·谷風》、《衛風·氓》,袁編認為這兩首詩“充滿了對負心人的控訴、怨恨和責難”[2] !那么,這兩首詩所描寫的女主人公是否如袁編所云的那樣呢?朱子云:“婦人為夫所棄,故作此詩以敘其悲怨之情”,“蓋婦人從一而終,今雖見棄,猶有望夫之情,厚之至也。”都是從具體文本得出的精確的結論。袁編則不具體考察文本含義,認為此詩中的女主人公充滿了對前丈夫的“控訴、怨恨、責難”,大言不實,令人遺憾。此詩主要表達的是棄婦的“悲怨之情”,一悲一怨,是棄婦自敘的基調,用“控訴”、“恨”、“責難”來概括棄婦的自述之情顯然與詩歌文本原意差距較大。袁編云“其丈夫卻變了心,另有所娶,竟將其趕走”,本詩中前夫是把棄婦“趕走”的嗎?這樣的解說顯然與本詩的氣象背離。詩文明明說“薄送我畿”嘛!朱子解釋云:“而故夫之送我,乃不遠而甚邇,亦至其門內而止耳。”雖然夫妻之間感情破裂,實質上女子不愿離開,然亦有自尊自愛之心,并未到讓故夫“趕走”之地步。詩中又明確寫出“送我”之事實,后人如何能夠隨意說“竟將其趕走”呢!《氓》寫的是一個女子悔恨自己當初的“私奔”“失足”,有“怨”但更多的是自我檢討,因為當初私奔即被兄弟所不齒,現在被棄,亦不為兄弟所恤,“但自痛悼而已”。本詩主旨在此,并非“表現出剛強自愛、果斷堅決的性格”,若是如袁編所云,豈能有“悔恨”之意!
?在他小巧的眼鏡之下是一雙智慧的眼睛
本學期,我們迎來了李士金老師的古代文學課。當李老師一走進教室,我們便被他那長長的白色胡須所吸引。在他小巧的眼鏡之下是一雙智慧的眼睛,樸素的著裝之下散發出學富五車、博古通今的文學氣息,頗有一種古代私塾先生的感覺。李老師的課堂是我迄今為止見過最獨特的課堂。充滿了智慧,充滿了激情,充滿的人本主義精神。不同于一般形式的教學,也不僅僅只是傳授知識。李老師會充分調動同學們的主動能動性,幾乎每節課上,每位同學都會有發言的機會,這是我以前學習生涯中從未有過的經歷。從一開始每次發言我都會感到緊張,到后來越來越喜歡表達自己的感悟與收獲時,我知道我已漸漸養成了在課堂上勤于思考、勤于總結且積極發言的習慣了。李老師告訴我們:“古代文學是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生動形象深刻的反映,要善于在古代文學名著的海洋中游泳。”中國古代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學作品更是燦若星河。每當我讀到一些陌生的作品且難以理解作者思想時,我便常常會想起老師告訴我們的話。于是重振旗鼓,再全面結合時代背景,慢慢地便可掌握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李老師的課堂總是源于書本而又高于書本,他常常教導我們:要感興趣學習,學會學習,有理想學習。這對于當代大學生的我們是多么的重要啊!十幾年的應試教育,往往造成很多學生為了考試而學習。殊不知,興趣才是最大的老師,只有對學習充滿興趣,才會真正投入其中,怡然自得。而且學習也不是“死讀書”“讀死書”,唯有掌握了學習方法,才不會讓學習陷入被動。最后,最重要的就是:要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學習,要有長遠的眼光,不能僅局限于眼前的一次考試、一次成績,因為學習是我們終生的事情,而不只是在學生時代。李老師的課堂還有一個很大的特色,那就是每節課他會抽出一半的時間來讓我們做PPT匯報。雖然每個人演講的時間并不長,但是準備起來卻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因為我們每個人的人物作品都不同,想要做好匯報,就需要大量的閱讀。所以,在做課題之前,我會去圖書館大量查閱相關書籍去了解作者的人生經歷、作品、思想感情等。在自己有了一個系統全面的了解之后,才會開始制作PPT。雖然PPT上會呈現很多重要內容,但是大量的演講內容還是需要自己提前背誦下來。對于沒有任何講課經驗的我來說,這次匯報算是一個挑戰,好在通過自己的努力,順利的完成了匯報。雖然離自己的預期還差了一些,但是我知道了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和提升的空間。雖是一次5分鐘的演講,但對于我個人來說,卻是一次重要的能力訓練,以至于在未來再做匯報時,也會有經驗可循。學期末的時候,我們迎來了古代文學的期末考試。李老師告訴我們:不要把期末考試當做壓力,而是要把復習當做一次古代文學知識的擴展和提升。因為謹記老師說的話,所以在復習的時候,我會聯系各方面知識去記憶知識點,不懂的地方還會去網上查閱。于是在期末考試的時候,順利的完成了所有題目,同時對于自己記憶的知識點印象也是非常深刻。 一個學期下來,李老師的每一堂課我都會有所收獲、有所感悟。同時我的見識也不斷得到了擴展,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我會謹記李老師對我們的教導,在未來的學習工作中繼續努力前行。(0113150048 徐藝菲)
