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兩遍《失樂園》,抱歉地說動機都不太純潔。第一遍出于獵奇,津津有味的研究了書中五花八門猶如活春宮的“愛的教育”,就丟開了。第二遍純粹是想體驗下所謂“日本虛無精神”是個什么東西。本就書中很多內容都做了筆記,磨刀霍霍的寫出一個長篇大論,不料打開豆瓣書評被無數“意淫”“婚外情”“色情”等字眼噎了一個跟頭,評價此書的浩大工程暫且就放下了。
直到在《了不起的蓋茨比》中讀到這樣一句話:每當你要批評別人,要記住,世上不是每個人都有你這么好的條件。
豁然開朗。
基本的道德觀念并非與生俱來,人人皆有的東西?!妒穲@》的價值也不在于道德層面,以道德倫理的標準讀書,猶如蒙著眼睛欣賞一個花園,一面嚷著花園里什么都沒有,一面死死地捂住眼睛不肯放開。
大概是因為閱歷的關系,《失樂園》給我帶來的最為震撼的地方,不是愛情之可嘆,而是欲念之可怖。最深刻的一段是男主人公久木與情婦凜子幽會旅行,大雪封山延誤了回家的時間,當事情敗露猶如滅頂天災降臨時,愜意的時光陡然逝去,想到回去即將面臨的質問,譴責,和議論,絕望之中二人起初是茫然無措,強作鎮定來安慰對方,后來隨等待時間的延長情緒逐漸失控,甚至做愛時互相掐住脖頸,再到后來被深深地恐懼和虛無感所支配,在瘋狂作樂中尋求安慰。雖然沒有做過于繁復的描寫,但每一個字都用得恰到好處,大概日本作家非常善于描寫絕望中的瘋狂,每每讀之都感到不寒而栗。
現實生活中充滿欲念的深淵,當我們不小心陷入的時候,大概也是這般無助的樣子吧??v使飽受指責議論,失去親朋好友的信任,與社會脫節,現實生活的崩塌也只會加持對欲念的依賴。對情欲而言,寂寞的男人和寂寞的女人只能不斷尋歡作樂來填補這份虛無,那么物欲呢,權力欲呢?生活中大大小小充斥著各種欲望,輕的或許只是玩物喪志,并不每個都致人于死地,更有一些欲望是受到社會道德倫理所褒獎的,比如賺錢賺錢賺很多錢,但這些欲望本質上沒有區別,是的,寂寞的男男女女把情欲叫做愛,是不可理喻的;急功近利的大老板自我標榜為成功人士,是值得發揚的,前者后者,都不過是被欲望束縛罷了。
《Legal High》中曾經有段臺詞“為了生孩子而結婚有什么不對呢?結婚的理由多種多樣,有人因為愛而結婚,有人為了錢而結婚,有人為了獲得性伴侶而結婚,都是應當被尊重的理由”。
那么愛的理由是不是也多種多樣,有人說愛是安全感,有人說愛是浪漫,有人說愛是激情,有人說愛是責任,那么情欲就不能作為愛的理由嗎?有的人忠于欲望而活,有的人忠于道德而活,這本是各人的選擇,如果拋開固有的道德標準去評判的話,是否多多少少能寬容一點呢。
其實我更想說的是,既然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哪怕選擇了一條漫長而艱難的道路,都只能義無反顧的走到底。對于忠于欲望的那些人,現實到底還是太殘酷了?!妒穲@》中久木和凜子的愛情,從一開始就與忠誠和善良無緣,他們選擇忠于欲望,本身并無過錯,但與現實生活脫節的痛苦,被請朋好友拋棄的絕望,與晉升無緣的自卑感,這些后果并不是每個人都能背負的。當我們抽煙的時候,應當想到戒煙的痛不欲生;當我們喝酒的時候,應當想到第二天早上疼痛欲裂的腦袋。像久木這樣,全心全意的愛一個女人,卻走上殉情的道路,這種看似給愛情保鮮的方式說到底也不過是無力承受現實的壓力和縱欲過度后的虛無吧。
也許對多數人來說《失樂園》是一本三觀不正的情色小說,但我想,如果暫且把世俗的道德標準放在一邊,應該可以讀到更有價值的東西,比如愛情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忠于欲望的行徑也并非丑惡到底,如果一個賽一個的活出了道德標準的新高度,那這個世界不就太單調了么(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