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轉眼間,家里小孩已經一歲7個月,從只會爬行,到現(xiàn)在牙牙學語,對周邊事物感興趣,特別是汽車、飛機、坦克等玩具模型,總是玩得不亦樂乎,常常嘴里說“大車大車”,比學會叫爸爸、媽媽、奶奶、爺爺還早三個月,讓大家吃醋了一把…但卻更加調皮搗蛋、注意力容易不集中等現(xiàn)象迎刃而來,看來爸媽忙碌的工作之余要補充孩子心理學和早教的知識盲點了。
? ? ? 最近抽空閱讀付立平老師書籍《給孩子的五頂學習帽》,認知到一個新概念—學習內驅力,讓孩子發(fā)自內心地對外部感興趣,飽含好奇心去探索和學習。
? ? ? 孩子不自覺、孩子不愿意,其實這背后最重要的問題是孩子的內驅力不足。如果把孩子的人生比作一輛車的話,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發(fā)動機的問題,內驅力就是孩子未來人生的發(fā)動機。俗話講“千金難買我愿意”,就是我想做的事情,我肯定想盡千方百計去做。但如果沒有解決孩子內驅力的問題,父母即使天天跟在后面催孩子,但是不可能二十四小時盯著他,不可能一輩子都盯著他。所以,如果沒有解決內驅力的問題,就不可能提升孩子的自主學習力。
? ? ? 但是我們應該如何解決孩子內驅力呢?
? ? ? 首先從孩子的意愿問題入手,培養(yǎng)成長型思維。有些人會認為“我通過努力是可以做到某些事的”,但有些人會說“我不行,做不到”,孩子也是這樣的。當孩子覺得自己的內在是有力量的,覺得“我能行”,才會更加愿意去做。
? ? ? 書中介紹了一個工具叫具體化鼓勵。我們父母,尤其是現(xiàn)在年輕一代的,平時都喜歡用正面語言去夸獎孩子。比如“你真棒”“你做得真好”,但這些方式其實并不是真的在鼓勵孩子的內驅力,或者他的內在能力,因為孩子沒有感受到自己的內在力量是什么。所以我們經常告訴家長,要學會正確地鼓勵,甚至我們會給到鼓勵的三個句式。
? ? ? 第一個句式是“我看到……”,用描述式的句子,強調這個過程。比如“我看到你昨天晚上做題做到很晚”、“我看到你昨天放學回家之后先寫了作業(yè)”、“我看到你自己在努力地尋找這道題的答案。”父母們看到的是孩子的具體行為,孩子就會感受到,通過這樣的具體行為,自己的努力是可以被看到的,被肯定的。
? ? ? 第二個句式是“謝謝你……”,叫作感謝式(欣賞式)。在這個過程當中,跟孩子說的是“謝謝你今天幫我做了某件事”,或者比如雙子女、多子女家庭,就可以跟孩子說“謝謝你今天幫我?guī)Я嗣妹谩钡鹊取:⒆幽芨杏X到,他做的這件事能體現(xiàn)出自己是有內在能力的,自己是可以為他人服務的。
? ? ? 還有一個句式就是“我相信……”,這個叫賦能式。比如“我相信你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解決這道難題”。孩子就會自己去開動腦筋想,覺得自己是可以的,爸爸媽媽是信任自己的。
? ? ? 孩子需要歸屬感、價值感,給予這兩個東西,他們就會覺得自己背后有人在看,有人支持,有人會愛他,然后會覺得自己有價值,覺得自己有能力解決問題,內驅力才能夠被調動起來。