?用32課時學習了古代3000年的文學實屬不易
上古代文學課的這一學期里,我們都能很了解平時上課的內容,同學們講的很精彩,老師點評和補充的也很充分,我也收獲很多,幾千年的文學歷史雖然只用了一個學期就完成了,但是我們對這些文學發展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就拿我自己來說,講的關于杜甫和關漢卿,都比我之前了解認識更深入,可能以前只能算是聽說過他們,學過他們的作品,但是通過自己講述ppt,那就是真的對他們有一個充分的認識,了解了他們的人生,寫詩的特點和其中一些著名的作品要揭示和表達的情感特點,讓我能夠深刻的了解到作者所處的年代發生的事情。同時,期末考試也是一個能夠檢測自己的一個機會,但是老師也給了我們很多復習的機會,態度是最重要的,態度好才能夠獲得好結果,這一學期的課讓我學到很多,拓展了我的知識面。(0113150052 殷歌)時間荏苒,校園里的花草樹木由茂盛轉變成枯萎,綠油油一片變成了滿眼的白雪皚皚。一個學期就這么愉快的結束了,接下來是我對這門學科的感受。一開始對這門學科開始有點感覺的時候是去年的暑假,那時候轉本錄取已經結束,我也加入了新生群里,看到學長在群里發了一張白胡子的老師,感覺很詫異,因為很久沒有在生活中看到這樣形象的老師了,后來他介紹到這是我們古代文學的李士金老師,等開學我們要上他的課。一時大家在群里炸開了鍋,我也想著,會不會這位老師很嚴格,很兇...后來發現其實是我想多了。說實話,剛開學的前兩周,還真有點不太習慣這樣的上課節奏和進度,后來慢慢過了適應期之后,其實這門課是所有課中最有意思的了,因為它不是一門老師單方面教授的課程,是所有的同學全身心投入、進入、參與、討論、分享的過程。我覺得非常有意義,因為它非同尋常,所以才會顯得更加難忘。幾天前的考試還歷歷在目。在準備復習的一開始拿著整理的復習范圍,看起來覺得很多,有點慌。但是真正靜下心來,也似乎沒有那么難,而且都相互聯系著。老師經常說一句話,我們用32課時學習了古代3000年的文學,實屬不易。的確,所以采用大家一起參與學習的課堂模式還是有道理的。(0113150054 張雅欣)
結束語:擔負起傳承圣賢文化之神圣歷史使命
文學家傳承文化的復雜內容需要我們平心靜氣加以探討。在全部的《老殘游記》的形象體系中,從容不迫、有條不紊地滲透著對中國民族的劣根性的探究和批評。那么,《老殘游記》的深層意蘊中包含著那些主要的民族劣根性呢?劉鶚一生最傷心的便是為國為民,以天下為已任而卻被世人罵為“漢奸”。他的死也完全因為他關心民生,同俄人打交道購太倉米賑濟而被清廷逮捕流放新疆而致。劉鶚為了國家民族的命運而為清廷所不容,還是很光榮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在這節夢境描寫中,十足地表現了中國民族劣根性中的夜郎自大、閉關自守、排斥西方文明等種種病癥,同時也表現了嫉妒、造謠中傷、殘忍的特性。即使那“演說的英雄豪杰”也會以誣陷別人為快事,這是非常深刻的揭露。有人因此而認為劉鶚謾罵攻擊“革命黨人”,這是不科學的。其一,文學作品中的形象本無可指實;其二,即使當時的革命黨人也確是魚龍混雜,動機各異。故我們寧可就事論事來研究它的價值。那“水手”的話全部是憑空捏造,卻說的是那么振振有詞,看來簡直令人不寒而栗!這種民族的劣根性:嫉妒、夸大狂、誣陷、排外,已經深入骨髓,無師自通,天衣無縫。一個國家由這些人來主持各級政權,還能有希望嗎?!劉鶚一生長歌當哭、痛不欲生、悲觀失望、乃至于尋求超自然的解脫都是因為這一點而來的。在夢境的最后說:“話說老殘在漁船上被眾人砸得沉下海去,自知萬無生理,只好閉著眼睛,聽他怎樣。覺得身體如落葉一般,飄飄蕩蕩,頃刻工夫沉了底了。”(第二回)則意味深長地流露了劉鶚對這種種劣根性危害國家民族命運的深重的憂慮和絕望。[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期編輯:韓雪
[1]致謝:本課堂教學改革得到淮陰師范學院朱漢清、周桂峰、施軍、趙宜江、周平、李相銀、許芳紅、楊穎、陳年高、孫義清、陳華東、趙科印等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受到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基金資助(2015ZSJD010),江蘇高校品牌專業建設工程項目資助(PPZY2015C205)。
?[2]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第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5月第三版,第63頁。
[3]李士金著《中國古代小說社會心理分析》,中國文聯出版社,2000年版,第219-2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